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對咱們國家目前的經濟體制是怎麼看的?」

  見馮嘯辰一臉懵懂的樣子,沈榮儒微微一笑,換了一個問題。事實上,張主任在向他推薦馮嘯辰的時候,除了介紹過馮嘯辰在重裝辦的一些工作成績之外,特別強調的就是馮嘯辰對於國家經濟政策頗有一些獨到見解,顯示出了很強的理論敏感。張主任認為,像馮嘯辰這樣對經濟政策有著深入思考的年輕人,如果能夠得到名師指點,不難成為有見地的理論家,今後無論是從事理論研究工作,還是回到實踐部門去從事管理工作,都能夠做出重大的貢獻。

  沈榮儒向馮嘯辰提示了半天,馮嘯辰也沒有領悟到自己真正的優勢所在,看來這個年輕人並不知道自己的那些理論見解是如何驚世駭俗,而這又足以說明他的見解是發自內心的,並無造作之意。

  馮嘯辰的確沒覺得自己在理論上有什麼特別之處,他在此前與羅翔飛、孟凡澤這些人交流的時候,的確提出過許多讓人驚艷的見解,但這些見解不過是後世的一些經濟常識而已,也就是在80年代初的這個時間節點上顯得標新立異罷了。聽到沈榮儒問他對經濟體制的看法,他想了想,說道:

  「目前的體制,應當還是一種過渡體制吧。企業和地方政府自主權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地位也還沒有得到認可,這與市場經濟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不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經濟很難有長足的發展。」

  「市場經濟?」沈榮儒皺了皺眉頭,「你覺得中國應當搞市場經濟嗎?」

  「是的,中國最終肯定會走向市場經濟。」馮嘯辰答道。這就是穿越者的福利了,別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他看來是千真萬確的。時下國內無論是決策層還是理論界,都還沒有提出市場經濟的概念,這個時候說中國必然要走向市場經濟,往輕里說是立場不夠堅定,受到資本主義思想的誘惑,往重里說,那就是大逆不道,因言獲罪也是可能的。

  不過,馮嘯辰覺得在沈榮儒面前說這番話並不要緊,因為沈榮儒是一位思想非常開放的學者,即便在今天他還不曾提出市場經濟的概念,在幾年後他將會變成一名市場經濟理論的堅定推行者。馮嘯辰對於市場經濟的認識,很多就是出自於沈榮儒在後世的著述。

  果然,聽到馮嘯辰的回答,沈榮儒並沒有如一些思想僵化的老學者那樣暴跳如雷,而是用一種探究的口吻說道:「咱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怎麼能搞市場經濟呢?目前國家的政策取向是建設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核心還是計劃經濟,只是引入一些商品經濟的機制而已。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是水火不容的,難道你認為我們應當放棄計劃經濟嗎?」

  「我們國家實行計劃經濟的條件並不成熟,強行地採取計劃經濟模式,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在過去30年中,我們的計劃體制不斷地重複著『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循環,就是這個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放棄計劃經濟,實行市場經濟,國家只是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一個重要主體參與經濟活動,讓市場成為調配資源的最主要手段。」

  馮嘯辰索性把自己所了解的經濟理論都說出來了,或許這些思想能夠給沈榮儒一些啟示,讓他更早地轉向市場經濟的理論研究,進而促進中國的經濟體制更快地實現轉變,這也算是馮嘯辰為這個平行時空所做的貢獻吧?

  第三百九十章 關於計劃經濟

  「你說咱們國家搞計劃經濟的條件並不成熟,理由是什麼呢?」

  沈榮儒很認真地問道。對於這個由張主任推薦給自己的關門弟子,他的興趣越來越大了。關於計劃經濟和商品經濟的爭論,在時下頗為時髦,馮嘯辰能夠說出幾句來,也並不奇怪。但馮嘯辰一張嘴就認為計劃經濟的條件不成熟,這可算是一個新觀點了,新到讓沈榮儒都覺得需要好好地聽一聽。

  關於這個問題,馮嘯辰在前一世是曾經與一些學者討論過的,因此此時並不緊張,從容不迫地說道:

  「計劃經濟的思想,源於馬克思。他提出這種思想的目的,在於希望能夠避免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的兩大部類發展不相協調的矛盾,進而徹底消除周而復始的經濟危機。這種思想,經過列寧的實踐成為一種現實的國民經濟管理制度,並在蘇聯和我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得到了應用。

  然而,無論是馬克思的設想,還是列寧的設想,計劃經濟都必須建立在純粹的公有制基礎上,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各個經濟主體完全服從於計劃當局的調度,不會因為追求私利而干擾計劃的執行。從這個意義上說,公有制,而且是純而又純的公有制,是計劃經濟制度的基礎。」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現在允許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破壞了這種基礎?」沈榮儒問道。

  馮嘯辰搖搖頭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認為,即使是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們也不曾存在過純粹的公有制。我們的整個國民經濟,是被分割成不同的層次,由數以萬計的地方和企業各自占有的。」

  沈榮儒琢磨了一下,笑道:「這個提法有點意思,莫非你認為只有讓國家把所有的權力都收到中央去,才能算是純粹的公有制嗎?」

  「的確如此。」馮嘯辰道,「沈老師,我給您舉個例子。去年這個時候,我到明州省去處理過一個案子。這個案子很簡單,就是樂城市政府在暗地裡縱容,甚至是指使當地農民阻撓大乙烯項目的施工,以此要挾國家經委批准他們上馬一家電視機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