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樣也行?」何春梅都聽傻了,一個個體戶,就是因為做菜好吃,就被外商看中了,直接任命為聯絡處主任,而且還特別交代要辦好食堂,這是算是哪個國家版本的灰姑娘啊?

  「這麼說,陳主任說的要辦餐廳,不是對外營業的,而是聯絡處內部使用的?」何春梅問道。

  馮嘯辰道:「當然不是僅限於內部。何主任,你要知道,人家德國企業是非常講究經濟效益的,一個食堂如果僅僅是對內服務,平時沒有人到新嶺出差的時候,不就閒置起來了嗎?佩曼先生的意思是,這個食堂平時可以對外服務,不求賺多少錢,只要能夠把聯絡處的房租和人員開銷應付下來就可以了,這樣公司就沒有額外的負擔。所以,我今天來,是特地想和何主任商量一下,我們是不是可以以聯絡處食堂的名義對外營業。」

  第一百一十七章 勞動致富不犯法

  陳抒涵坐在旁邊,聽著馮嘯辰滿嘴跑火車地忽悠,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幾分鐘時間,自己就成了什麼中德合資企業的駐省聯絡處主任,弄得原來一口一個「小陳」叫她的何春梅也迅速改了口,稱呼起她的官銜來了。

  馮嘯辰卻是預謀在先的,早在陳抒涵跟他說私人僱工不能超過8個人的時候,他就在琢磨著如何打破這個限制。要說起來,這個規定完全就是瞎胡鬧,再過幾年,等中央推出「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所有這些人為的禁錮都被會打破,屆時再看這條規定就會覺得荒唐可笑了。

  馮嘯辰沒有時間去等待,他要搶在全民經商的風潮來臨之前,先奠定自己的經濟基礎,所以就必須想辦法繞過這些條條框框。他想到,既然個人不能僱工,那麼打著合資企業的旗號,是不是就不受這些限制了呢?一家合資企業到底能夠從事什麼樣的經營,在國家的文件上並沒有詳細規定,相信地方上的官員也弄不清楚。

  在政策不清的情況下,官員們做決策的依據就是看當事人的身份了。國家並沒有說私人僱工多少是合適的,地方官員們便採取了最嚴格的標準,超出這個標準就予以打擊。而國家也同樣沒有說合資企業能做什麼以及不能做什麼,這時候,地方官員就會按照最寬鬆的條件,甚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免被人說是破壞了引進外資的重要國策。

  想明白了這一點,馮嘯辰自然便把佩曼的身份又拉出來用了一回,如果佩曼知道自己被馮嘯辰以一魚兩吃、三吃直至N吃的方式消費了無數次,恐怕連吐血的心都有了。

  「你們的聯絡處食堂要對外營業……這個倒也是有過先例了。」何春梅道,「只要你們公司允許,衛生方面沒什麼問題,街辦是不會幹涉的。對了,按照規定,從事餐飲活動的單位,每個月需要按照營業面積交納衛生費……」

  「這個沒問題,你們到時候算出來就可以了,辰宇公司是一家規範經營的公司,在這些方面是不會有問題的。」馮嘯辰很乾脆地回答道。

  衛生費沒多少錢,何春梅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提出一個要求,自己如果再給駁回去,未免太不給面子了。其實以聯絡處食堂的名義辦餐館,本身是打政策擦邊球的事情,只是許多單位都這樣做,屬於民不舉、官不究的範疇。何春梅能夠不干涉,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區區幾塊錢的衛生費算得上什麼。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好說了,何春梅答應馬上組織人把小樓清理出來,不影響聯絡處入住,同時還承諾街道未來會把聯絡處的安全保衛工作納入重點,確保合資企業經營的安全。陳抒涵則以聯絡處主任的名義表示未來街辦如果有什麼接待業務,「聯絡處食堂」可以給予費用八折的優惠。馮嘯辰則更是很慷慨地表示以後會對楊橋街道的一些公益事業給予適當的贊助。

  小樓的租金也一併談妥了,參照過去地質隊租樓的費用執行,每年2400元,五年不變。第一期的租期確定為五年時間,因為陳抒涵這邊肯定要對小樓進行一些改造,如果租期太短,改造的投入就很難收回來了。

  從街辦出來,陳抒涵和馮嘯辰向著那幢他們即將租下來的小樓走去。陳抒涵只覺得腦子暈乎乎的,都不知道眼前的一切是真是假。這麼一幢樓,以後就是自己開的餐廳了,她從來都沒有想過會擁有這麼大的一個舞台,心裡有幾分激動,又有幾分忐忑。

  「嘯辰,我們真的要做餐廳開得這麼大嗎?」

  來到小樓前,看著面前的建築物,陳抒涵喃喃地對馮嘯辰問道。

  這是一幢兩層高的青磚建築,外觀古樸厚重。樓的四周栽著一圈綠化樹,時值初春,樹枝上已經吐出了新芽,能夠想像得出夏日裡那蔽日的濃蔭。樓門前有一大塊空地,是原來那個地質隊聯絡處的停車場,未來如果生意火爆,這裡可以成為一個顧客們的等候區。還有,如果有人要在這家餐廳辦婚宴,接新娘的小汽車也可以停在門口,還能留出放鞭炮的空間……

  陳抒涵想像著餐廳開張後的盛況,不禁有些痴了。

  馮嘯辰看著陳抒涵的樣子,笑道:「姐,這麼一幢小樓算啥,以後你肯定會經營比這大得多的餐館的。」

  「又胡說了!」陳抒涵瞪了馮嘯辰一眼,斥道,說完,她又偏著頭問馮嘯辰道:「嘯辰,你說咱們這樣做,不犯法吧?」

  「犯什麼法?」馮嘯辰不以為然地說道,「勞動致富,怎麼就犯法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