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把非洲的訂單直接交給各家企業,馮嘯辰有100個理由相信這些企業會把賺來的錢用於發獎金、蓋樓堂館所,再買上一大堆進口小轎車,總之,就是怎麼能夠敗家,他們就會怎麼做。只有把這些錢攥在重裝辦的手裡,才能真正要求這些企業把錢用於重大裝備研發。

  吳仕燦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沉吟了一會,說道:「我贊成小馮的想法,咱們應當迅速成立一個裝備工業公司,把這些出口訂單都拿到手上。出口設備的利潤,要由我們分配,一部分可以留給企業當成福利基金,大部分應當用在技術研發上。唉,說來慚愧啊,咱們國家的裝備技術,現在也就是能夠在非洲朋友面前擺擺威風,和西方國家一比,實在是差距太大了,再不奮起直追,咱們真的會被時代淘汰的。」

  「老吳,這件事說起來簡單,真要做起來,可沒那麼容易。如果咱們拿著出口訂單,讓各家企業來競標,信不信他們能把你們重裝辦給攪得一地雞毛?」馮嘯辰幸災樂禍地說道。

  吳仕燦哈哈一笑,說道:「小馮,什麼叫我們重裝辦?如果要成立裝備工業公司,恐怕羅主任要用的第一個人就是你,這一點他早就說過了。我們這些老傢伙,搞這種歪門邪道的東西,還真是不靈呢。」

  「哈哈,沒錯,老薛早就說過,如果我們要成立一個裝備工業公司,那簡直就是給你這小子量身定做的,你就等著羅主任去招你吧。」王根基也湊趣地說道。

  第五百零三章 畢業

  七月流火,84級戰略班的研究生們迎來了畢業的日子。

  老大王振斌是從計委脫產過來讀研的,畢業後依然是返回計委工作。在研究生期間,王振斌頗下了一番苦功,除了撰寫學術論文之外,還在幾份重要的報紙上發表了幾篇討論經濟體制的文章,有一篇得到了高層領導的關注。正因為此,他一回去就能夠得到一個副司級的任命,相當於讀研三年也沒怎麼耽誤了。

  於蕊來自於體改委,但她已經不打算回體改委去了。她與婦聯談好,到那邊去分管一個與經濟管理有關的部門,對方承諾一年之內給她解決副司級的問題。婦聯目前的工作也在轉向為經濟建設服務,而又極度缺乏懂經濟的人才,於蕊在那裡應當是能夠大顯身手的。

  丁士寬和祁瑞倉二人都考取了博士,不過丁士寬是在戰略所本所讀博,祁瑞倉則是要遠赴大洋彼岸,到芝加哥大學去讀博。這兩個歡喜冤家在這三年時間裡斗得不亦樂乎,丁士寬堅信國家現有的經濟管理體制是有其優越性的,改革只是對現有體制的局部修正而已。祁瑞倉則從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立場出發,認為中國唯有****才有出路。

  在馮嘯辰組建的那個「藍調咖啡沙龍」里,丁士寬和祁瑞倉分別是「計劃派」和「市場派」的帶頭人。祁瑞倉因為堅定地鼓吹市場化,還被研究生院專門點名警告過,說他的觀點有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嫌疑。在那之後,祁瑞倉倒是不太公開發表這類言論了,他加入了當年頗有一些聲勢的「托福大軍」,並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芝加哥大學的錄取通知。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去美國並不是要趕什麼時髦,而是要去求取指導國家改革道路的真經。

  雖然在學術觀點上針鋒相對,勢不兩立,但丁士寬與祁瑞倉的私交卻絲毫不受影響,甚至因為惺惺相惜,兩個人的關係似乎比他們與其他同學的關係更為密切。祁瑞倉確認自己已經被芝大錄取之後,向丁士寬發出了挑戰書,聲稱要賭一賭未來誰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丁士寬也欣然地接受了祁瑞倉的挑戰。

  謝克力在讀書期間的成績不錯,而且與本所以及外所的許多老師也都混得很熟。不過,他並沒有留在研究生院讀博士,而是提前一年就聯繫好了財政部,還在那裡實習了半年之久。畢業的時候,他拿到了去財政部的派遣信,據說會被分配在一個頗有一些實權的司里當副處長,前途想來也是極其輝煌的。

  所有人的去向都不算離奇,基本上在讀書期間就已經能夠覷見端倪了。唯有馮嘯辰的派遣信讓所有人的都大跌眼鏡,大家知道他是從經委重裝辦出來的,讀書期間也一直都在替重裝辦幹活,因此所有的人都覺得他畢業後應當是回重裝辦去,或者通過重裝辦的關係,到經委的其他部門去工作。誰曾想,他的派遣單位居然是一家新成立的企業,名叫國家裝備工業集團公司。

  「老么,怎麼把你派到企業去了?」

  王振斌得到消息之後,驚愕莫名地向馮嘯辰問道。

  「有什麼不對嗎?」馮嘯辰反問道。

  「當然不對。」王振斌應道,「你這幾年給重裝辦幹了多少活,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怎麼臨到分配的時候,你沒回重裝辦,反而去了企業呢?」

  馮嘯辰解釋道:「這家裝備工業公司,就是重裝辦的企業啊。因為國家管理體制的變化,重裝辦的工作也在進行改革,現在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重裝辦是一塊牌子,工業公司是另一塊牌子,我去哪個單位,不都是一樣嗎?」

  「這怎麼能一樣呢?」於蕊也插進話來,「公司是企業,重裝辦是機關,兩者的區別大著呢。就算要派你去企業工作,也是應當先把你派遣到重裝辦,拿個行政編制,然後再到企業去任職,哪有直接就派往企業的道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