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哈哈,來總,咱們都是一家人,你們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事情。我今天過來,就是要和來總商議一下搬遷工作中的一些細節問題,有些環節是我們地方政府一時還難以解決的,可能需要來總提供一點小小的幫助。」尚仁業笑容可掬地說道。

  來了……,來永嘉在心裡暗暗地念道。他就知道尚仁業絕對不會是專程來給他報喜的,前面鋪墊了這麼多,目的就是為了這些「細節問題」。能夠讓尚仁業費這麼多心機包裝的「細節」,那就肯定不是細節了,需要項目指揮部這邊提供的,也絕對不會只是一些「小小的幫助」。

  「尚市長說得對,咱們都是一家人,你們有什麼困難,就直接說出來吧。只要是我們項目指揮部能夠幫助協調的,我們絕無二話。」來永嘉道。與尚仁業一樣,他也是把話說得慷慨無比,好像有多麼仗義一般。其實,誰都明白,這種保證根本就是空頭支票,只要自己不想幫忙,盡可推說是能力有限,對方是無法拿這種承諾來說事的。

  套用一句國際關係上的話,單位與單位之間,也同樣不存在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尚仁業答應一個月之內完成徐家灣搬遷,不是因為他喜歡學**,而是因為他想從乙烯項目中得到好處。同樣,來永嘉答應得如此爽快,也是因為徐家灣還在對方的手裡捏著,不給對方一些甜頭,對方是不會痛痛快快辦事的。

  「徐家灣村目前有324戶農民,勞動力共有752人。這些勞動力中間,有30%從事農業生產,30%從事漁業和水上運輸業,另外40%是在幾家鄉鎮企業里工作,而這幾家鄉鎮企業,都在徐家灣村的搬遷範圍之內。徐家灣村搬遷之後,原有的耕地也被徵用,因為村莊的新址離長江岸邊比較遠,原有的漁業和水上運輸業也會受到影響。這樣一來,全村的700多勞動力都需要進行重新的安置,這是我們目前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礙。」尚仁業說道。

  來永嘉道:「這個情況我了解,在我們和樂城市簽的協議裡面,就有對徐家灣以及其他征地拆遷群眾的安置費用吧?有關安置問題,是已經談好的事情啊。」

  尚仁業連連點頭,道:「是的是的,勞動力的安置問題,自然是由我們市政府來負責的。我想和來總談的,也就是這件事。市政府已經決定,要利用乙烯項目的征地安置款,新建一家企業,用於解決拆遷農民的就業問題。」

  來永嘉道:「這是一個好主意啊。農民向工人的轉化是大勢所趨,樂城市能夠把拆遷失地的農民轉化為工人,也算是一種有益的探索了。不知道你們是打算建一家什麼企業,如果是化工方面的企業,我們可以給你們提供一些技術上的支持的。」

  尚仁業笑道:「化工企業我們目前就不考慮了。樂城有你們這麼一家大型乙烯廠,就已經足夠了。我們打算搞一家電視機廠,從日本或者德國引進一條彩電生產線,一期的生產能力馬馬虎虎搞到年產50萬台就可以了,二期再考慮搞到100萬台以上。來總,你看這個想法怎麼樣?」

  「電視機廠!」

  來永嘉聞聽此言,臉上的表情別提有多精彩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建一個電視機廠來安置拆遷失地農民,你拿我當弱智啊!

  這是來永嘉聽到尚仁業的話之後,心裡湧上來的第一個念頭。

  一家電視機廠投資幾個億,這絕對不是乙烯項目支付給樂城市的那點移民安置費用能夠支撐得起的。電視機生產雖然在國際上也算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對於中國這樣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來說,實實在在算得上是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產業了。真想安置勞動力,花百分之一的錢,建一家服裝廠,買幾千台縫紉機,能夠安置的工人比電視機廠還要多得多。

  此外,電視機廠在哪個地方也都算是一等一的好企業,樂城市如果真的建了一家電視機廠,那些招工名額肯定是優先照顧領導、幹部家屬的,哪輪得到徐家灣這些農民。用安置農民就業的名義來建電視機廠,你怎麼不說為了存放讀者來信而專門買十套房子呢?

  樂城市的那點用心,來永嘉其實是看得一清二楚的。這幾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上彩電的需求日益旺盛,而國內的生產能力卻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不止是樂城市,全國有很多省市兩級的政府都在蠢蠢欲動,想新建電視機廠。與此類似的,還有打算建洗衣機廠、冰箱廠等等的,目前都已經不算是什麼秘密了。

  按照當前的管制體制,地方政府要新建一家電視機廠,是需要由國家經委來審批的,並非自己能夠做主。樂城市醞釀這件事情估計也已經很長時間了,沒準還曾經向國家經委打過報告,卻沒有獲得批准。如今,他們看到樂城乙烯上馬在即,而自己手頭又有可以拿捏住樂城乙烯的事情,於是就動了這樣一個歪心思,想用徐家灣搬遷相要挾,迫使乙烯項目指揮部替他們去國家經委遊說,給他們弄到一紙同意建設電視機廠的批文。

  果然是好大的胃口!

  在想明白了尚仁業的意思之後,來永嘉也不禁在心裡感慨起來。在以往,地方政府在這種大項目中間也都是要弄點好處的,但一般來說都不會太過分,也就是要幾個招工名額,或者讓項目方幫忙協調弄點緊俏物資之類。這幾年,全國各地都在大搞建設,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地方政府的訴求也就發生了變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