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馮舒怡格格笑著,為自己的惡作劇得逞而感到得意,她回頭招呼過來三位同行的德國男子,指著其中的兩位向馮嘯辰說道:「嘯辰,我給你介紹一下。這兩位是德國格拉尼建築材料公司的職員,這位是阿爾坎先生,是公司的營銷經理,這位是丹皮爾先生,是質量檢驗師,他們是專程為了你說的冷水礦的裝飾石材而來的。」

  「你們好,歡迎你們到中國來!」

  馮嘯辰用德語向兩位格拉尼公司的職員致著歡迎詞,然後把他們介紹給了與自己同來接機的嚴福生和常敏。嚴福生和常敏連忙上前,與對方握手致意。

  馮舒怡這趟來中國,身負著兩項職責。第一項便是應馮嘯辰的要求,帶這兩位建築材料公司的人員到冷水礦去實地考察花崗岩材料的情況,確定從中國進口花崗岩石材的事宜。

  在此之前,馮嘯辰已經讓人對冷水礦的花崗岩進行了技術鑑定,並把鑑定材料發給了馮舒怡。馮舒怡找到格拉尼公司,請他們研究這些鑑定材料。正如馮嘯辰預測的那樣,格拉尼公司的技術人員和營銷人員看過材料之後,如獲至寶,當即表示如果資料屬實,他們非常願意從中國引進這種石材,並在整個歐洲市場進行銷售。

  建築石材這種東西,從來都是不怕花樣繁多的。建築師和普通人家都喜歡嘗試各種新的材料,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冷水礦的花崗岩品質良好,環保指標也達到了歐洲最嚴格的標準,自然能夠贏得建築界的青睞。當時德國市場上幾乎見不到來自於中國的石材,光是這個噱頭就足夠讓格拉尼公司想嘗試一下了。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價格便宜啊!

  在冷水礦的時候,馮嘯辰與潘才山等人一起研究過石材的定價問題。最初,潘才山他們算出來的價格是每片600毫米見方、厚度20毫米的拋光板材可以賣到2元人民幣的樣子,這樣石材廠非但能夠支付得起所有待業青年的工資,甚至還能有少許的利潤。

  馮嘯辰回憶了一下後世冷水礦建築石材的銷售資料,又結合未來幾十年中國的物價變化和匯率變化,拿筆算了半天,怎麼算都覺得這個價格似乎是太低了。他讓冷水礦開了個介紹信,然後跑到市裡的郵電局給遠在德國的馮舒怡打了個長途電話,然後回來告訴潘才山等人,他們的報價還可以再高一些,最起碼也要乘上五倍的樣子吧。

  這個數字一說出來,當即就把所有人都驚呆了。乘上五倍,那就是每片石材可以賣到10塊錢人民幣,這不是搶錢的節奏嗎?按體積算下來,1立方米石材差不多就是1400塊錢,合800多美元,什麼時候石頭能賣得比礦石還貴了?

  其實,潘才山他們還真的想錯了,這個世界上優質的花崗岩本來就比鐵礦石要貴得多。不是所有的花崗岩都能夠作為建築石材的,而在能夠用作建築石材的花崗岩中,又分為若干個檔次,冷水礦的花崗岩是屬於高檔的那一類。此外,鐵礦石的開採沒什麼講究,直接用炸藥炸開,然後用大電鏟挖出來就行。而作為建築材料的花崗岩卻需要整塊地開採出來,再進行切割、拋光等工序進行加工,還要計算邊角料的損耗,這也是要計入成本的。

  在當年,中國人沒有這麼奢侈,很少使用石材作為建築材料,所以在人們的眼裡石頭是不值錢的。

  歐洲市場的情況就不同了,一方面是建築中使用石材的數量較大,拉高了價格,另一方面則是人工和環保的成本很高,所以優質石材價格不菲。即便是這個乘了五倍的價格,在格拉尼公司看來,也仍然是便宜得驚人,算上海運成本,再算上私底下付給馮舒怡的佣金,他們還是能夠穩穩地賺到一倍的利潤。當然,前提是這些石材真的能夠達到馮嘯辰所說的各項質量指標,尤其是輻射劑量和色澤這兩項,對價格的影響實在是太顯著了。

  當然,到了後世的中國,家家戶戶裝修新家或多或少都會用上一些石材,一塊天然石材的台面也能賣到上千塊錢。如果潘才山他們也是穿越者,對於現在馮嘯辰報出的價格就不會覺得驚訝了。

  帶著半信半疑的心理,冷水礦派出了嚴福生前往京城迎接格拉尼公司的技術人員。冶金局對此事也高度重視,派出常敏陪同,與馮嘯辰一道到機場接機。在從冶金局到機場的路上,嚴福生嘟囔了不止20次,說價錢方面是不是應當稍微保守一點,不要說得太高,免得把客戶嚇跑了。常敏倒是見過一些世面的,知道德國人有錢,雖然她也不太相信石材的價格能賣得這麼高,但還是站在馮嘯辰的一邊,說不妨先開個高價試試,對方實在覺得價格太高,還可以再還價嘛。

  冷水礦派出的德語翻譯在一旁給嚴福生、常敏他們做著翻譯,讓雙方能夠順暢地溝通。冷水礦有不少進口設備,也經常會有國外設備商的技術人員來幫助做技術指導或者維修工作,所以有自己的外語翻譯,用不著再麻煩馮嘯辰去做翻譯了。

  嚴福生在事先受過馮嘯辰的再三叮囑,讓他不許在石材的成本、價格上露出半點口風,也不許在外商面前顯得太過客氣,以免墮了自己的志氣,影響談判。他也是個老江湖了,雖然不懂跨國貿易,但在國內做生意的經驗還是有的,因此便強迫自己裝出矜持的樣子,與阿爾坎等人只談天氣和友誼,隻字不提賣石材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