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別說設備商了,就連小喬爾自己,也產生了一種垂涎欲滴的感覺。這麼多成套設備,哪怕有十分之一需要通過喬爾公司來協助集成,喬爾公司也能一夜之間躋身於德國最大的諮詢公司行列,錯過了這個村,可就真沒有這個店了。

  「小伙子,你的意思我完全明白了!」小喬爾打斷了馮嘯辰的話,說道。響鼓不用重錘,他根本不需要等馮嘯辰說完,就能理解出馮嘯辰的意思了。馮嘯辰是想讓他用這些道理去說服設備製造商們,如果他們想要從中國這塊蛋糕上切走一塊,那麼對不起,請認真考慮一下與中國人合作的問題。

  「我說了什麼意思嗎?」馮嘯辰一攤手,「喬爾先生,我似乎還什麼都沒說呢。」

  「呵呵,我想我已經聽懂了。」小喬爾才不在意馮嘯辰如何裝傻,他笑呵呵地轉向羅翔飛,問道:「羅局長先生,請問中國官方對於這件事是如何考慮的呢?」

  馮嘯辰說的這些話,是從前與羅翔飛交流過的,羅翔飛覺得馮嘯辰的想法有一些道理,但又覺得用這樣的方式來與外國廠商討價還價或者說是威逼利誘,有損政府的形象。現在馮嘯辰直言不諱地把話說出來了,羅翔飛自然也就樂得裝糊塗了。

  「中國人是非常講究友誼的,對於在我們困難的時候幫助過我們的朋友,我們以後是不會忘記的。」羅翔飛頗為水平地回答道。

  馮舒怡看著著急,索性替他說出來了:「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一家廠商願意與中方進行合作,那麼中方未來將會給這家廠商以更多的優惠,比如在政府採購、市場准入等方面。」

  「馮夫人這樣理解,也是可以的。」羅翔飛應道。

  「我明白該怎麼做了。」小喬爾點了點頭,接著又說道:「羅先生,我們喬爾公司非常願意協助貴國建設現代化,我們將在這個項目中竭誠為貴國提供服務,同時我們還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合作。」

  羅翔飛笑道:「喬爾先生說的,也正是我們所期待的。我們經委是主管中國全國的經濟建設活動的,除了我們冶金局所承擔的業務之外,其他領域的業務也都在經委的管轄範圍之內。像喬爾公司這樣有實力、有誠意與中國合作的諮詢公司,我們是非常願意與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

  「這可太好了!」小喬爾春風滿面,「這個項目我們願意承接下來,佣金方面,我們只需要收取2.5%就可以了,這是我們對長期合作夥伴的特殊優惠。」

  「非常感謝。」羅翔飛向小喬爾笑著說道。

  突破了這樣一層障礙之後,雙方的交流就變得非常順暢了。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羅翔飛、喬子遠、郝亞威、冀明、楊永年等開始與喬爾公司的技術人員進行深入的洽談,落實具體的合作細節。喬爾公司根據中方的要求,對熱軋生產線進行了初步設計,列出各部分設備的清單,對每部分設備都提出了幾家備選的製造商,然後開始逐家地進行聯繫,商談條件。

  面對著這些製造商,小喬爾說話就更加直截了當了。他先是向對方描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然後明確告訴對方,中國政府的談判代表團就在德國,代表團的意見是非常強硬的,那就是任何不願意與中方進行合作的製造商,未來都將失去進入中國市場的資格。

  正如馮嘯辰分析的那樣,在裝備製造商之間,也是存在著競爭關係的。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在西方市場上難以與巨頭們相競爭,聽說有來自於東方的機會,自然不願意放過。而那些國際巨頭雖然暫時還看不上DF市場,但他們也不願意這個機會落到潛在競爭對手的手裡,所以對中方的要約也給予了積極的回應。

  馮舒怡充分發揮了一個專利律師的專長,她給羅翔飛等人進行了一番專利技術方面的科普,告訴他們在國際市場上進行技術轉移有若干種不同的方式,中方可以靈活地加以利用。例如,一種方式是許可證轉讓方式,中方付出一定費用購買西方的專利許可證,西方在轉讓許可證的同時,還會把技術圖紙、專門技術、特種設備等提供給中方,並且提供長期或短期的技術援助;另一種方式是合作生產,雙方各從事一部分生產活動,共同完成對一項產品的製造。作為合作的更高形式,那就是雙方成立合資企業,共同完成生產和經營活動。

  通過馮舒怡的介紹,羅翔飛等人消除了不少此前的誤解。他們一直認為,讓西方發達國家轉讓技術,僅僅是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所以發展中國家即使願意付出一定的代價,還要看西方國家是否願意援手。而事實上,這種技術轉讓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也是有益的,它們可以把一部分生產活動轉移到生產力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去,從而降低他們的生產成本,獲得更高的利潤。

  就以中國這次打算引進的熱軋機來說,一套設備的總重量達到七、八萬噸,其中利潤最高的是主軋線的機械設備,這是德國企業最想做的。而周圍的一些輔助設備,費時費工,傻大黑粗,也賺不了多少錢,德國企業其實是恨不得交給別人去做的。中方如果願意承擔這些工作,對於這些製造商來說反而是求之不得。

  接下來,如果中方通過這條生產線的合作,掌握了這些輔助設備的生產技術,產品的質量能夠達到德國方面的標準,那麼未來德國的製造商為其他國家提供同樣裝備的時候,也會傾向於把這部分工作分包給中國。到那時候,就不是中國人要求著德國人幫忙,而是德國人要求著中國人幫忙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