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太田修有些語塞了。

  與寺內坦一樣,太田修也曾經到過中國,與中國的工程師進行過交流,還參觀過一些中國重點企業的車間。他承認寺內坦說的情況是真實的,中國企業的裝備水平落後於日本20年以上,工人和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也都遠遠不及日本。

  軋機的設計技術以及製造工藝最終都是需要由人去實現的,拿著同樣的工藝文件,日本工人能夠做到的事情,中國工人恐怕是很難做到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就算得到三立轉讓的技術,一時半會也很難對三立形成競爭威脅。

  「可是,中國人的確是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條熱軋生產線,這一點他們已經很明確地提出來了。」小林道彥說道。

  荒木保夫道:「是的,長谷佑都匯報了這個情況。他說,據崔永峰的講述,中國方面希望能夠自己建造一條熱軋生產線,作為一項政治獻禮工程。類似於這樣的政治獻禮,在中國是非常常見的。我們覺得,中方急於要得到我們的技術,或許就是出於這樣的政治考慮,經濟方面的因素倒是並不重要。」

  「能不能判斷出是中國的哪家企業需要新建一條熱軋生產線?」小林道彥問道。

  荒木保夫道:「我們正在積極地了解,不過中方對於這個問題好像採取了非常嚴格的保密措施,崔永峰也沒有向長谷佑都透露。」

  「這或許是他的一種策略吧。」小林道彥說道,「一旦他把實情都透露給了我們,我們就有可能繞過他,直接與中國的官員進行接觸,這樣他想要的佣金就無法拿到了。」

  「是的,我們也是這樣看的。」荒木保夫道。

  「如果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那麼我們向中方轉讓一些技術,倒也無妨。」小林道彥分析道,「作為政治獻禮工程,他們在質量和成本上都不會特別在意,只是需要一個形式上的效果而已。太田君、寺內君,你們認為,中國人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掌握我們目前擁有的技術。」

  「如果僅僅是學習,估計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但如果要形成他們自己的能力,我估計需要10年以上。」太田修說道。

  寺內坦聳聳肩膀,道:「我認為太田君的看法太悲觀了。我們的技術積累可以追溯到50年前,而中國人真正開始自己製造軋機,也就是過去15年的事情,我們之間的差距高達30至40年。他們要想通過學習的方法來掌握我們目前擁有的技術,至少需要20年。而到那個時候,我們已經擁有新的一代生產工藝了,他們是無法超過我們的。」

  「20年時間,我們應當能夠提出替代中國人這些專利的新技術了吧?」小林道彥向太田修問道。

  「完全可以。」太田修恭敬地答道。這一次被中國人搶了先,讓他臉上很沒有光彩。他已經下了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在10年之內提出全面替代中國人那些專利的新技術,屆時三立就不必再去求中國人提供專利授權了。

  聽完這些分析,小林道彥心裡有底了,他說道:「既然是這樣,那麼我們可以答應中國人的要求,通過與他們交換技術的方式,獲得他們的專利授權。荒木君,請你告訴長谷佑都,讓他在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地壓低中方的開價,為公司爭取最大的利益。」

  「哈伊!」荒木保夫站起身,沖小林道彥鞠了一躬,以示接受命令,他說道:「董事長,你放心吧,長谷君是一位有經驗的談判代表,而且對公司忠心耿耿,他一定能夠在談判中為公司爭取到最大利益的。」

  「我對此深信不疑。」小林道彥應了一聲,然後又轉頭對太田修和寺內坦說道:「太田君、寺內君,你們馬上組織技術部,對中方的技術水平作出全面評估,列出我們可以轉讓給中方以及不能轉讓給中方的技術清單,我們不能給自己培養出潛在的競爭對手。」

  「明白!」太田修和寺內坦同時大聲應道。

  第二百一十八章 談判重啟

  十天之後,談判重新開啟了。

  中方的談判代表依然是上次的那幾個,只是在最旁邊的位置上,多了一位不太起眼的年輕人。長谷佑都感覺自己可能是見過這個年輕人的,但又想不起來是在什麼地方見過他,估計也不是什麼重要人物,所以也就懶得再去琢磨了。他肩負的談判任務還很重,他需要集中精力才行。

  在接到荒木保夫從日本國內通過電話發來的指示之後,長谷佑都又緊急約見了崔永峰,與他探討如何能夠壓低中方的要求,儘可能減少向中方讓渡的技術。崔永峰給長谷佑都帶來了一個比較悲觀的消息,那就是克林茲的談判代表也已經到了京城,正在與中方進行一個同樣內容的談判,並且表示希望能夠得到中方各項專利的獨家授權。

  聽到這個消息,長谷佑都真的有些慌了。上一次南江鋼鐵廠的事情,中方就是因為對日方不滿意,而果斷甩掉日方,與克林茲簽了約。如果這一次又出現同樣的情況,那麼不管長谷佑都如何粉飾,公司恐怕都是饒不了他的。

  幸好,崔永峰拍著胸脯向長谷佑都做了保證,說自己一定會說服領導,拒絕對任何外商給予獨家的授權,要授權就是無歧視、無差異的,不能厚此薄彼。雖然對於崔永峰這個保證能不能起作用還心存疑慮,但長谷佑都還是覺得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可以暫時安慰一下自己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