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薛暮蒼在提出找企業贊助這個點子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兩家企業。一家是龍山電機廠,因為大營搶修的事情,是在幫龍山電機廠做事,他們來為杜曉迪的事情買單,是說得過去的。至於另一家,那就是通原鍋爐廠,畢竟杜曉迪是他們的職工,出國培訓也是對他們有好處的,他們出點錢也是可以的。

  不管是龍山電機廠,還是通原鍋爐廠,要拿出一些錢來做贊助都不困難,畢竟也是肉爛在鍋里的事情。通原鍋爐廠能夠拿得出錢,但他們沒有資格派人去國外接受培訓,換一個方式,聲稱是贊助電焊工比武,出的錢用來送自己人出國,算是一種變通的方法,沒準他們是會答應的。

  不過,不管是聯繫哪一家,都得是馮嘯辰出面才合適。尤其是龍山電機廠,人家是欠著馮嘯辰一個人情的。薛暮蒼也考慮過了,如果馮嘯辰覺得找這兩家企業不方便,那他再去想點別的辦法。他在經委工作這麼多年,結下的善緣不少,找一兩家企業化化緣,做一件好事,倒也是可以的。

  馮嘯辰聽到薛暮蒼出的主意,想的卻是另外一個方案。他沒有回答薛暮蒼的問題,而是向丁海生問道:「丁司長,如果可以找企業贊助的話,您覺得贊助費需要多少呢?」

  丁海生想了一下,說道:「薛處長說的這個辦法,倒也可行,有一個名目,我們要向部長解釋就容易一些了。至於說贊助費嘛,象徵性地表示一下就可以,並不一定要把一個人出國的費用全包下來,這些費用我們擠一擠還是可以擠出來的。我覺得……嗯,2000塊錢左右,相當於提供了一趟機票吧。」

  馮嘯辰鬆了口氣,說道:「如果是2000塊錢,倒是不難。對了,丁司長,贊助不一定要是國內企業吧,如果是國外企業贊助,是不是也可以。」

  「你說什麼?國外企業贊助!」丁海生眼睛瞪得滾圓,看著馮嘯辰的神情分明就不一樣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額有了

  聽薛暮蒼提出可以找企業贊助的時候,馮嘯辰便準備自己來出這筆錢了。

  上次嬸子馮舒怡來中國,馮嘯辰托她又帶了幾份圖紙回德國去。前些天,他已經收到馮舒怡寫來的信,說那幾份圖紙又賣了幾十萬馬克,目前存在德國,他隨時可以調用。

  馮嘯辰賣出去的這些技術,到了後世其實一文不值,這都是一些過渡性的小革新,當下能夠給企業創造出一些收益,但很快就會被新的技術所取代。對於那些劃時代的技術,馮嘯辰是不會隨便拿出來賣掉的,當然,他也沒法賣,因為這樣的技術不是靠一個人畫畫圖紙就能夠實現的,馮嘯辰了解的只是一些核心的理念,需要有一個完整的科研團隊和一套工業體系才能將其變為現實。

  馮嘯辰賣技術的目的,在於為辰宇公司積累一些資金。公司要開發新產品,需要大量的前提投入,這些錢只能由他來提供。他打算未來再向國外賣一些小發明創造,怎麼也得攢個幾百萬在手裡,才能做到遊刃有餘。

  作為一個身家過百萬的人,出點錢贊助一個自己頗有好感的姑娘,也是應有之義。他唯一擔心的就是丁海生獅子大開口,說要個三萬五萬的,這樣他就覺得有些不值得了。現在聽說只需要2000塊錢就夠,他也不禁鬆了口氣。

  不過,他肯定不能以自己的名義來出錢,否則就要掀起軒然大波了。他也不方便使用辰宇公司的名義,因為公司還有30%的股權是在桐川縣手裡的,他雖然有決策權,但花這樣的冤枉錢總得有個解釋吧?

  他考慮的方案,是以德國菲洛公司的名義來做這項贊助,這家公司是他可以說了算的,而且國內的人也無從考證它的決策依據。唯一讓馮嘯辰拿不準的,就是機械部是否願意接受一筆來自於國外的贊助費,這會不會犯了什麼敏感神經。

  「是這樣的,丁司長。」

  馮嘯辰在腦子裡組織著自己的語言,對丁海生說道:

  「今年年初,我去西德出差,接觸過一家德國企業。它的領導人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也一直致力於中德友好,我聽說他曾經資助過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後來,這家公司還在中國投資建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當時我受冶金局的派遣,去給他們做過一段時間的翻譯工作。

  我想,如果請這家公司來為電焊工比武提供贊助,他們應當是會同意的。您剛才說贊助費大概是2000塊錢人民幣,也就是相當於2500馬克的樣子吧?這對於德國企業來說,不算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就是不知道咱們機械部能不能接受國外企業的支持。」

  「當然沒問題!」丁海生脫口而出,說完才發現自己不夠淡定,於是趕緊換了一副比較溫和的口氣,說道:「如果連國外企業都能夠為我們提供支持,那說明我們的活動辦出了影響,這是一件好事啊。至於金額嘛,不一定需要很多,哪怕是2000馬克,也足夠了,這主要就是一個意義,咱們也不缺這點錢嘛,對不對?」

  「呃……」馮嘯辰這才發現自己想岔了,他擔心的是人家願不願意接受外企的贊助,可人家卻是把外企贊助當成一種榮耀的。

  想想也是,現在正值全面開放的時候,「外國」這兩個字就代表著先進、正確、潮流。你找一家龍山電機廠來贊助,人家沒準會覺得你是來瞎湊熱鬧,但如果是菲洛公司來贊助,那就絕對不會有人說個不字。「連外國人都如何如何」,這是時下用來證明一件事正確或者錯誤的重要依據,別看一些領導嘴上還不時蹦出「崇洋媚外」這個詞,但你如果不崇洋、不媚外,領導還不樂意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