第9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至於說到廠里的車隊、醫院、子弟學校、招待所、食堂等等,就更是臃腫不堪了。光是食堂就有100多職工,中層幹部有十幾人,這些人都是依託著廠里的業務生存的,這兩年業務不景氣,各種招待都減少了,食堂也就閒下來了。

  這些天潘才山在榆重搞內部整頓,馮嘯辰也沒閒著,帶著自己的手下認真剖析了榆重的各方面情況。他發現,榆重的15000名職工中,從事主體業務生產的只有區區4000人,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可以裁撤的中層幹部等。另外超過10000人都屬於各個輔助部門,按照市場化的原則,是完全可以從廠子裡剝離出去獨立存在的。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馮嘯辰便在思考對榆重進行拆解的方案。把這些輔助部門拆分出去並不困難,但它們成為獨立法人之後,如何生存,是馮嘯辰必須考慮的問題。經過這些天的醞釀,他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想法,只等著與潘才山交流了。

  「榆重的主體業務部門,也就是金工車間、鑄造車間、幾個工具機整機車間、總裝車間,加上生產、銷售、財務等處室,總共大約是4000人的樣子。其餘的部門,包括後勤的所有部門,以及諸如軸承車間、減速機車間等等,都可以分離出來,形成自負盈虧的主體。各個單位的場地還可以維持現狀,但在業務上和財務上,要獨立出來,讓他們去自謀生路。」馮嘯辰道。

  潘才山道:「思路是對的,但要讓這些部門自謀生路,難度太大了。就比如說軸承車間,過去就是為總裝車間提供配套的,現在要讓他們自己去找業務,我擔心他們適應不了。」

  「如果有一家成熟的軸承企業願意兼併榆重的軸承車間,幫助軸承車間改進技術,生產新產品,潘廠長覺得如何?」馮嘯辰笑呵呵地問道。

  「那還有什麼說的!」潘才山毫不猶豫地說道,「只要有人願意接手,我絕無二話。軸承車間也是100多人,能夠給他們找到吃飯的地方,我還有什麼不樂意的?」

  王偉龍看了看馮嘯辰,微微一笑,並不吭聲。有些事情潘才山不知道,王偉龍卻是知道的,他知道馮嘯辰自己就開了一家軸承公司,還掛著一個中德合資的幌子。這家軸承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在國內雇不到熟練工人,還是王偉龍從羅冶幫馮嘯辰介紹了一批退休工人過去救場。王偉龍不知道這家公司現在的情況如何,但聽馮嘯辰這樣說,估計就是打算用這家公司來兼併榆北的軸承車間了。

  馮嘯辰看出了王偉龍的意思,也只是一笑,沒有解釋什麼,而是繼續對潘才山說道:「潘廠長,我這些天聯繫了一些朋友,主要是各地的鄉鎮企業、私營企業,也有一些國企,他們都表示有興趣到榆北來看看,了解一下榆重的技術實力。如果合適的話,他們願意接手一些輔助部門,無論是直接兼併也好,入股經營也好,總之,都能夠幫榆重分擔掉一些壓力。」

  潘才山道:「無所謂,兼併也行,合股也行,現在國家不是提倡企業改制嗎,我老潘不是那種老古董,只要能夠讓企業扭虧,怎麼做都行。」

  馮嘯辰道:「那好,如果是這樣,我就通知他們過來了。不過,在企業改制的過程中,潘廠長可能還得給他們一些支持。榆北的職工都是端慣了鐵飯碗的,現在讓他們扔掉鐵飯碗,恐怕會有一些障礙的。」

  潘才山點了點頭,鄭重地說道:「障礙是難免的,但企業已經走到這個地步了,鐵飯碗還能有多大的價值?我想,只要這些鄉鎮企業、私營企業給的待遇足夠好,能夠給工人一些保障,他們是能夠想得通的。」

  第五百七十二章 憑什麼收購我們

  「聽說了嗎,咱們車間要被私人老闆收購了!」

  「真的?那咱們以後算啥,還是國企工人嗎?」

  「想得美,以後咱們就是給私人老闆打工的,人家想怎麼捏咱們,就怎麼捏咱們。」

  「艹,憑什麼呀,老子堂堂的國企工人,憑什麼就成了個盲流了?」

  「得了吧,咱們現在一個月連70%的工資都領不著,還是個屁的國企工人。」

  「現在領不著,那是國家欠著咱們的,以後還不得補發嗎?」

  「等廠子破產了,你找誰補發去?你沒看咱們榆北那個礦山機械廠,好幾千人都下崗了,聽說一個月才拿30%的工資呢。」

  「這事鬧的,特喵的,都是方成舉、易耀忠這幫孫子,把廠子給折騰黃了……」

  「唉,罵他們有什麼用,還是想想咱們自己的出路吧。」

  「出什麼路,反正我是絕對不會給私人老闆乾的……」

  這樣的談話,這些天在榆北重機的每一個角落裡都在發生。經國家經委和省經委批准,由國家榆北振興工作小組和榆北重機厂部共同主持,榆北重機開始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拆分重組。榆重本身成了一個控股公司,各個輔助車間和後勤各部門都獨立出來,成為由榆重合資控股的法人單位。厂部機關的幹部也進行了分流,一小部分留在控股公司繼續任職,另外的大部分被分配到各個法人單位,還有一些則進了專門安置過剩人員的勞務派遣公司。

  這一輪拆分在廠里引起的震動並不大,因為大多數的幹部職工都沒有弄明白拆分的目的,加之企業早已處於半停工的狀態,大家對廠里的事務也有些漠不關心,只覺得這是一次無聊的折騰。要知道,類似於這樣的折騰,在過去幾年中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什麼全員崗位聘任制啊、什麼廠內銀行制啊、什麼車間班組承包制啊,弄到最後大家都已經有審美疲勞了,覺得一切都是瞎折騰,只求自己手裡的工資不要因為折騰而減少就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