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歧視被俘之人是流傳已久的惡習,朕會努力的改變它。在這裡,朕明確的告訴大家,只要沒有屈膝投降、出賣自己的國家和同胞,被俘之人今後便不再會被白眼相看。"趙惇環視著圍攏過來的宋軍將士,猛然提高了聲音:"朕不想說什麼大道理,只是請大家想想,上戰場哪能保證永遠不出事,今天是他們、明天就有可能是你們。"

  "謝陛下大恩……"所有的灰衣人都五體投地的拜了下去,不少人臉上早已是熱淚縱橫、泣不成聲。

  "大家快起來,不必多禮,朕和皇后今天晚上設宴招待所有將士,千萬要來參加,不可妄自扉薄。"

  第二天,宋軍開始全面攻城。由於皇帝親臨戰場,宋軍氣勢如虹,一上來便是猛攻,中興府東臨黃河,只有三面可以直接進攻。遠距離攻擊的各種武器先把這三面的城頭給犁了一遍又一遍。

  雖然城中的西夏士兵都是精銳,也曾經聽說過宋軍如今的攻擊方式,可怎麼也沒想到會如此的可怕。在頭頂飛舞的巨石和密集的箭雨在城頭上肆虐,還有從城下拋上來的無數細小鐵三角之類的東西布滿了城頭上下,守軍只能是躲在城垛的後面和城牆下面瑟瑟打抖,稍不小心就會被射死、砸死。

  無窮無盡的遠程攻擊似乎永無止境,偶爾有堅持不下去的西夏士兵剛一有所動作,就被長箭穿透或是被巨石砸成了肉醬。

  知道情勢危急,那位平素以儒生自居西夏皇帝李仁孝似乎一下有了勇氣,親自登城督戰,安排守御。連續猛攻了數十日,中興府已經是搖搖欲墜,但還是未能攻破。

  此時,黃河春汛來臨,為了儘快攻克中興府,經西征元帥行營商議,決開黃河大堤引水灌城。定計之後,所有宋軍皆撤退至高處紮營,由專門負責火器的士兵將特製的數個"炸雷"埋在了黃河大堤上。

  這種"炸雷"就是當年經皇后提醒,由王守成研製出的特種火藥所制,爆炸威力巨大,甚至能炸開石頭。唯一的缺點就是極易起火爆炸,在軍中使用之時,都得是專門的士兵負責,否則會炸到自己人的。

  轟然一聲巨響,黃河大堤一下子垮塌了數十米,洪鋒如同一隻大手,將沿途的一切抹成了一片空白。中興府立時水深近丈,整個兒成了水塘,所有的一切都泡在了水裡。

  眼看西夏已經走到了盡頭,趙惇派出隨行的鴻臚卿巫伋入城,要求西夏放棄抵抗,立刻投降,大宋將以子民對待;如敢繼續頑抗,城破之後,所有党項貴人都沒有了生路。

  所有戰備物資和糧食一夜之間全部被水淹沒,城中的居民早已爬上了屋頂,所有士兵也都擠在了城頭上,大宋軍隊都不用瞄準,亂射一氣就可以殺死無數士兵。

  西夏皇帝李仁孝自知已經沒有了繼續抵抗的可能,他也實在沒有了決死一戰的勇氣,在與臣子們商議之後,遣使出降:願意放棄皇帝名號,繼續成為大宋的屬國。

  可是大宋天子趙惇卻斷然拒絕,他要的是西夏徹底滅亡,西夏百姓成為真正的大宋百姓,這才能保證大宋西北部的安全。

  中興府被黃河水泡了六天之後,氣溫上升,被淹死的人畜屍體開始腐爛,一陣陣惡臭充斥著整個中興府的城裡城外。不少堅持不了的居民掉進水裡淹死,中興府已經成了可怕的死亡之地。

  大宋軍隊早已移居在高崗之上,而且準備齊全,只是遠遠的看著中興府。

  絕望的李仁孝下令太子李純佑繼位並出降,自己殺盡后妃後於宮中自盡,享年四十八歲。李純佑出降後,宋軍隨即堵上黃河缺口,幫著救治中興府百姓。

  隨著夏末帝李純佑出降,大宋要求李純佑下令所有西夏軍隊全部放棄抵抗,歸順大宋。原北宋時期夏景宗元昊立國至今,已經存在長達一百三十三年的西夏正式滅亡。

  第七回 乘大勢絞殺大金 誓雪恨祭奠英豪1

  第一節

  滅夏之戰告一段落,大水剛退的中興府卻是不能當作皇帝停駐之地。天子趙惇又返回西平府,再次在西平府衙中召見所有西征的高級軍官和官員,安排未盡事宜。

  這其中,有對於此次滅夏之功如何封賞,還有上一次的都護禁軍劉寶利一事如何處置,當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情。

  都護禁軍大將軍劉寶利為私利而損軍,繼而陰害他人之事早已查清,天子趙惇下旨將其腰斬,同案之人一併處決,家屬流放。

  至於西征元帥行營諸臣,對此事有失察之罪,前段時間因滅夏戰爭緊急,天子暫時擱置不問。

  滅夏戰爭結束,天子下旨:西征元帥行轅諸人因"失察"導致禁軍受損,而且未能察覺劉寶利假報軍功、栽害他人,以致冤曲無辜,故理應受罰;此次西征行轅滅夏軍功一律不算,將功贖罪。行轅以下諸將及西徵文官仍然記功,依例封賞。

  此旨一下,連對天子過於寵幸武人煩言不斷的儒臣們都十分驚訝:大宋南遷之後第一個滅國之功,還是大宋素來的老對頭,如此蓋世的功勳只抵了一個"失察"之罪。

  原先以為陛下拖延對西征元帥行轅諸臣處罰是偏心的大臣們,也不得不佩服皇帝果決:這西征行轅中不只有兩位帝舅,還有天子最寵幸的妹夫,卻一併受罰,沒有絲毫寬待。

  看來,就算是天子趙惇再恩寵的臣子,只要是有違職責,陛下就絕對不會姑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