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造不如買」這句話,最早出現的時候是有其特定語境的。一個企業也罷,一個國家也罷,在某一個特定歷史時期不可能自己去製造所有的設備,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才是正確的決策思路。在一時沒有技術力量製造,或者來不及製造的情況下,通過購買一些設備來提高自己的裝備水平,本無可厚非。

  但在政治運動頻發的年代裡,任何一句話都可能被人抓住把柄,然後提高到政治高度,忽略掉一切語境,最終成為某個人的罪證。這樣的事情過去發生過很多,如今也依然經常發生。

  70年代中期,國家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技術引進,史稱「四三工程」。70年代後期,有被稱為「洋躍進」的新一輪大規模引進。進入80年代之後,技術引進更是成為常態。伴隨著這些經濟決策的推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句話也就經常出現在類似於胥文良這樣的老一代嘴裡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跟我立個軍令狀

  「老胥,說重了,國家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宋洪生出來勸解了,他是黨高官,這種時候是要堅持一點政治正確的。不過,他說話的語氣非常隨和,讓人感覺他也就是不得不說這麼一句,至於內心是否贊成胥文良的說法,就另當別論了。

  「國家是沒這樣說,我相信中央的領導同志不會得這樣的軟骨病,但下面的一些人是怎麼樣的,我就不知道了。有些人出了一趟國,回來以後口口聲聲都是國外如何如何,我看這些人就是骨頭裡缺鈣,該吃點鈣片補一補了。」胥文良梗著脖子說道。

  「老胥就這個脾氣,小馮處長別跟他計較。」貢振興在馮嘯辰旁邊解釋道,同時偷眼看著這位年輕處長,想看看他有什麼表現。

  馮嘯辰笑了笑,小聲回答道:「沒關係,有什麼意見,說開了更好。」

  「是啊是啊,對於上級的想法,我們也是有一些不理解的,老胥的意見,反映了不少同志的想法。」貢振興道。

  馮嘯辰自然不會去追問胥文良的話是否也反映了貢振興的想法,貢振興這樣說,暗示的意味已經非常足了。他沒有繼續深入這個話題,而是伸筷子挾了一口菜,在嘴裡嚼著,讓人覺得他不是一個工作小組的組長,而是一個來打牙祭的閒人。

  王根基與胥文良的交鋒還在繼續,他冷笑著說道:「胥總工,你說國家的政策是造不如買,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想方設法讓德國人向咱們轉讓技術,還請你們秦重分包一部分製造任務?這不就恰恰反映出國家希望自己掌握這些製造技術嗎?我們這次奉主任的安排到秦重來,就是來考察秦重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措施的,你們對於吸收這些技術,有什麼具體的想法沒有?」

  「消化吸收這些垃圾技術?」胥文良面露鄙夷之色,「兩台板坯夾鉗吊,一套卷取機,幾塊導板,加上七八個軸承座,這都是我們20年前就已經掌握的技術,我們還需要德國鬼子來教我們怎麼做嗎?」

  「……」

  王根基一下子就被噎住了,他真的不懂冶金機械啊,胥文良說的這些設備和部件,都是由克林茲轉包給秦重製造的,這一點王根基是知道的,出發前就已經在資料上看過。可要說這些技術是不是秦重在20年前就已經掌握的,他可就真不清楚了,胥文良這樣一說,他都不知道從何反駁起為好。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秦重承接的板坯夾鉗起重機,是兩台65噸,42米跨度的起重機,沒錯吧?」馮嘯辰淡淡地插了一句話,他的眼睛卻沒看著胥文良,而是盯在面前的一盤紅燒大鯉魚,研究著如何從鯉魚的臉上撕一小塊嫩肉下來。

  「嗯。」胥文良從鼻子裡哼了一聲出來。

  「秦重過去生產過類似的板坯起重機,是40米跨度的,主、副板厚度是12毫米,上、下蓋板厚度是22毫米。而這一次的設計要求是主副板8毫米,上下板16毫米,我想請教一下胥總工,咱們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措施能夠達到這樣的設計要求。」

  馮嘯辰終於把那塊魚臉肉剔下來了,他把肉塞進嘴裡,然後抬起頭,笑眯眯地看著胥文良,問道。

  「我承認,我們的技術還達不到。」胥文良吐了一口粗氣,沉聲說道。他是搞技術的人,自己有什麼短處,他是非常清楚的,馮嘯辰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尖銳,由不得他強詞奪理,他只能承認。

  馮嘯辰卻沒打算放過他,而是繼續追問道:「為什麼達不到呢?」

  「鋼材品質不行。」胥文良應道。

  「為什麼不考慮使用進口鋼材呢?」馮嘯辰又道。

  胥文良又喘了一口粗氣,真特喵地鬱悶啊,這個小屁孩看著蔫不拉嘰的,提出來的問題卻都是針針見血,專往人家身上最疼的地方扎。

  這種夾鉗起重機,最大的難度就是主梁跨度大,這要求製造主梁的材料具有較高的強度。在以往,因為國產鋼材的強度不夠,秦重只能通過增加板材厚度的方法來解決,但這樣一來,又會增加起重機的自身重量,對於廠房設計、電機功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秦重也考慮過換用進口的高強度鋼板來製造主梁,可緊接著就出現了一個新問題,那就是進口鋼材的成分與國產鋼材不同,用秦重現有的焊接工藝進行焊接時,會出現難以焊透的情況,接縫處的強度無法保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