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用天子趙惇的話來說,戰爭比拚的是國力,大宋現在的本錢遠比大金要厚,就看你大金還拚不拚的起。

  這點確實不假,大宋境內的總人口本來就超過大金,國家收入主要不再靠賦稅,而是海外貿易,民間和國家的財富之多無法想像。再加上之前大金境內的天災人禍,大金和大宋之間已經有天壤之別。

  更主要的是,大宋臣民有著明確的目標:“還我家園”!把此次大戰當成了清算血債的好機會。,為了報仇雪恨,他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全力配合宋金之間的決戰。

  大宋北伐的主要將領都有一個特點:不是從一開始就參加了西征,就是滅夏時立過軍功,都有很不錯的戰場經驗。

  這點上,大宋又比大金有了巨大的優勢。大金這些年除了北部的韃靼諸部總也不安定,不斷的爆發戰事,其它時候還算平定,軍隊和將領參加戰爭的機會大大減少,沒太多的實際經驗。更要命的是,大金軍方最主要的成員——女真貴人耽於玩樂、貪享富貴,早已不是當年驍勇善戰的女真鐵騎。看看大金北方被韃靼諸部折騰成這樣就知道了,女真人能夠帶兵作戰,還能應對如此大戰的將領已然不多。

  按事先議定好的方略,北伐大軍共計五十八萬,分三路過淮河進攻大金。

  其中,東路軍有十四萬,從楚州出發,渡黃河進入山東,在譚稹、詹度義軍的接應下,進取濟南府,然後會攻大名府。主帥為孟忠世,他是原楚州駐軍京北路軍主將,西征時已經是都勝禁軍主將。孟忠世的副帥為南天候(字天機),原臨安武校學子。與他們配合的謀士團首席軍師為燕天樂(字景原),原樞密院五品都虞侯。軍法官為東路軍軍法制使諸葛誠(字伯生),重興二年武舉第四十七名進士。

  西路軍擁兵十二萬,從原西部的利州東路出發,進攻京兆府,然後與義軍呼應,攻掠河東南路。主帥為王信開,原張俊部下王德之子,八字軍王彥之孫。副帥為尉節(字虎業),原都虎禁軍副將軍。謀士團首席軍師為楊析(字文重),原樞密院謀士。東路軍軍法制使常藝林(字傳心),為軍法官。

  陣容最強大的是主攻的中路軍,兵力近三十萬,從安豐軍堡出發,攻克穎州後,直逼開封府,也就是原大宋的都城汴京。

  中路軍簡直快成了西征軍元帥行營的翻板,成員也大部分是西征軍將領和幕僚,現在的主帥是岳雷,副帥換成原任都興禁軍左上指揮使的張義第三子張北進;軍師任欣德(字修文)留任;軍法官——軍法制使不再由任欣德兼任,而是魏節亮(字長生)。原西征軍主帥岳雲年事已高,天子趙惇讓其留在京師臨安,可他自己堅持跟了上來,擔任幕僚。

  現在還留在原西夏夏州的禁軍,任務和在高麗的宋軍一樣,就是不斷的騷擾大金,讓它無法全力應對宋軍北伐。

  第一階段預定戰略完成之後,三路大軍再一同北上,進攻幽雲腹地,最後會攻中都大興府。

  當然,這些出征的軍隊和將領大都到達了各自的位置上,在臨安領金印、兵符和令箭的,只是部分主將。要等到舉行完出征儀式,再來到各自的出發地點,那大金還不早就做好了準備,天子趙惇才不會辦這種傻事兒。

  出徵令一下,各路的軍隊都已經動了起來,中原大地上波瀾壯闊,“討還血債、復我河山!”響徹了淮河南岸,無數英勇豪傑將要為了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

  第七回 乘大勢絞殺大金 誓雪恨祭奠英豪2

  第六節

  大宋重興十五年十一月,寒風已至,大金河北西路大名府吳村早已被大雪覆蓋。

  已經七十八歲的何雨雖然頭髮已經全白,但精神卻還很是不錯,他按往常習慣,早早的起身來到虞允文大人的墓地,依例打掃著墓前的積雪。

  前段時間聽到消息,說是大宋已經起兵北伐,而且是連戰皆捷,如今已經攻下舊都汴京,前鋒於半月前渡過了黃河,直指幽雲重地。

  想到這裡,何雨的心中十分快意,不由的放下了手中的掃把,走到墓著默默的祝禱:“虞大人,您知道了嗎?您的外孫——大宋天子趙惇已經親自領兵北伐,報仇雪恨的時候到了。請您一定要保佑他們,早日平定中原、復我河山。”

  此時,遠處吳村那邊突然傳來了吵嚷之聲,未等何雨搞清楚到底出了什麼事,幾匹快馬已經沖近了大墓。

  眼看快到墓前,為首的一名青年騎士猛然一拉韁繩,止住了飛奔的馬匹,從馬背上一躍而下,來到何雨的面前急急的拱手詢問:“老人家,請問您是何雨何大人吧?”

  看著這名身著北方服飾,長相不似漢人的青年人,何雨心中甚是疑惑:自金宋戰爭爆發以來,吳村所在的山口外已經被金兵封鎖,外面的人已經不能來為虞允文大人掃墓。但看對方焦急的樣子,他還是回答:“正是老夫,公子是?”

  “在下耶律義,故遼耶律氏子弟,但現已歸順大宋,是大宋的子民。”年輕人立刻自我介紹,怕何雨不信任自己還說明了一下,然後將一個信物交給何雨驗看,著急的說道:“何大人,請您告訴我們忠義郡王虞允文大人遺骨的準確位置,請出他老人家的遺骨之後,快些跟我等離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