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著唯一的後根成了這個樣子,梁紅玉身體一顫,險些摔倒,身邊的孫媳王氏連忙扶住奶奶,眼中早已湧出了淚水。韓節的三位伯母和嬸娘已經圍了上去,撫摸著韓節痛哭失聲。一邊的傻韓忠還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在那裡傻笑。

  韓節看了看身邊圍著他痛哭的親人,向梁紅玉問道:“奶奶,我娘呢?我娘怎麼沒來?”

  “你這個不孝子,總算還記得問你娘!”梁紅玉嘆了一口氣,方才回答:“你一出事,你娘就急病了,現在還躺在床上起不了身。要是你出了什麼事,只怕她也活不了了。”

  “娘,孩兒對不住您!”韓節腿一軟,坐在地上掩面大哭,突而又爬了起來,連著向著挪了幾步,跪著抱住梁紅玉的腿:“奶奶,您一定要救救孫兒,就是為了娘,您也不能看著孫兒屈死。”

  “節兒放心,奶奶不會看著你受委屈。”梁紅玉斬釘截鐵的回答。

  第二節

  “朝廷不會委屈好人,可是,如果韓節是罪有應得,梁老王妃又該如何?”天子趙惇的聲音從一邊傳了過來。

  人群里閃開了一條路,天子和皇后從大堂的左邊走了過來,這下大堂里外的人又都慌七慌忙的向帝後行禮。

  梁紅玉卻站在原地不動,只是冷冷的看著帝後一直走到跟前:“陛下怎麼突然有空到這裡來?莫不是擔心節兒還死不掉,親自來監審的?我韓家的人都在這裡,陛下只管發落就是。”

  天子和皇后一直走到梁紅玉的跟前,天子擺手讓大家平身,方才回答:“梁老王妃,如果韓節真的是被人陷害,朕一定為他平冤;如果韓節有罪,朕也早說過,國法大於人情。本案一切以事實定案,朕並沒有給三司定什麼調子,更不會想要滅了韓氏,老王妃誤會了。朕今天前來,是為了向您和韓氏陪罪的。”

  “笑話,陛下早已是一代‘聖主’,還用的著向我這個老太婆陪什麼罪?韓氏一家孤兒寡母的,也受不起這個禮。”梁紅玉還是板著臉,硬梆梆的把天子堵了回去。

  “韓節有沒有罪暫且不說,朕陪禮,是因為朝廷之前賜鐵券給韓氏之時曾經承諾:非謀反之罪決不追究。可如今韓節入獄,是朕食言了。”趙惇也不來計較梁紅玉的惡劣態度,就當沒聽見,還是和皇后一起向著梁紅玉深施一禮:“老王妃,是朕有錯在先,朕在這裡向您和韓氏陪罪。”

  “陛下言重了!陛下是君,老太婆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今,陛下不過是收回鐵券,老太婆還敢說什麼?!一切就依陛下便是。”梁紅玉看著趙惇夫婦向她深深一禮,閃身避開,冷冷的回絕了趙惇的歉意。

  旁邊的諸位官員再也看不下去,刑部尚書洪适走上前來,好心的解勸:“梁老王妃,陛下已經向您陪罪,您還是這樣的態度,就太過了。”

  “老太婆不要陛下陪罪,只要保住我孫兒的一條命。”梁紅玉突然不再那樣冷冰冰的板著臉,聲音中已經出現了哽咽,抬手向著在一邊嘻玩的韓忠一指:“陛下、洪大人,你們都看看,現在韓氏也就這兩個男丁。要不是韓忠是個傻子,不能頂起韓家的門庭,你們就算把韓節千刀萬剮,我也不管。老太婆沒別的要求,把韓節發配、流放都可以,只求留下一條命也就夠了。”

  “老王妃,朕想問您一句,當初您一介女子,和韓老王爺同上戰場,為的是什麼?”趙惇沉默了一會兒,突然問道。

  梁紅玉不明白趙惇幹嘛突然問起這個,但還是回答了一句:“還能為了什麼?不過是‘忠君愛國’這四個字罷了。”

  “既然梁老王妃為了忠君愛國可以上戰場拚命,那麼您想要保住的又是什麼?只是一個大宋的空名,還是這個昌盛的國家?或者是大宋的百姓?”

  “老太婆出身寒微,如何會想這麼許多,不過是夫唱婦隨,跟著老王爺罷了。”梁紅玉說到這裡,突然明白過來,看向趙惇:“陛下,您不用拐彎抹角,就回答老太婆一句:是不是一定要殺了節兒?”

  “老王妃,朕現在不能回答你。如果老王妃一定要留下韓節,那就請旁聽完本案再說。只要老王妃開的了口,朕就留他一命。”趙惇知道梁紅玉是個能夠明辨事非的人,索性讓她旁聽此案,只要她能聽的進去,這事情反而好解決。

  韓節在一邊聽了可急了!他當然清楚自己所做的事,這要是審完了,能留下命才怪,連忙可憐兮兮的長長叫了一聲:“奶奶……”

  梁紅玉看看趙惇,他的表情坦然,眼睛中也沒有一絲狡詐之色;再看看自己的孫子,韓節卻是心虛的避開了祖母的目光。

  老王妃心中矛盾:兩代君主對韓家都十分優待,若說是天子打算對付韓家,也的確是沒道理。再說,以天子素來做事的風格,沒有把握,他絕不敢如此對待韓節。此案一審,韓節搞不好就是死定了;可如果不開審,自己就執意要天子放過韓節,若此案為實,只怕韓家的清白名聲也就全完了,將來還是沒臉面去見老王爺。

  “老王妃,無論什麼,都大不過天理、大不過良心!”御史陳亮也走上前來,他撇了一眼旁邊的韓節,一臉的厭惡之色:“老王妃和老王爺都是出身貧寒之人,也都知道小民百姓的苦處。如果連案子都不審,老王妃就執意要陛下放過您的孫子,枉顧大宋國法,只怕,將來老王妃也沒再臉見人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