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幾年,海東省的私營企業發展得非常紅火,其中就有一些是從事化工設備製造的。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就是缺乏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因為正牌大學畢業的工程師一般是不會選擇到私營企業去就業的。董岩的公司恰好能為這些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一時間生意興隆,董岩一年賺到的錢比他在海化設幹了20多年的總收入還高出了一倍多。

  到了這個時候,董岩再也沒什麼顧慮了,他甚至經常表示後悔自己下海太晚,白白在海化設浪費了幾年時間,多看了馬偉祥好幾年的白眼。當然,這也只是他喝高了之後胡說八道的話,他即使真的提前幾年下海,也不見得能夠混得多好,他這個英雄是時勢造就出來的,沒有商品經濟以及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哪有他董岩刨食的土壤?

  董岩的公司是開在省城建陸市,但他老家是在會安,加上他最大的客戶就是全福機械公司,所以他在會安城裡花錢建了一幢漂亮的小洋樓,三天兩頭就會回來住上幾天。全福機械公司有什麼複雜的技術問題,都是要請他把關的,王瑞東擔心郭培元的業務里有什麼貓膩,於是便與梁辰一道上門來請教了。

  「這個球罐沒什麼特別的地方。」董岩審看過圖紙之後,說道:「你們公司完全能夠拿得下來,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成本方面嘛,材料費大概就是七八萬的樣子,工時費撐死了能有個三萬就不錯了。如果你們心狠一點,報個15萬,起碼有4萬塊錢的純利。正常一點,報個13萬左右,也有賺頭了。」

  工時費的計算,並不僅限於直接從事生產的工人的工資,還要把管理費、車間經費、福利基金之類的開銷攤進去,其實就是包括了企業的所有支出。在材料加工時之外的部分,就是企業的純利潤了,這部分的額度是可以調整的,取決於雙方的談判以及交情。按照董岩的計算,這樣一個球罐哪怕是按10萬元報價,全福公司都不會吃虧。當然,做企業總是要考慮利潤的,所以正常情況下,全福機械公司對於這樣一個球罐大致會報13萬左右的價格,這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價位。

  如果換成海化設這樣的大型國企來報價,價格可能會更高一些,因為大國企的工人工作強度會比鄉鎮企業低一些,再加上福利、企業管理費之類的都比鄉鎮企業高,因此報價更高也是正常的。鄉鎮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八十年代迅速崛起,也是源於這種低勞動力成本、低福利的優勢,這就是題外話了。

  設備造價這種事,買賣雙方都很清楚,甚至各行業和各地區都有專門的定額規範,例如京城市就有《京城工藝協作價格》這樣一個文件,許多加工協作的業務都可以從文件中找到定額係數,各企業再在這個係數的基礎上做一些增減,就是自己的報價。

  這種按照工時定額報價的方法,是計劃經濟年代裡通行的做法。國家制訂產品的計劃調撥價格,就是按照這個方法來算的。到了市場經濟年代裡,價格是由買賣雙方根據供求關係商定的,緊俏的商品價格會高於合理價位,過剩商品則有可能會賠本甩賣,但無論是溢價還是折價,計算依據依然是這套東西。

  王瑞東也是懂行的人,其實剛才在來董岩家之前,他已經和梁辰看過圖紙了,並憑著自己的經驗大致做過一個計算,結果與董岩算的也差不了多少。在得到董岩的確認之後,他皺起眉頭,說道:「這就奇怪了,這個姓郭的放話說,只要是在20萬之內,都可以商量,這其中有什麼名堂呢?」

  「莫不是想騙我們的設備?」梁辰分析道,「你們想想看,他付50%的預付款,也就是不到10萬吧?到時候把我們的設備拉走,尾款不付了,這不還是賺了嗎?」

  「切,你想啥呢!」王瑞東沒好氣地嗆了梁辰一句,道:「這麼大的罐子,運到哪去是根本就瞞不住人的,又不是一台彩電,隨便找個地方就藏起來了。除非他把罐子運到外國去,要不然……」

  「等等,瑞東,你說啥,外國?」一直也在琢磨著郭培元用意的董岩突然打斷了王瑞東的話,問道。

  「我是打個比方嘛,董哥。」王瑞東笑道,「他怎麼可能把罐子藏到外國去呢?」

  董岩卻是嚴肅起來了,他問道:「瑞東,這個郭培元有沒有跟你說,他是幫什麼單位聯繫這樁業務的?」

  「沒說。」

  「他有沒有說他要訂多少設備?」

  「好像是透了一句,說這個罐子只是一個樣品,後面的業務還多得很呢。」

  「那麼,你有沒有覺得這個人和日本人有什麼聯繫?」

  「日本人?」王瑞東一愣,臉色立馬就有些尷尬了,他想起了那兩本小雜誌,進而想到郭培元承諾的更多的小雜誌。郭培元說啥來著?對了,他說他有很多日本朋友,能夠帶小雜誌進來,還說什麼錄像帶……呃呃,現在不是想這個的時候。

  「他真的說過。」王瑞東把思緒扯回到現實,對董岩說道:「他說他和日本人很熟,怎麼,董哥,你懷疑他會把這些罐子弄到日本去,讓咱們追不著?」

  董岩搖了搖頭,說道:「不是的,他肯定會照著合同付款的,只不過,如果是給日本人生產,咱們就不能照著剛才的定額來計算了。國家下發了一個涉外承包設備的定額標準,你們想必也收到了吧?」

  「沒錯,是有這麼一個標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