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說的不錯的方向,是什麼?不會是讓我們去造壓力鍋吧?」顧建華問道。

  馮嘯辰搖搖頭,道:「當然不是,我是想為東翔廠找一家合作夥伴,雙方共同生產工程機械。大家都知道的,咱們國家現在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工程機械的需求是會不斷上升的。搞工程機械,遠比生產壓力鍋更有前途。」

  「工程機械?」

  顧建華和馮飛都愣了,這是一個他們從未考慮過的方向。馮飛搶先對馮嘯辰說道:「嘯辰,你怎麼會想到讓我們廠去搞工程機械呢?這方面我們沒有任何的基礎,基本上是兩眼一抹黑啊。」

  馮嘯辰道:「二叔,我說的是找人合作,不是讓東翔廠自己生產。我們可以找一家工程機械企業,由他們負責設計、組裝、銷售,我們東翔廠只是承擔一部分生產任務。我觀察了東翔廠的技術狀況和生產能力,覺得搞工程機械是最合適的。

  工程機械需要涉及到一些耐磨、耐熱的材料,而東翔廠在這方面是有長處的,咱們把處理炮管的工藝用來處理挖掘機的挖斗,簡直就是大材小用了。此外,工程機械中的傳動部分要求很高的加工精度,尋常的地方企業在這方面能力不足,而東翔廠恰好有這樣的能力。

  我的想法是,東翔廠專注於這些特殊部件的生產,或者更直接地說,就是給地方企業當配件供應商。我測算過,初期按年產1萬套配件計算,每套的產值算是5000元,利潤率只要達到50%,就有2500萬元的利潤。東翔廠一年的工資加上其他生活支出,有800萬元就足夠了。這樣一來,每年就有1700萬的可支配資金,可以用於軍工研發。」

  「有這麼大的營業額?」馮飛吃驚了,「嘯辰,你真的能夠聯繫到這樣的工程機械企業嗎?」

  第四百三十一章 很好的合作機會

  馮嘯辰說的地方企業,自然就是正在籌建中的辰宇工程機械公司了。

  天地良心,馮嘯辰最初到東翔廠來的時候,絲毫也沒想過要拉東翔廠與自己的公司合作,他是純粹為了幫叔叔的忙而來的。但在考察過東翔廠的技術狀況之後,他便產生了這個念頭,覺得讓東翔廠與辰宇工程機械公司合作,實在是堪稱珠聯璧合的一個方案。

  在楊海帆和張國棟的主持下,辰宇工程機械公司的框架已經基本搭起來了。大批機器設備已經運進了剛剛建好的車間,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馮嘯辰和楊海帆在海外撿的「洋垃圾」,也就是一些其實性能還非常不錯的二手工具機。

  招工的情況也還令人滿意,楊海帆從辰宇軸承公司帶過來一批有經驗的工人,又新招收了一批各家工廠退下來的老工人,還用高薪作為誘惑,從其他企業撬來了一些在職的骨幹技工,滿足了各個工序上的人員要求。相比幾年前,下海賺錢的觀念已經更為普及了,國內一些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也不太理想,有些技術好的工人也樂於到薪水更高的私企去工作。至於說鐵飯碗啥的,不還有「停薪留職」這個名目嗎?

  張國棟帶領一幫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地工作,拿出了好幾種全新的工程機械的設計,包括挖掘機、推土機、混凝土攪拌機等等。這其中,馮嘯辰的金手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向張國棟提供了不少後世的工程機械設計理念,讓張國棟大開眼界,嘆為觀止。利用這些設想,張國棟設計出來的工程機械在某些方面甚至超前於歐美同行,他有足夠的信心相信這些產品必定能夠贏得客戶的青睞。

  產品設計出來,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要把這些產品生產出來,還有許多事情要做。辰宇公司要搞的是批量化的生產,初期的目標是年產2萬台各式機械,未來還要再發展到10萬、20萬的規模。2萬台機械,就不是靠著一兩個優秀技工搗估搗估能夠做出來的,它需要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生產體系,需要有大量的設備和數以千計的熟練工人。楊海帆和張國棟拿著計算器算了半天,發現現有的設備和技術工人還有很大的缺口,而這個缺口一時間是很難彌補上的。

  從那時候起,馮嘯辰就琢磨過找人代工的問題。普通的零件,要在社會上找到代工廠並不困難,因為隨著國家的經濟調整,一些機械企業正面臨著開工不足的威脅,有人找他們代工,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但涉及到那些加工精度要求較高的部件,找人代工就不容易了,因為製造這樣的部件需要有高級工具機和高級技工,而擁有這些資源的都是大企業,這些企業日子還得過去,同時又帶著一些傲氣,不肯接受一家民營企業的訂貨。

  正是瞌睡碰上枕頭,就在馮嘯辰覺得一籌莫展的時候,在他眼前便出現了這樣一家企業。這家企業擁有大量的進口工具機,設備條件好得讓人目眩,這家企業還擁有大批高級技工,擁有精密機械加工的豐富經驗。開玩笑,民用挖掘機的零件精度要求再高,能比得上火炮嗎?

  最難得的是,這家企業目前還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困難,2000多職工眼看著就要斷糧了。馮嘯辰在這個時候給這家企業介紹業務,對於企業來說就是雪中送炭,是能夠讓人建個生祠去祭拜的。

  馮嘯辰當然也可以帶著一些趁火打劫的心態,把給東翔機械廠的代工價格壓到底線,光給對方留下職工工資,而把利潤通通卡掉。不過,馮嘯辰不是這種黑了良心的人,他前一世是國家幹部,這一世還是國家幹部,同時,他還是一個熱血青年,有著一些富國強兵的理想。他這次到青東來,就是為了挽救東翔廠的,在不損失自己利益的情況下,給東翔廠留出更多的利潤,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