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如果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取消這一次的採購,我們依然會失去這個市場的。」內田悠反駁道。

  米內隆吉道:「他們怎麼可能取消採購?難道他們不需要化肥了嗎?」

  乾貴武志嘆了口氣,道:「米內總裁,你不要忘記了,整個西方世界並非只有我們日本一個國家能夠生產大化肥設備。在幾年前,中國引進了13套大化肥設備,從日本採購的只有兩套,他們更傾向於採購法國、荷蘭和美國的設備。」

  「我們的設備,顯然是更便宜的,他們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米內隆吉道,這一回,他的聲音小了一些,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價格真的是他們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嗎?」川端弘嗣問道。

  米內隆吉不吭聲了,剛才內田悠已經說過,中國人對於政治上的要求遠甚於對經濟上的要求,如果中國人在這件事情帶有一些政治壓力,那麼價格的確不是他們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

  內田悠說道:「米內總裁、川端董事長,我想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答應向中國人轉讓大化肥技術,給予他們製造許可證,他們大約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我們的水平?」

  「你是指趕上我們的水平嗎?」川端弘嗣問道。

  內田悠搖頭道:「不不,我只是說,他們達到我們現在的水平。至於在這之後我們發展了多少,還不在我考慮的範圍之內。」

  川端弘嗣想了想,說道:「以我對中國企業的了解,他們大約需要15至20年時間,才能夠達到我們今天的水平。」

  「如果再考慮到產品質量的話,我覺得這個時間還要更長一些,起碼是20至30年。精良的日本製造標準,是中國人很難學到的。」米內隆吉說道。

  「乾貴理事長,你的看法呢?」內田悠又向乾貴武志問道。

  乾貴武志沉吟了一會,說道:「這個問題我恐怕很難回答上來。我覺得,以中國今天的情況,用20年時間達到我們目前的水平,可能是有一些難度的。但另一方面,我又認為不應低估中國人的能力,他們是創造過不少奇蹟的。」

  「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答應轉讓技術,又有什麼難處呢?」內田悠輕鬆地說道,「有20年的時間,我們已經發展出新一代的技術了,依然可以保持住對中國人的技術優勢。而在這20年時間裡,我們將占據中國的化肥設備市場。這可是一個有10億人口的農業國家,他們對於化肥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

  「我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麼樂觀。」米內隆吉皺著眉頭道,「當年我們就是這樣從美國人那裡獲得了大型化工裝置的製造技術,而到今天,美國人在這個領域已經很難和我們競爭了。我們現在如果培育了中國這個對手,幾十年後,他們或許就會成為我們的死敵。」

  「我還沒有說完。」內田悠微笑著打斷了米內隆吉的話,說道:「我們可以答應他們的條件,但我們應當在供貨策略上做一些調整。我們可以對大化肥設備進行降價處理,比如降低5%,甚至10%的價格。與此同時,我們要提高技術轉讓的費用,讓他們覺得自己製造遠不如全套進口。

  一旦他們的官員產生這種念頭,那麼即使他們出於政治考慮引進了我們的技術,在消化吸收方面肯定也是要打一些折扣的。這樣一來,我們預想的20年或者30年的時間,就有可能會拖得更長,比如說50年。大家想想,如果中國在50年後才掌握我們今天擁有的技術,我們有什麼必要擔心他們的競爭呢?」

  「言之有理!」米內隆吉和川端弘嗣二人同聲贊道,他們發現,自己此前的擔心的確是跑偏了方向。中國是一個在工業上遠遠落後於日本的國家,這個國家就算拿到日本的技術,又有多少能力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技術呢?所謂引進技術,不過是中國人出於一種大國情結而給自己找的一個台階而已,如果引進技術就能夠形成自己的技術,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會有發展中國家這個概念嗎?

  乾貴武志名為化工設備協會的副理事長,其實不過就是一個高級中介而已。從他的角度來說,能夠促成這一次的採購才是最為重要的,至於技術轉讓之類的事情,各家企業自己琢磨就好了。聽到幾位廠商的代表達成了一致,乾貴武志頗為高興,馬上把這個信息反饋給了中國考察團。

  「成套設備降價,技術轉讓費提高……呵呵,小鬼子打的好算盤啊。」

  得到乾貴武志反饋過來的消息,馮嘯辰呵呵冷笑。日本人玩這種勾當實在是太多了,多到讓人一眼就能看穿。當然,這一手也的確是挺毒的,它會讓中國人感覺到造不如買,既然市場上有如此廉價的成套設備,而自己引進技術來製造則需要付出高額成本,那麼選擇直接引進不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嗎?

  就算諸如新陽二化機這樣的企業真的引進了技術,高額的技術轉讓費分攤到產品上,也會提高設備的造價,最終出現進口設備比國產設備價格更便宜的情況。那麼新陽二化機的產品要想賣出去,就只有賠本賺吆喝這一條出路了,從企業這邊來說,肯定不會選擇這個結果的。

  「引進技術的成本太高,對我們來說也很不利啊。」王時誠向馮嘯辰提醒道。

  馮嘯辰道:「王司長,圍棋上有一句話,叫作『敵之要點即我之要點』,日本人如此擔心我們引進技術,就更說明我們引進技術的必要性。他們希望我們放棄這個領域,未來只能不斷地從日本採購成套裝備。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壟斷,用我們自己的裝備來實施進口替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肯定是要付出一些成本的。相對自己從頭開始研發這些技術,引進的成本依然是很低廉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