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言既出,會議室里立馬就炸了鍋,眾人瞠目結舌,紛紛喊了起來:

  「什麼,德國企業?」

  「沒有搞錯吧,合資企業,怎麼會落到咱們東山來了?」

  「老於,這個玩笑開大了,喬子遠不會是喝多了,跟你鬧著玩的吧?」

  「……」

  分管教科文衛的副專員是個女同志,名叫黃惠娥,有點文化,她止住了眾人的喧譁,對於長榮說道:「於專員,我覺得這事有點問題,很可能是喬廳長以訛傳訛聽錯了。咱們東山的工業底子這麼薄,德國機械企業怎麼可能要在咱們這裡搞合資企業?如果是搞農產品加工,倒是有點可能性,畢竟咱們東山的荸薺、黃紅麻這些還是有點優勢的。」

  「小黃,你這話我就不愛聽了。」分管工業的副專員劉志武不樂意了,他是東山地區的老領導,今年已經快滿60歲了,對地區裡的企業極有感情。他掰著手指頭算道:「咱們的鼓風機廠,那是1953年建的廠,放在全國算也是老資格了。還有東山機械廠,200多人的大廠,好多產品都是國內獨一份的……」

  「老劉,老劉,這些就別算了。」於長榮趕緊打斷劉志武的計算,他知道,這位老先生一旦打開話匣子,沒有個把小時是剎不住的,他現在可沒時間聽劉志武盤點這些家底。

  「有關這個問題,大家不用懷疑了,我已經向喬廳長反覆確認過。德國企業所以會到咱們東山來投資,是因為對方是一位愛國華僑,而且很可能就是咱們東山人……」

  於長榮說到這裡,把目光轉向范永康和熊小青二人,問道:

  「老范,老熊,你們倆有沒有什麼印象,這位愛國華僑會是什麼人呢?」

  第八十五章 淨水潑街迎外商

  早在於長榮說有德企要在東山投資的時候,范永康和熊小青就已經在心裡緊張地盤算開了。於長榮說的是東山,但這次有資格來參加會議的縣級領導,卻只有他們二人,這就充分說明德方意向的投資地方並不是泛泛地指向東山地區,而是明確限定在桐川縣了。否則,以桐川縣那點薄弱的工業實力,他們倆有什麼資格坐在這裡聽這個會議。

  兩個人都是在桐川縣工作多年的,對桐川的情況了解頗深。聽到於長榮說起愛國華僑,又是在德國生活的,范永康心裡已經有數了,此時輕輕咳嗽一聲,說道:「謝書記,於專員,如果要說起愛國華僑,我覺得,很有可能是馮老的夫人晏樂琴女士,因為馮老就是我們桐川人。」

  「馮老?」謝凱一愣,「哪個馮老?」

  於長榮卻是了解一些情況,當下低聲地向謝凱解釋道:「就是原來在冶金廳工作的馮維仁老先生,他原來是在德國留學的,解放前帶著兩個孩子回了國,他夫人晏樂琴也是咱們南江人,沒有跟他一起回來,後來聽說是故去了。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晏女士應該還健在,這一次,很可能就是她回來投資。」

  「這件事,我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謝凱問道。

  於長榮道:「馮老前年就去世了,當時也沒有人知道晏女士還活著。其實,就是現在,我也不敢確認要來投資的到底是不是晏女士。但從喬子遠說的情況來看,很可能是她,因為喬子遠說這個投資是冶金廳的一位子弟介紹過來的,馮維仁原來在冶金廳工作,這應當就是他的後人介紹來的了。」

  馮維仁早些年在南江的名氣不小,於長榮也和他打過照面,又因為馮維仁的老家是在東山地區,所以於長榮對他有一些印象。先前喬子遠跟他說起合資企業的事情時,他腦子裡也閃過了馮維仁的名字,但因為不確信馮維仁是不是桐川人,所以他還存著一些疑慮。現在聽范永康說馮維仁就是桐川人,把幾方面的信息一融合,於長榮就可以確定了,這樁投資案,十有八九是和馮維仁有關的。

  謝凱是新近才調到東山地區來工作的,對於這些事情不太了解。聽於長榮介紹完,他點點頭道:「教訓啊,如果不是喬廳長介紹,咱們差點就和這樣一筆外國投資擦肩而過了。老於,我提議,春節過後,咱們在全地區範圍內開展一次華僑親屬摸底排查工作,做好這些家屬的安置照顧,請他們多和海外的親人聯繫,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我同意。」於長榮連忙應道。

  謝凱又問道:「老於,喬廳長在電話里還說了什麼,他說對方希望把這家企業建在什麼地方了嗎?」

  於長榮道:「這就是我緊急召集這個會議的原因,老范,老熊,這也是通知你們倆趕過來的原因。實話實說了吧,喬廳長在電話里明確說了,對方就是想把這家工廠建在桐川縣。」

  「什麼,桐川縣!」劉志武的眼睛又瞪起來了,「桐川哪有什麼廠子!他們過來和誰合資去?不行不行,絕對不行!」

  「劉副專員,你這樣說我可不同意,我們桐川也有20幾家工業企業的。再說,我們工業基礎薄弱一點,也是因為地區總是忽略我們,不肯把廠子建在我們那裡。」

  熊小青梗著脖子跟劉志武硬扛開了。別看劉志武是副專員,比熊小青的官大,擱在平時,熊小青肯定是要對他恭敬的,但現在是爭項目的時候,哪還能客氣。劉志武一張嘴就說不能把合資廠建在桐川,這就犯了熊小青的逆鱗了,再不說話,到嘴的鴨子就飛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