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難道是因為巴統的緣故嗎?」馮舒怡問道。她說的巴統,正式名字是「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是1949年由美國提議秘密成立的,因為總部設在巴黎,所以又稱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爾為「巴統」。巴統的宗旨是限制西方工業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技術,這是中國從西方引進先進技術時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礙。不過,這一次中國要引進的熱軋機設備,並不屬於巴統限制的戰略技術,這些西方廠商是沒理由因為這個而拒絕與中方合作的。

  小喬爾搖了搖頭,道:「不是的,1780毫米熱軋機並不是什麼尖端技術,此前中國也曾從德國引進過類似設備。德國製造企業不願意向東方陣營國家轉讓技術的原因,在於這些國家並沒有專利保護方面的技術,他們習慣於無代價地複製西方的產品,這會讓西方的製造商蒙受巨大的損失。」

  他與馮舒怡的這番交談,完全是用德語進行的,羅翔飛等人一時還聽不懂。何莉莉在旁邊低聲地做著翻譯,等她翻譯完,羅翔飛、楊永年、冀明等的臉都變了顏色,看起來尷尬無比。

  馮嘯辰也在心裡長嘆了一口氣,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自己做事的時候不講究,還真不能怪別人對你歧視了。

  第六十八章 中國是一個大國

  在當年,整個東方陣營的國家,包括前蘇聯、東歐和中國在內,對於專利這個概念都是比較漠視的。由於東西方之間存在著冷戰,全球統一的大市場並沒有形成,東方陣營侵犯西方企業智慧財產權的事情即便發生了,對方也無法追究。在六七十年代,蘇聯東歐國家複製西方國家技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中國在這方面也算是有樣學樣。

  新中國最早的工業化,是通過由蘇聯援建156項重點工程來實現的。在這些重點工程中,就包括了工具機廠、汽車製造廠、飛機製造廠、拖拉機製造廠等等,生產的產品也幾乎是原樣照抄蘇聯的模式,根本不存在什麼智慧財產權一說。

  以曾經遍及中國的老解放牌汽車來說,它的原型就是蘇聯的吉斯150,而吉斯150又是蘇聯模仿美國的萬國牌汽車開發出來的。蘇聯人造吉斯150的時候,估計是沒給山姆大叔付專利費的。非但如此,它還直接把這個車型送給了中國,讓中國人又照著樣子生產出了128萬輛。

  民用裝備如此,軍用裝備就更不必說了。軍迷們熟悉的殲五、殲六、殲七、直五、運八等等,都能找到對應的蘇聯型號,似乎蘇聯人對此也是非常淡定的。

  在那時候的國人心目中,你這個東西是怎麼造的,我看懂了,自然就可以照著製造,憑什麼還要給你交錢呢?1974年,中國從日、德兩國引進了1700毫米熱軋機和冷軋機各一套,隨即便由一機部牽頭成立了一個「1700辦公室」,組織國內若干家大型機械製造企業,準備對這兩套軋機進行翻版設計製造。可惜在引進的時候缺了根弦,沒捨得花錢購買圖紙,而已經安裝好的設備又不便於拆開測繪,這個翻版的工作才沒有進行下去。

  有過這樣的前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德國製造商不願意接受轉讓技術的條件了。你買了我的設備,直接照著測繪仿造,我管不了,也沒辦法。但測繪仿造這種事情,總是很難做得和原版一樣好的。尤其是涉及到材料技術、加工工藝之類的問題,不是能夠從外觀上看出來的,想仿也仿不出來,最終你還得依賴我的技術。

  轉讓技術就不同了,這相當於自己手把手地教會了對方,而對方得到這些技術之後,馬上就能造出具有同樣水平的產品,說不定還要在國際市場上和自己搶客戶,這種事誰樂意干呢?

  小喬爾吞吞吐吐地把這些前因後果向眾人解釋了一番,表示這件事情不是自己不願意效勞,實在是要說服那些設備製造商有一定的難度。馮舒怡聽完這些,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從感情上說,她願意幫馮嘯辰這邊,但小喬爾說的事情也是事實,作為一名專利律師,她對於侵權這種事有著本能的反感,更不便為虎作倀了。

  「喬爾先生,你說的這些情況,我承認,都是曾經發生過的。」羅翔飛緩緩地開口了,「在過去,我們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不足,也的確做過一些侵犯別國智慧財產權的事情,就這一點而言,我願意誠懇地表示道歉。」

  說到這裡,他站起身來,向小喬爾鞠了一躬,又轉過臉,向馮舒怡也鞠了一躬。在他看來,小喬爾和馮舒怡都是德國人,中國如果做過侵權的事情,那麼對不起的就是這幾位德國人了。

  看到羅翔飛低垂的頭頂上閃著點點白髮,馮嘯辰忽然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羅局長先生,請別介意,我想喬爾先生這些話,並不是針對您說的,他說的只是一種現象而已。」

  馮舒怡趕緊起身,還了羅翔飛一個鞠躬禮。小喬爾也連聲道歉,聲明自己剛才說的情況並不針對具體的人和事,請羅翔飛不要介意。

  羅翔飛坐下來,繼續說道:「犯了錯,就要承認,中國人是有承認和改正錯誤的勇氣的。過去,我們對國際市場規則了解不夠,有這樣那樣的一些錯誤做法,我們目前正在逐步地糾正。去年6月,我國已經正式加入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也就是WIPO。從大前年開始,我們已經派出了代表,參加聯合國貿發會議起草《國際技術轉讓行動守則》的工作。我們的立法機構正在醞釀出台中國自己的專利法。此外,我們還在組織專家研究《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專利合作條約》等等,準備在合適的時候加入這些旨在保護和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公約組織,使自己真正成為國際市場上的一個守法成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