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胥總工,您言重了。」馮嘯辰把自己的椅子拉過來,坐到胥文良的身邊,說道:「胥總工,我只是想告訴您,冶金技術一日千里,如果我們不能睜開眼睛看世界,不去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而是一味抱殘守缺,那麼最終就會被別人甩得遠遠的。

  但是,您的這套圖紙,並不能算是非常落後的,只是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改進,採用一些國外引進的技術,也可以採用一些我們自己獨創的新技術。我剛才說的那些,在國際上也算是比較超前的,如果胥總工不介意,您盡可用到軋機的設計里去。」

  「你是說,國家真的打算用自己的技術來建南鋼的軋機?」胥文良問道。這一回,他沒有特別激動的表現,剛才馮嘯辰給他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他明白,即便是國家真的打算讓秦重來負責南鋼的這條生產線,他也沒有勇氣把自己的設計拿出去,因為他對這個設計已經失望了。

  他曾經有著那樣強烈的願望,希望把自己設計的圖紙變成現實。他也做好了心理準備,願意採用一些國際先進技術來修改自己的設計,在他原來的想法裡,這些國際先進技術也不過如此而已。然而,聽完馮嘯辰給他講的那一串概念,他終於明白,自己已經被時代甩出很遠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還不算太晚

  「引進克林茲技術的事情,已經不容更改了。」馮嘯辰搖搖頭說道,「另外,如果我們不學習克林茲的技術,我剛才說的那些設計,我們也不可能實現。包括您前面說的部件製造工藝方面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那麼再好的設計也是枉然,是不是這樣?」

  「你說的有理。」胥文良點頭道,「我們的確需要先學習,再發展。可惜啊,我明白這一點太晚了,如果能夠早十年……」

  「其實,可能也不算是太晚。」馮嘯辰笑呵呵地說道。

  「不算太晚,什麼意思?」胥文良覺得有些奇怪。

  王根基輕咳了一聲,把胥文良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他今天跟馮嘯辰到胥文良這裡來,前面這半場光看馮嘯辰表演了,雖然極其精彩,卻沒有他什麼事,現在終於輪到他粉墨登場了。

  「非洲的阿瓦雷共和國,最近在推進自己的工業革命。外貿部和阿瓦雷駐華使館的商務參贊進行了接觸,他們表示有意請中國幫助他們建設一條軋鋼生產線。」王根基用儘可能平靜的語氣向胥文良說道。

  為了說這幾句話,王根基可是好好地練了一陣子的。他原本就是一個喜歡裝牛叉的人,在與馮嘯辰接觸之後,他發現馮嘯辰裝叉的本領比他高到不知哪裡去了。他平時裝叉靠的是虛張聲勢,話未出口先擺出一副張揚的表情,結果經常是裝叉不成反類其犬。在觀察了馮嘯辰裝叉的表現之後,王根基悟到,最牛叉的裝叉,是淡淡的裝叉,越是顯得輕描淡寫,就越能讓人覺得你是智珠在握。

  這一回,王根基按馮嘯辰的安排,帶著周夢詩趕回京城,利用他老爹的關係,聯絡了幾個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大使館,向他們了解是否有建設熱軋生產線的意向。崔永峰通過一些資料分析出來的信息果然有效,在王根基聯繫的這幾個國家中,果然有一個名叫阿瓦雷的國家表示了希望中國幫助他們建設一條熱軋生產線的願望。

  短短几天時間裡,雙方自然不可能達成一個正式的合作意向,但這個消息依然是非常寶貴的。外貿部已經把情況向機械部和冶金部進行了通報,而王根基則將此事向羅翔飛做了報告。在王根基返回秦州的時候,一個由重裝辦牽頭,機械部、冶金部、外貿部參加的聯合工作小組已經組成,正在與阿瓦雷大使館進行進一步的磋商。

  「我們已經了解過了,阿瓦雷共和國希望建造的是一條1700毫米的熱軋生產線,設計產能在80萬噸左右。他們希望能夠藉此擺脫對進口鋼材的依賴,真正實現自己的獨立自主。阿瓦雷最早曾經試圖從歐洲獲得這條生產線,但歐洲廠商開出的價格過高,讓他們難以承受。所以在聽說中國方面能夠提供價格更為便宜的同類設備時,他們非常感興趣。」王根基繼續說道。

  胥文良被這個消息吸引住了,他認真地問道:「王處長,這是什麼時候的消息,我怎麼一點都沒聽說過?」

  王根基道:「這就是幾天前的消息。不瞞胥總工,我回京城,就是為這事去的,幸不辱使命啊。」

  王根基拽了一句古文,本想用以顯示自己談笑風生的氣度,可惜胥文良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這上面,王根基也算是甩媚眼給瞎子看了。胥文良琢磨了一下,試探著向馮嘯辰問道:「馮處長,難道阿瓦雷這件事,是你們主動促成的?」

  「主要是王處長的功勞。」馮嘯辰指了指王根基。到亞非拉國家去找市場這個點子,是崔永峰出的,他還通過分析自己看過的資料,給了馮嘯辰和王根基一些提示,表示某幾個國家可能是比較有希望的。不過,能夠在這麼快的時間內和阿瓦雷取得聯繫,的確多虧了王根基的強大靠山,換成馮嘯辰自己去辦這事,恐怕是沒那麼容易的。

  「原來是這樣。」胥文良感慨萬千。

  「胥總工,我是這樣考慮的。」馮嘯辰道,「南江鋼鐵廠的熱軋機引進項目,是不容更改的。我們和國外的技術差距太大,如果不通過引進的方法,我們無法一步跨越這些差距。但是,您上次說的也很對,我們需要有自主技術,引進技術的目的是為了發展我們自己的技術。而要想掌握這些技術,就不能只是跟在外國人後面亦步亦趨,而是要自己去實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