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不能改!」汪錦勝道,「找些細節改一改,有個交代就行了。36萬千瓦這個要求,絕對不能改,這是關係到肯珀項目能不能落到咱們定南的關鍵。」

  這件事,說起來還有點繞。肯珀是一家美國的電子企業,從去年開始就準備在中國建一個組裝基地,分別考察了好幾個省,正在評估放在哪裡比較合適。定南省也是肯珀公司考察過的省份之一,與其他省份一樣,定南省對於這個項目也是志在必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進行爭取。

  就在這個時候,沙亭電廠的世行貸款得到了確認,開始進入選擇設備供應商的環節。肯珀公司向定南省提出了一個條件,希望把沙亭電廠的項目交給美國的科爾曼公司做,作為肯珀公司把電子基地落戶在定南省的條件,嗯嗯,其實後面還有「之一」兩個字。

  肯珀公司提出這個要求的原因,在於它與科爾曼公司有一些關聯關係,大致是它的某幾個大股東同時也擁有科爾曼公司的股票,能夠順手幫科爾曼公司拿一個大項目的事情,肯珀公司是不會拒絕的。畢竟,定南省在肯珀公司的選址名單上原本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沙亭電廠這件事,肯珀公司就已經開始在定南投資了。

  定南方面可不知道這個情況,正值討好肯珀公司的時候,人家提出這樣一個條件,定南省豈能不趕緊響應。計委派人與科爾曼公司的代表洽談了幾次,發現這事有點不好辦,因為科爾曼公司的報價有些偏高,技術上也說不上有什麼獨到之處。世行項目是需要走招標程序的,不是定南省想給誰就能夠給誰的。如果要進行技術、價格等方面的綜合評價,科爾曼公司幾乎鐵定會被淘汰出局。

  近幾年,隨著國內火電設備製造技術的穩步提高,外國火電設備製造商參加國內項目競標的中標率不斷下降。中國企業的主要優勢在於價格,因為價格不僅限於設備本身的價格,還包括了設備安裝、維護方面的價格。從西方國家派一個工人到中國來工作,成本高得驚人,一次普通的維護可能就需要花費數十萬美元。而選擇國內製造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人家就算派一個維護小組常年住在你這裡,也花不了幾萬塊錢,而且還是人民幣。

  外國製造企業參與中國的國內項目競標,唯一的優勢就是技術。而現在技術落差已經從相差幾代下降到代際之內的差異,這種優勢就所剩無幾了。一旦價格上相差懸殊,別說定南省會如何選擇,世行的貸款官員也得要求他們選擇國內企業了。

  正在無可奈何的時候,有人給定南省計委支了個招,說可以在招標要求上做點手腳。科爾曼公司有36萬千瓦的機組,而中國國內所有的電機廠都無法生產這種機組。只要把招標條件限制在36萬千瓦的規格上,中國企業就自動出局了。而到了只剩下西方企業互相競爭的時候,科爾曼公司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順便說一句,出這個主意的,恰恰是世行的貸款官員。世行是無國界的,但世行官員是有祖國的……嗯,好吧,其實出這個主意的世行官員並不是美國人,而是印度人,但你架不住他有一顆美國心啊。至於說這顆美國心是紅色的,還是被美元染成綠色的,就無人知曉了。天地良心,他從來也沒有在自己的工作上違反規則,他只是在私底下聊天的時候提點了一下不諳世事的中國官員,誰讓人家好為人師呢?

  方案有了,但要不要這樣做,定南方面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國家政策是要求儘可能使用國產設備,這個政策甚至連定南計委自己也是贊成的,因為定南省也有幾家大型裝備製造企業,這個政策對他們是有利的。但當定南省換了個角色,成為設備使用方的時候,他們的觀點也就變了,這就叫做屁股決定腦袋,誰也不能免俗。

  要用招標條件把國內企業淘汰出局,意味著與國家政策對著幹,會得罪國家部委,這一點定南省非常清楚。但是,不這樣做,肯珀項目就有被別人搶走的可能性,這個損失更大。兩害相權,定南省最終確定得罪一回上級部委,大不了未來找個什麼機會彌補一下就是了。能把肯珀項目拿下來,該是多大的政績啊,為此挨幾句批評算什麼?

  再說了,部委那邊也不會真的動怒,也就是例行公事地批評幾句,誰還會為了這樣的事情記你的仇?哪個省份不得三天兩頭地打打政策擦邊球,如果為這麼點事就記仇,人家記得過來嗎?

  於是,就有了這樣一份招標文件,也有了預想中的計委和財政部約談。王振斌的敲打,讓汪錦勝知道上頭對這件事的意見比其他事情要更大一些,這意味著定南省未來一段時間要稍微收斂一點,最好未來一個月別再惹事了,要惹事也拖到下個月去,這個月的惹事指標已經用完了……

  帶著這樣的想法,汪錦勝回到了駐京辦,吩咐駐京辦的工作人員這一段多到幾個部委去走動走動,表示一點悔過的誠意。就在他把相關事項安排完,正在琢磨著晚上請誰吃飯的時候,李超華臉色緊張地找他來了,手裡還拿著一份散發著墨香的報紙。

  「汪主任,出事了,沙亭電廠招標的事情,在報紙上被捅出來了。」

  「什麼!」

  汪錦勝一驚,接過報紙,先看了看報名,知道只是一份地方一級的小報,平時都是以曝光點負面消息以及娛樂新聞騙取訂閱量的,心裡踏實了幾分。這兩年,國家的政策有所放開,許多報社都把副刊改成主打社會娛樂內容的報紙,有些還假模假式地搞點輿論監督啥的,兼具騙讀者眼球以及收取被曝光單位封口費的職能。定南省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這類報紙的數量又遠比其他內地省份更多,汪錦勝對此也是見慣不怪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