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眼看大雨不止,許洞早已意識到將有一場大規模的水災來臨,已經上書朝廷,請求天子重視防災和災後爆發瘟疫的可能。在朝廷進行救災舉措之後,各地醫藥院也都開始調整自己的行動,應對水災和瘟疫。

  誰都知道,瘟疫一旦爆發,想完全控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有把它儘量的防住,讓它影響的範圍降到最低。許洞毅然向朝廷建議,在疫區由軍隊實行隔離,以斷絕疫病的流行。

  這個建議一出,朝野一片譁然,反對之聲不絕於耳。在儒家文化占優的大宋,以"仁"治天下、寬待百姓是理所當然。可是,許洞的建議卻是將生病之人隔離,不允許親人照顧,在不少人的眼中根本是無情無義的做法。更不用說,因為一地瘟疫流行就要封鎖整個地區,這簡直是沒人性!

  許洞卻堅持己見,他多年行醫,早就親眼看到過瘟疫的破壞力。他以三國時張仲景以隔離法切斷瘟疫傳播途徑為例,要求朝廷下令準備實施"隔離"之策。

  按大宋的宮規,嬰兒出生三天要過三朝,出生七天要過一臘,出生十四天還要過二臘,二十一天再過一次三臘,最後才是滿月。這些時候都要慶賀,還要請皇室成員、宗室和重臣進宮舉行宴會。趙靈是天子的第一個孩子,這些禮儀當然十分隆重。

  只可惜她的父皇太忙,除了滿月,其它的實在是抽不出來時間參加,也只能是留個遺憾。

  各個日子裡的慶典照常舉行,但原本應該舉行的宴會因為災難尚未過去而取消,天子趙惇也只是抽出時間,回宮喝女兒的滿月酒、看孩子抓周。

  這個小丫頭還真不像個女孩子,一般女孩兒家會喜歡的胭脂花粉就不用說了,連首飾、玩具之類的也是一概不要。爬到桌子中間的小公主,伸手把小寶劍和一疊子交子全攬在自己懷裡,然後抬起小腦袋衝著眾人直樂,看的大家目瞪口呆。

  這一下,大家便認定了小公主將來只怕會和天子趙惇一樣的難伺候,把趙惇搞的鬱悶透頂,真想打小丫頭的屁股。可惜,現在他才是真的失了寵,不要說打女兒,就是碰的重一下都會被長輩們罵死。

  喝完女兒的滿月酒,天子召見了許洞。之後,便下旨各地軍隊,準備奉朝廷命令隔離疫區。好在現在已經進入九月,只要能把瘟疫的規模控制住,進入十月下旬,天氣轉冷之後,瘟疫就會逐漸結束。

  許洞隨後向天子辭行,親自帶隊赴前一段時間被淹時間最長、死者最多的長江中游,以準備應對瘟疫。

  在朝野一片緊張氣氛之中,九月初瘟疫還是爆發了:潭州(今岳陽)首先發現了瘟疫,不幾天已經有死亡的報告。

  全面戒備的大宋立刻開始全力運轉,各地現在都在嚴防死守,緊張的快要喘不過氣來,目的就是要把此次的災難控制在最低限度內。剛到武昌的許洞在得知潭州爆發瘟疫的消息之後,立刻趕往疫區。

  也就在這個時候,倔強過頭兒的譚世懷再次上書彈劾,這回不僅僅是四相,他把整個中樞都給算上了,指責他們"罔顧天下、媚侍君上",要求中樞官員全部去職;而且還指斥醫藥總院院正許洞不顧仁義,有辱朝廷之名,要求將其罷官、流放。

  而且,也許是和天子賭氣,也許是故意表示自己的大公無私,譚世懷居然上諫章的同時,還在民間影響力最大的《臨安日冊》上全文登出了自己的諫章。

  上一次的參劾還沒有結束,諫官就又來了一回,而且還是民間的日報搶先登載了彈劾的內容,這又在朝野引起了喧然大波。

  從忙亂的朝政中偷了一會兒空閒的天子趙惇,看著剛剛送上來的諫章和《臨安日冊》苦笑不已:這個譚"強項",他怎麼就是不明白自己的意思,非要在這種時候跟自己作對。可是,上次是自己親口說的,這種情況由天下臣民評議,總不能反悔吧。

  要是譚世懷的彈劾成功,整個中樞去職,這可是所有的宰相、各部尚書和主要的重臣,足足三十多名大臣。沒有了他們,皇帝也就成了孤家寡人,這朝廷也就只好停運,更不要說把變革進行下去了。

  "陛下,太上皇來了。"

  聽到內侍通報,趙惇連忙起立準備迎出御書房,太上皇趙昚卻已經走了進來:"惇兒,在看什麼呢?"

  "父皇如何來了?"趙惇迎上前,陪著太上皇往裡走。

  "你這幾天不止是不回宮院休息,連每天請安的時間也沒有了,這還從來沒有過的事。不要說是憶靈兒了,就是你的兩位庶母也不安心,要朕過來看看。"太上皇看著愛子顯得有些疲累的臉,心中又是心疼又是感慨:如此紛亂的局面,幸好是趙惇在位,如果是自己,只怕沒辦法穩定政局,朝局的動盪勢不可免。

  第九節

  這也是因為大宋皇室的成員之間關係一直良好,當初太上皇還在位的時候,除非外出,趙惇至少是一天一請安,常常晚上還與父皇、兩位庶母一起進膳,大家藉機聚一聚,這既是休息、也是和長輩聯絡感情。從太上皇還宮之後,趙惇一天一省是最少的,女兒出生之後更加跑的勤快。

  可這幾天,不要說向父皇和母妃請安了,趙惇甚至連宮院都沒回去,後宮的人當然感到了不安,太上皇便主動到前廷來看看究竟。

  "還不是那個譚世懷,簡直把跟兒臣唱反調當成樂趣了,沒事找事,您看看他這是在說什麼!"趙惇扶著父皇坐到座位上,然後無奈的聳聳肩:"兒臣說此種彈劾由天下公議,他就全文登載自己諫章;兒臣說與大宋無利的規據不必守,他就說維護朝廷的尊嚴才是有利於大宋,還真會抓朕的痛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