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郭是個能幹的人

  門打開了,站在門外的是一名30來歲的中國人,他看起來有些瘦弱,兩隻眼睛賊溜溜的,一看就不是什麼干正經事的人。

  「請問,哪位是內田先生?」

  中國人用還算流利的日語問道。

  「是我。」內田悠應道,「請問,你就是長谷君介紹過來的郭培元先生嗎?」

  內田悠說的長谷君,是日本三立制鋼所的銷售代表長谷佑都。因為同是在裝備製造企業里做銷售,內田悠與長谷佑都關係頗為不錯。這一次,內田悠隨著日本化工設備代表團到中國來考察外包合作企業的情況,臨行前專門與長谷佑都通了一個電話,請長谷佑都給他介紹幾個能夠幫他干點髒活的人。眼前這位郭培元,就是長谷佑都給內田悠介紹的人,是一名掮客。

  郭培元原來是京城一家企業里的技術員,因為一次接待日本客商的機會,搭上了日本人的線。此後,他從單位辭職,專門干起了替日本企業搜集情報和拉攏關係的勾當,成了一名職業掮客,用過去的話說,就是買辦了。

  這裡也得說一下,買辦這個職業其實也不能算是什麼不光彩的職業,後世的許多公關公司也是做這類業務的,有一些還做得挺紅火的。市場經濟需要有中介服務,跨國公司新到一個國家開展業務,自然需要找當地的中介來幫助了解市場、聯絡客戶關係,這都是合法而且合理的。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你拿了跨國公司的錢,自然要幫他們做事,這也無可厚非。不過,如果你做的事情傷天害理,那就是另一碼事了。

  幾年前,因為三立制鋼所與秦州重型機械廠洽談技術合作的事情,郭培元曾受長谷佑都的委託,試圖賄賂秦重的技術員崔永峰,以便在談判中賺到便宜。結果,馮嘯辰指導崔永峰使了一個反間計,不但沒有讓長谷佑都的陰謀得逞,還結結實實地坑了長谷佑都一筆不菲的佣金,成為秦重技術處買資料和做實驗的經費。

  在那件事情中,郭培元並沒有受到什麼懲處,因為他只做了一些牽線搭橋的工作,沒有實際的違法行為。他所做的事情,並沒有在實質上損害到國家的利益,他倒更像是那個盜書的蔣干,只是給大家留了一些笑柄而已。

  長谷佑都至今也不知道那一次自己上了當,他到現在仍然相信崔永峰是他買通的內鬼,而郭培元則是一個成功的溝通者。這一次,內田悠請長谷佑都幫他介紹幾個中介,長谷佑都便很自然地把郭培元推薦過來了。

  「長谷先生跟我說過了,他說內田先生是他的好朋友,讓我為你服務。內田先生有什麼事情,就儘管吩咐吧。」

  進屋坐下之後,郭培元簡單與內田悠寒暄了幾句,便切入了正題。他干掮客這行已經有五六年時間,現在業務上是越來越熟悉了。不過,他骨子裡那種對外國人的恭敬是與生俱來的,但凡見到一個外國人,他的腰就會自然而然地彎曲一個角度。

  「我和米內副總裁以及其他的一些同行,這次是應中國官方的邀請,到中國來考察和選擇合作夥伴的。但在我們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中國官方對所有的企業都下達了指令,要求他們向我們統一報價,這是一種建立價格同盟的行為,是違反市場規則的,我們對此非常憤怒。請問郭先生,對於這樣的事情,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內田悠直言不諱地說道。

  「這件事我不太了解,不過,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前一段時間生絲大戰的影響吧?中國國內的報紙上對於這種互相壓價的現象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有幾位有份量的人物也都說了話,我想這次有關部門是不是想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郭培元當掮客還是挺用心的,涉及到外貿方面的事情,他平時也都會關注一二,以便從中找到一些商機。內田悠一說,他就猜出是怎麼回事了,同時也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內田悠道:「在我們日本,政府是不會幹預市場行為的。買賣雙方願意達成什麼樣的交易價格,政府怎麼能夠插手呢?我們是帶著誠意到中國來尋求合作的,我們認為中國方面的做法是非常不道德的。」

  他這話說得挺冠冕,不過說日本政府不干預市場行為,那就是騙鬼的話了。日本政府搞產業政策是全球聞名的,倒是英美等老牌西方國家比較講究市場自由,因為這種理念上的差異,英美與日本之間沒少發生摩擦。現在內田悠不過是拿著當年英美批評日本的話來指責中國而已。

  郭培元在這方面沒有多少知識,他連連點頭道:「內田先生不必生氣,中國人就是這個樣子,要不怎麼會這麼落後呢?我們要向日本學習的地方,還多得很呢,依我看來,中國100年也趕不上日本的一個零頭。」

  「哪裡哪裡,我對中國還是很看好的,郭先生不必過於自謙。」郭培元的話說得連內田悠都不好意思了,尼瑪,你能不能不要舔得這樣狠,直腸都讓你舔出繭子來了。

  郭培元絲毫沒覺得自己的話有什麼不妥,他在把中國狂貶了一通之後,皺起眉頭,說道:「內田先生,你也是知道的,涉及到政策方面的事情,那些當官的是非常謹慎的。要想讓他們改變這個政策,恐怕難度比較大。」

  「這麼說,你覺得沒有什麼辦法了?」內田悠試探著問道。

  郭培元搖搖頭,道:「當然不是。長谷先生吩咐過的事情,我怎麼能不做好呢?我的想法是,從上層來改變這個政策恐怕是不容易的,但我們中國有句話,叫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果下面的企業願意降價和你們合作,你們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