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客廳里,准翁婿二人正在漫無邊際地聊著天:

  「小馮,你家裡幾口人啊?」

  「四口,我爸媽,我自己,另外還有一個弟弟。」

  「你爸媽是做什麼工作的?」

  「我爸是中學老師,我媽在大集體工作。」

  「聽曉迪說,你學歷也不太高,但懂的東西特別多,還特別受領導器重。你是怎麼到京城工作去的?」

  「這事說來話長了,我爺爺原來是個冶金工程師……」

  馮嘯辰老老實實地向杜銘華匯報著自己的簡歷,其實這些事情他此前也向杜曉迪說起過的,想必杜曉迪也向父母匯報過了。杜銘華此時拿出來問他,一是確認杜曉迪報告的信息是否無誤,另外一方面,多少也有些沒話找話的成分。別看這種隨隨便便的閒聊,有社會閱歷的人自能夠從中判斷出對方的性格、人品、能力,這其實就是老丈人對毛腳女婿的一次考校了。

  借著這會工夫,馮嘯辰也在觀察著杜曉迪的家庭。

  杜家的二老,其實根本就算不上什麼「老」,杜曉迪跟他說起過,她父親杜銘華今年才43歲,母親車月英是42歲,這樣的年齡,擱在後世簡直都可以算是青年的範疇了。別笑,後世很多單位里申請青年課題,或者評選什麼傑出青年之類的,都是以45歲作為年齡邊界的,按這個標準來算,杜家二老實實在在算是正當年呢。

  杜銘華原本是個電焊工,因為工傷,一隻手殘了,無法再拿焊鉗,不得不辦了病退,讓杜曉迪頂了他的崗位。如今的杜銘華閒居在家裡,平時除了做做家務之外,便是在廠子裡和那些真正到年齡退休的老工人一起打牌下棋,聽起來似乎很是愜意,其實是無聊透頂。馮嘯辰在與他談話的時候,能夠感覺得到他帶著一種沉沉的暮氣,這原本不是應當在一個40剛出頭的漢子身上看到的東西。

  車月英沒有正式工作,目前在廠子裡做家屬工,也就是幹些在食堂洗洗菜、在辦公樓打掃打掃衛生之類的雜活。她是一個很典型的工廠家屬形象,熱情、開朗,沒有太多的心計。馮嘯辰進門的時候,她上上下下打量了馮嘯辰老半天,看罷之後,又絲毫沒有掩飾那滿意的神情,這讓馮嘯辰頓時對她產生了強烈的好感。

  再看杜曉迪的家,這是一套兩室一廳的單元房,帶有自家的廚房和衛生間,在這個年代裡算是很不錯的房子了。兩間臥室大致都是10平米左右,一間杜銘華夫婦住,另一間則是杜曉迪和妹妹杜曉逸住,至於大小伙子杜曉遠,就只能睡在客廳里了。馮嘯辰看到客廳一角有一張收起來的摺疊床,想必就是杜曉遠晚上睡的地方。

  他們現在坐的這個客廳,只有七八平米的樣子,中間擺了一張圓桌,確切地說,是在一張四方形的八仙桌上擱了一個圓型的桌面。靠牆擺了一個碗櫃,還有幾張規格不同的凳子,這就是客廳里所有的家具了。視力所及的範圍內,東西都顯得簡陋而陳舊,顯示出這個家庭的清貧。只有餐桌上鋪的尼龍桌布是嶄新的,甚至能夠隱隱聞到一些化學品的異味,明顯是為了迎接他這個「貴客」而臨時添置的。

  杜曉迪在京城的那些天,馮嘯辰也向她問起過家裡的經濟狀況,杜曉迪每每都是語焉不詳,馮嘯辰只能憑著自己的腦補去想像具體的情況。杜銘華辦的是病退,能夠拿到一份退休工資,杜曉迪的工資是全部交給家裡的,再加上車月英當家屬工的收入,全家人一個月大約有130元左右的收入,勉強算是一個溫飽家庭。不過,家裡有三個還沒結婚的孩子,其中兩個小的還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吃多少都不嫌夠,家裡這點收入實在是不敢大手大腳地使用,所以家具陳設的簡陋就可以理解了。

  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家庭,杜曉迪恐怕也不會那樣努力和懂事吧?馮嘯辰在心裡暗暗地念叨道。

  說話間,菜已經一個接一個地端上桌來了,很快就把桌子擺得滿滿當當的。為了歡迎准女婿上門,杜家夫婦也是狠狠地出了點血,殺了雞,買了魚肉,一桌子全是泛著油光的硬菜,讓馮嘯辰深深感覺到了東北人的實誠。杜曉遠和杜曉逸都被喊了出來,腳不沾地負責拿碗筷、擺凳子,然後賓主各自落座。

  一開席,車月英便給馮嘯辰挾了一個大雞腿,又從一個蒸得爛熟的蹄膀上連皮帶肉地給他撕了一大塊擱在碗裡,足有半斤上下。饒是馮嘯辰一向以吃貨自居,此時也是瞠目結舌,擔心自己能不能應付得住了。

  「小馮,多吃點,別客氣!」

  「謝謝阿姨……」

  「謝什麼,都是一家人嘛,來來來,你再吃塊魚……」

  「別別,阿姨,我真的吃不了了,還是給曉遠和曉逸吧……」

  「不用管他們,他們才不會客氣呢!」

  「我也不會客氣的。」

  「那就對了,一家人嘛……」

  車月英看著准女婿,越看越是喜歡。這個年輕人長得眉清目秀,說話斯文,一顰一笑都和廠子裡那些沒文化的青工大不相同,顯得那麼大氣。這樣一個小伙子能夠看上自家的姑娘,還千里迢迢上門來求親,這真是姑娘的造化。身為準丈母娘,車月英只覺得心裡像喝了蜜一樣地甜。

  「叔叔,阿姨,我上次寫給曉迪的信里,說託了關係,要把曉迪借調到京城去,現在我向你們詳細解釋一下。京城工業大學的蔡教授,曉迪過去也是認識的,李青山師傅也認識他。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業內非常有名氣,學術造詣也很高。我的打算是,讓曉迪在他的課題組裡先做一名助手,同時向他學習一些電焊和金屬材料方面的理論知識,未來爭取能夠考上蔡教授的研究生,這樣以後就可以分配到京城的大單位里工作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