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慚愧,慚愧。」馮嘯辰趕緊裝低調,說道:「實在是機緣巧合,其實這一次我是跟著王處長來鍛鍊的,王處長才是我們工作組的靈魂。」

  「小馮處長,你可別這樣說,我是跟著你來學習的。」王根基回應道。

  宋洪生感慨道:「唉,跟小馮、小王一比,我才知道自己真的是老了。看來,中央對於幹部隊伍年輕化的決心是非常大的,像小馮這樣剛滿20歲的年輕同志,就能夠被提拔起來,獨當一面,這樣的魄力,只有在戰爭年代裡才能看到啊。」

  「是啊,我們都該讓賢了。」貢振興也附和道。

  馮嘯辰笑道:「兩位領導這就是批評我們了。其實出來之前,我們羅主任就向我們交代過,說我和小王都太年輕,沒有經驗,到了企業之後,要虛心向企業里的老同志們學習,把這次工作當成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馮處長太客氣了。」坐在下首位置上的總工程師胥文良插話道,「你們是上級領導,是欽差大臣,對中央的精神肯定理解得比我們更透徹,所以你們下到我們企業里來,肯定是來給我們做指導的,應當虛心學習的是我們才對。」

  他的話說得很低調,但馮嘯辰卻從這番話里聽出了一些其他的味道,心裡不禁咯噔了一聲。他笑了笑,對胥文良說道:「胥總工就別笑話我們了,我們算什麼上級領導,只是機關里跑跑腿,給領導送送文件的小兵而已。我們這次到企業來,也不是來做指導的,而是來向胥總工這樣的一線專家學習的。」

  「學習我可不敢當。」胥文良道,「只不過,剛才馮處長在見面會上說這次的技術引進和技術消化對於促進中國冶金機械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要求我們盡全力掌握德方轉讓的技術,我有些不是很明白,能不能再向馮處長和王處長指教一下。」

  胥文良一張嘴,貢振興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了,趕緊出聲制止道:「老胥,我知道你對於技術引進的一些問題有自己的觀點,不過現在是吃飯的時間,就別談你那些專業的事情了。再說了,你都搞了30多年的冶金裝備,人家王處長、馮處長的歲數都沒有你的工齡長,你這樣難為他們,合適嗎?」

  呃……這叫什麼話?馮嘯辰給噎住了。貢振興這話,聽起來是在替他和王根基開脫,讓胥文良不要刁難他們。但話里話外透出來的意思,卻是說馮、王二人沒資格回答胥文良的問題,你們的年齡還沒有人家的工齡長,這裡有你們得瑟的地方嗎?

  王根基為人張狂,但智商並不低,或者說是不算太低,馮嘯辰聽出了貢振興話裡帶的刺,他就更能夠聽出來了。他原本正端著酒杯,準備找誰敬敬酒的,聽到胥文良和貢振興這話,他把酒杯放了下來,看著胥文良,冷冷地說道:

  「胥總工,引進和消化吸引國外先進技術,是中央做出的重要決定,我和小馮都是沒資格去質疑的。胥總工對這項政策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我們可以帶回去,提交給重大裝備領導小組的領導們去討論,我想他們對於來自於基層的意見,應當是會非常重視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 胥文良的怨念

  秦重對於這一次引進1780毫米軋機的事情,有著很深的怨念,這一點早在馮嘯辰還在南江省冶金廳搬圖紙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

  南江鋼鐵廠準備上一條1780毫米軋機生產線,這是國家做出的決策。消息傳出後,浦重和秦重都向國家經委提出過請示,希望能夠由他們來承擔這條生產線的製造,或者至少是作為牽頭企業來承擔這項工作。

  在南江鋼鐵廠之前,國內已經建造過兩條同等規模的熱軋生產線,承擔這兩條生產線建造任務的,就是秦重和浦重這兩家企業。再往前算,50年代中國從蘇聯引進熱軋機和冷軋機製造技術,秦重和浦重就是技術的受讓方。後來國內建造的熱軋和冷軋生產線,基本上都是他們兩家牽頭搞出來的。

  50年代,蘇聯援助中國建設的是1100毫米的軋鋼生產線,中國企業在此基礎上進行革新創造,先後造出了700毫米極薄帶鋼軋機、4200毫米厚板軋機以及1580、1760等規格的普通板材軋機,所有這些創新中間,都有秦重和浦重這兩家企業的貢獻,這也是他們一直引以為傲的事情。

  70年代中期,中國從日苯和德國引進了一套1700毫米熱軋機和1700毫米冷軋機,開啟了從西方國家進口冶金設備的先河。到南鋼籌建1780毫米熱軋機的時候,國家經委冶金局便拒絕了秦重和浦重的要求,轉向日苯進行引進。後來因為發現日苯企業玩弄花招,把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揉進設備里捆綁銷售,國家決定選擇西德作為設備進口國,並有了羅翔飛他們的德國之行,並最終敲定由德國克林茲公司提供這項技術。

  一條熱軋生產線的投資高達幾億美元,換成人民幣就是十幾億之多,哪家企業對於這塊大蛋糕都是垂涎欲滴的。以秦重原來的想法,即便自己不能獨自吞下這塊蛋糕,而是要和浦重等其他企業一起來分,落到自己盤子裡的,也得有幾億人民幣。誰料想,國家卻選擇了引進技術,只讓他們在國際總包商的名下承接一些邊邊角角的製造工作,這怎能不讓秦重的領導們心懷怨念。

  馮嘯辰他們在出發之前,就已經知道秦重對於這次引進工作的不滿,而這種不滿也直接影響到了承接技術轉移的積極性。羅翔飛派他們前往秦重來做協調工作,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化解到這種不滿情緒,讓秦重的幹部職工精神飽滿地投入到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工作中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