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你的冤枉是真的,朕絕不會放過韓節!殺了梁夫人的孫兒,絕了韓家的後,朕去向梁夫人賠罪,朕去蘄郡王家廟,去向他的靈位磕頭謝罪!”趙惇依然是淡淡的口氣,但每一字都如同重錘砸在大家的心上:“但大宋律法在上,就算朕身為天子,也不可違背!”

  “陛下!”

  看著趙惇一身凜然之氣,連馬憶靈在內,在場的所有人全都跪拜於地。

  那名死囚沒想到峰迴路轉,平冤的希望就在眼前,更是伏地涕泣不止。

  “不必多禮,平身吧。”"趙惇平靜的吩咐眾人起身,然後說道:“大家事忙,各自還是忙自己的去。歐陽愛卿,你把此人帶到工場的辦公山洞裡去,朕在那裡詢問於他。”

  “是,臣遵旨。”

  第三節

  經詢問後,趙惇等人才得知了這死囚的冤屈所在。

  這名死囚名叫喬月山、字文約,今年方才二十三歲,浙江溫州平山縣人。他家世代書香,雖然祖上沒有出過什麼高官,卻也是詩禮傳家。一家人雖然只有三口人,但其樂融融,倒也過的甜密幸福。

  喬父有一至交吳文正,家住臨縣安海縣,家中只有一子一女,兒子吳海天比喬月山大了三歲,與其同在縣中讀書,也是至友。女兒吳雲秀天生麗質,從小隨父親學文斷字,也是一個才女,在安海縣小有聲名。早年由父親做主,與喬月山訂下了白頭之約。

  一對年輕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對這門親事自然是一百個滿意。

  喬月山年紀輕輕已經有了秀才功名,也參加過省試,可惜未能考中。原本,他一直刻苦攻讀,想要一舉成名,可以光宗耀祖,卻不曾想,禍從天降!

  六年前,現任蘄郡王韓節到安海縣遊玩,無意之中見到了隨母親出門置辦嫁妝的吳雲秀,一時驚為天人。打聽了吳雲秀的家世之後,韓節便命安海縣縣丞鮑易代為作媒,想納吳雲秀為妾。

  鮑易登門提親,吳家婉拒了婚事,說明自家女兒已經許了人家,不可違背婚約。

  誰知,那鮑易恨吳家拒絕婚事是斷了自己投靠之路,便向韓節進了讒言,說吳家是因為韓節為人不好,才不願意將女兒許嫁。

  韓節從小要什麼有什麼,就連當今天子也對他十分寬待,早就被寵的不知天高地厚、任性妄為。聽人說自己為人不好,自是勃然大怒,決心要教訓這不識好歹的人家!

  沒多久,那鮑易便製造冤案,將吳父陷入強盜案中。可吳父雖是個文弱之人,卻有著剛強的性子,寧死不肯交出女兒,被打成重傷,被鄉鄰保出之後,沒多久就因傷重死在家中。臨死前吩咐兒子,一定要遵守與喬家的婚約,不可以妹妹的幸福換取安寧!

  吳父死後,鮑易再次登門,卻被吳家母子給罵了出去。惱羞成怒的他再次構陷吳家,吳海天也被抓入牢中苦受毒刑。

  吳雲秀眼看父親因自己而亡故,現在兄長入獄,嫂嫂懷著孩子、天天哭泣,便哀求母親把自己送給韓節,以救出兄長。

  結果,個性也十分剛強的吳夫人大怒,將女兒責罵了一頓,不許她有這種念頭,並明言:若雲秀敢幹出什麼傻事,自己立時自盡,讓雲秀背上不孝的罪名。

  為了保住吳家一脈,吳夫人請來媳婦的父母,說明了情況,寫下休書,讓媳婦暫時回家,等事情過了再回來。

  吳父不想連累自己的至友,蘄郡王韓節提親之事並未告知喬家。

  直到吳父不幸故世,喬月山與父親一起前去拜祭,才得知真情。喬老爺也是個剛毅之人,立刻提出願意迎娶吳雲秀過門,以使吳家逃過鮑易的迫害。

  得到吳夫人的首肯之後,喬家開始準備婚禮,個性剛硬的喬老爺為了感激老友厚誼,故意大操大辦,隆重的迎娶了吳雲秀。

  此事被韓節知道之後,他根本沒有反思自己之前的行為已經構成大罪,卻認為喬家此時敢迎娶吳雲秀,是在駁自己的面子!

  氣瘋了的韓節,立刻找到了平山縣縣丞任曉鵬,要他陷害喬家。可任曉鵬卻還有些骨氣,不肯幫他害人,直接拒絕。

  韓節隨即找到了平山縣所屬的溫州府刺史湯安書,要其幫忙害人。湯安書雖然不想幹這種事,但卻抗不住韓節的壓力,還是下了手。

  沒多久,喬家父子都被抓入溫州府牢中,湯安書勸他們不要和韓節對著幹,胳膊擰不過大腿!但被喬家父子堅拒。湯安書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絕,只是把二人押在牢里不放出去。

  韓節發現湯安書並不打算除掉喬家父子,十分不滿,便要鮑易想辦法。這鮑易自認為抱上了韓節的大腿,自然無所畏懼,便給韓節出主意,買通獄卒想要毒死喬月山。

  卻沒想到,送入牢中混了毒藥的肉食被喬月山送給了自己的父親食用,被毒死的是喬父。鮑易再出一計,讓那韓節逼著湯安書以喬月山毒殺父親、犯了人倫大罪為由,判處了死刑!

  已經徹底絕望的吳雲秀再也不想連累家人,來獄中看過喬月山之後,便瞞著婆婆去向韓節哀求,願意順從於他,請他放過自己一家人。

  韓節得到了吳雲秀,自然不再有興趣管這喬月山,便放過了他。喬月山逃過一劫,延期到秋後問斬。喬月山見妻子已經有很久沒來探監,心中奇怪,但夫妻恩愛,他從未懷疑過妻子的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