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汪錦勝道:「現在這句話都成了流行語了,好幾家報紙都引用了這句話。我在京城的時候,碰到好幾個兄弟省的同志,他們一見我就拿這個跟我開玩笑呢。」

  談國梁道:「這個浦江晨報,還有這個記者杜曉逸,你了解過沒有,到底是怎麼回事?」

  汪錦勝點點頭,道:「我找人了解過了,浦江晨報有幾個大廣告客戶,都是搞製造業的,所以態度上一向都比較激進,上一次炒作咱們招標的事情,他們也發過評論的。至於這個杜曉逸,聽說是個小丫頭,東北一個什麼學校新聞系畢業的,後來在浦江大學讀了研究生,剛剛分配到浦江晨報工作,正想出點風頭呢。」

  「居然是個女記者,現在女記者也都這麼生猛了嗎?」談國梁無語了。

  就在談國梁和汪錦勝感慨於女記者的生猛之時,馮嘯辰的小姨子,浦江晨報記者杜曉逸正拿著她的採訪本,走進了沙亭電廠籌備處的辦公樓。

  杜曉迪以初中學歷考上了京城工業大學的研究生,給家裡的弟弟妹妹都帶了一個好頭。弟弟杜曉遠中專畢業之後,又拿下了一個電視大學的本科畢業證書,目前已經進了通原市的一家政府機構,當上了公務員。妹妹杜曉逸在高三那年發了狠,最終考取了松江省內的一所大學,本科畢業後又考取了浦江大學新聞系的研究生。這姑娘生性活潑好動,喜歡做點有挑戰性的事情,研究生畢業時,她原本有機會進大媒體,卻偏偏選擇了剛剛從大報中獨立出來的浦江晨報,當了一名跑社會新聞的記者。

  90年代初的中國,正是新聞出版業蓬勃發展的初期,各種各樣的媒體、出版物競相登場,屬於一個魚龍混雜的時代。有些媒體打著「法制報導」的名目,所有的新聞都瞄準了下三路,以「大膽勁爆」為賣點;有的則以娛樂花邊見長,靠著炒作名星是非爭奪眼球。

  杜曉逸進的這家浦江晨報,屬於另外一種類型,也就是剛剛崛起的以輿論監督為已任的社會媒體。這類媒體關注社會熱點,敢於說一些傳統大媒體不敢說或者不便說的話題,行文頗為辛辣,讓人覺得耳目一新、痛快淋漓,因此很受百姓的歡迎。再往後,這些媒體又出現了分化,一些媒體走向了靠炒作社會輿論收取保護費的道路,一些媒體在價值觀上出現了嬗變,以挑撥社會矛盾為己任,也曾因此而猖獗一時。

  浦江晨報的情況還比較好,總編輯景文杰是原來那家大報的社會部主任,下放當過知青,進過工廠,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能力極強,政治素質也很好,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比較正能量的一個人。杜曉逸的價值觀是受馮嘯辰影響形成的,也是那種頗為愛國、自信的類型,很得景文杰的欣賞。

  教育學認為,一個人的價值觀與青春期所接觸過的人是有很大關係的,馮嘯辰是杜曉逸認識的第一個學識出眾的人,因此他的價值觀也就極大地影響了杜曉逸的價值觀。當然,姐姐杜曉迪的經歷也對杜曉逸產生了影響,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普通電焊工,憑著努力考上了研究生,而且成為知名專家,這本身就是極其正能量的事情,杜曉逸在姐姐姐夫那裡耳濡目染,自然也就頗有一些正義感了。

  這一次沙亭電廠招標的事情,加上後來和州電廠的60萬千瓦機組故障,原本並不在杜曉逸的視線範圍之內,甚至總編輯景文杰也沒有注意到這件事情的意義。不過,那幾天杜曉逸正好在京城做一個採訪,到姐姐家去蹭飯的時候,聽到馮嘯辰說起此事,杜曉逸馬上意識到了這件事的新聞價值,於是果斷放下手上正在做的題目,向景文杰申請去調查沙亭電廠招標一事。

  景文杰曾在工廠工作過,對於裝備國產化的戰略很是認同,聽杜曉逸說這件事背後有如此多的波折,也來了興趣,當即就批准了杜曉逸的申請,讓她儘管放手去做,捅了漏子有報紙給她兜著。

  杜曉逸做這個主題,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她原本就是工廠子弟,對於工業的那些事情多少有點了解,不像有些同行那樣連車床銑床都分不清楚。此外,更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她有馮嘯辰這樣一個姐夫,裝備行業里的那點事情,別人摸門不著,她可是有著一份詳細的清單,可以按圖索驥,什麼事都瞞不過她的眼睛。

  照著馮嘯辰的指點,杜曉逸馬不停蹄地走訪了幾十家使用進口裝備的單位,其中包括工業企業,也包括港口、鐵路、建築工地等等,專門搜集那些進口裝備在中國擺烏龍的例子。在這其中,便有定南省的一些事例,比如黎州港進口起重機的事情,羅鳳鋼鐵廠進口煉焦爐的事情,等等。

  杜曉逸把這些資料加上現場工人幹部的一些評論進行巧妙組織,再加上犀利的評論,形成一篇篇專訪,提交給了景文杰。有關「跪久了站不起來」的說法,是她從馮嘯辰那裡剽竊來的,景文杰看到的時候,也是拍案叫絕,說這個比喻與從前那個「心中的辮子」的比喻頗有一些異曲同工之妙。杜曉逸得意之際,下決心以後要多到姐姐家裡去蹭蹭飯,多把姐夫的那些名言金句記錄下來,反正姐夫也不會找自己要版權費的。

  收到杜曉逸的稿子之後,景文杰安排了一個連續報導,每天發出一篇,有時還要加上編者按,拔高一下理論高度。這種連續報導果然吸收了大量的眼球,甚至還帶出了一些跟風之作,有些其他地方的小媒體也前來湊趣了。發到第四篇的時候,浦江宣傳部給景文杰來了個電話,表達了部領導對這組系列報導的肯定,並說明這是源於市領導對部領導的肯定。浦江是全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裝備國產化對於浦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浦江晨報力推此事,市領導自然是樂見其成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