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說得對!」羅翔飛點了點頭,說道:「我也想通了,大不了就是阮福根有負我們的期望,沒有能夠完成任務。我們個人的尷尬算不了什麼,能夠扶持起一批有進取心的民間企業,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對羅,您能這樣想,就不會有心理壓力了。我們本來就是在做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情,哪有什麼事都一帆風順的?」馮嘯辰道。

  羅翔飛笑道:「這本來應當是我對你說的話吧,怎麼反過來讓你對我說了?也罷,在這件事情上,我的確不如你看得遠,你是我的老師,我願意虛心求教。」

  「羅主任這是打算轟我走呢……」馮嘯辰裝出惶恐的樣子說道。

  兩個人哈哈笑了一通,羅翔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對馮嘯辰說道:「大化肥的事情,就先這樣告一段落吧,下一步就看各家企業的表現了,我會讓徐曉娟他們繼續跟進的。現在有另外一件麻煩事,我想來想去,恐怕還是得讓你去協調,就是不知道你願不願意接受。」

  馮嘯辰假裝驚訝道:「不會吧,羅主任,我今天才知道原來重裝辦的工作還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如果我不願意接受,你就不布置給我了是不是?」

  羅翔飛道:「這不是討價還價的問題,只是覺得你前一段時間太辛苦了,我有些不太忍心馬上再給你安排工作。這件事本來是冷飛雲在盯著的,不過他不太懂技術,做事有些難度,而這件事又比較麻煩,所以我才考慮讓你來接手。」

  馮嘯辰道:「羅主任,你就別跟我客氣了。你這一客氣,弄得好像我在重裝辦有多特殊似的。你說這是冷飛雲在盯著的事,莫非是電動輪自卸車的事情?」

  「正是。」羅翔飛道。

  「這件事不是已經談妥了嗎?」馮嘯辰道,「上次美國海丁斯菲爾德公司的人也已經過來了,和羅丘冶金機械廠簽署了技術轉讓合同,與羅冶合作製造20輛150噸級的自卸車。據我所知,羅冶那邊的王偉龍處長、陳邦鵬總工已經到美國去學習了三個月,一切不是都很順利嗎?」

  羅冶的事情,馮嘯辰了解得還是比較多的。為了羅冶自主開發的120噸電動輪自卸車工業試驗的事情,馮嘯辰去了兩趟冷水鐵礦,幫冷水鐵礦解決了待業青年安置的問題,換來了冷水鐵礦答應接受自卸車的工業試驗。

  工業試驗的結果令人滿意,120噸電動輪自卸車通過了機械部、冶金部的聯合認證,算是設計定型了。然而,這款車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先天不足,在它立項的時候,國門還沒有徹底打開,因此它的定位僅僅是填補國內空白,設計要求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著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材料和工藝方面,存在著大量臨時應付的成分,這一點無論是機械部還是羅冶自己,都心知肚明。

  改開開放以來,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關係迅速回暖,獲得了從西方引進技術的機會。按照重裝辦的統一規劃,國家採取「市場換技術」的原則,與美國自卸車製造巨頭海菲公司簽訂了協議,規定從海菲公司進口40輛達到國際70年代中後期水平的150噸電動輪自卸車,其中20輛為原裝進口,另外20輛則由羅冶牽頭的一組中國企業與海菲公司聯合製造,海菲公司需要將相關技術轉讓給羅冶,同時向羅冶發放仿造40輛自卸車的製造許可證。

  如果一切順利,羅冶將通過前面20輛車的合作製造,掌握電動輪自卸車的核心技術。隨後,利用這些技術自主完成後續40輛自卸車的製造。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羅冶應當具備了獨立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卸車的能力,從而擺脫對海菲公司的依賴,形成自己的研發和製造能力。

  在這場談判的過程中,羅冶此前完成的120噸自卸車成為中方的一個重要砝碼。在參觀過羅冶120噸自卸車之後,海菲公司的技術人員承認,中國在電動輪自卸車方面已經有了很深厚的積累,海菲公司試圖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已經沒有什麼必要了,還不如趁著中國還沒有趕上來的時候,用並不特別領先的技術換取一個足夠大的訂單。

  80年代初,整個西方世界都籠罩在經濟危機的陰影之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大幅度縮減,許多重大裝備製造商都面臨著開工不足的問題。中國在這個時候提出「市場換技術」的策略,迫使許多正在破產邊緣的西方企業不得不答應讓渡出一部分技術,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入場券。

  馮嘯辰在此前促成的軋鋼設備技術引進、大化肥技術引進等,都是藉助於這樣的策略。電動輪自卸車技術的引進談判,是由機械部、羅冶以及重裝辦的冷飛雲等人完成的。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幾項重大裝備也獲得了引進機會的技術。這些技術引進的交換條件各不相同,但總體來看,中國在交易中並沒有吃太大的虧。

  參與電動輪自卸車技術引進談判的人員之中,有王偉龍和冷飛雲二人都是馮嘯辰的好朋友,尤其是王偉龍,與馮嘯辰之間是有過經濟往來的,關係更是不同尋常。從他們倆口中,馮嘯辰知道這項談判比較順利。已經結束借調返回羅冶的王偉龍還帶著一干技術人員到美國去學習了三個月時間,帶回來許多先進的設計理念和一些具體的設計方法。

  如今,第一批5輛合作製造的自卸車已經在羅冶放料建造,進展情況也很不錯,那麼羅翔飛說比較麻煩是指什麼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