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停了一會兒,趙惇向天空一指:“看,憶靈,民間的百姓都在傳說,母后已經成神,成了天上的星辰。我相信母后在天上看著我們,一定會保佑你和我,庇佑大宋。”

  “我也相信母后已經成神,惇哥,希望我們也能像岳雲舅父和景姨一樣,能夠不離不棄、一生相守。”

  “一定會的,我相信!”

  兩人相視一笑,不再開口說話,而是手握手、肩並肩一起抬頭看向星空,默默的向著天上的星辰、在心中禱告:“母后,請您在天上看著我們,保佑我們能相伴一生。”

  第八節

  為了讓大宋的臣民們知道大金歸還帝陵的消息,皇太子趙惇下令不僅是用坻報和《朝報》傳播,還用上專門傳送軍報的“露布飛報”傳送。

  “露布飛報”是大宋軍方專門用於傳送大捷消息的傳信方式,在傳信兵的身上繫上寫了大捷內容的報單,卻不加封蓋。凡傳信兵丁所過之地,可任由百姓觀看。速度雖慢了一些,但傳播範圍廣闊,往往不到一月,“露布飛報”的內容就能傳遍整個大宋疆域。

  隨著“露布飛報”、朝廷專用的坻報和《朝報》三種方式同時傳播,大宋境內全是哭聲和鞭炮聲糾纏在一起,各地都是香燭裊繞,無數官吏百姓在告慰先祖。數十天裡各地的祠堂是香火鼎盛,祭祀和典禮甚至排出了幾個月。

  鎮江等當年為抗擊金兵付出了沉重代價的城鎮,更是哭聲震天,當地官府特地組織吏民百姓前往祭祀英靈的祠堂,上香告慰已經逝去的英靈,數月內各處都是香火不斷。

  借平息金宋戰爭和此次收復河南之地,皇太子趙惇徹底豎立起了“中興明君”的形象,無數臣民為大宋能有這樣的君主而感到欣慰和驕傲,盼望著能在皇太子的帶領下振興國家,收復舊山河、重返祖宗故地。

  隆興二十三年六月,借皇太子大婚,天子趙昚下達赦旨,大赦天下。

  此次赦旨與過去不同的是,不僅是赦免了一般的罪犯,而且還赦免了自大宋南遷以來,所有已經平息的民變參與者的罪名,允許逃亡在外的他們回到自己的原籍去。

  這是出於皇太子趙惇的建議,自從大宋南遷以來,由於連年征戰,百姓生活極其困苦,民變不斷。雖然第二次和議之後,尤其是天子趙昚登基以來,由於百姓得到了休生養息的機會,民變逐漸減少,但還是發生過幾次。

  由於民變一般都被認為是謀反大罪,遇大赦是不能赦免的,這樣導致了不少人無法在民變平息後返鄉,也導致了大量不穩定的流民。他們有的在外面四處飄蕩,有的就如同冷月河和胡玉夫妻二人的手下一般嘯傲山林,反而增加了不穩定的因素。

  現在保甲編制已經接近尾聲,國家和百姓的收入都在增加,再發生大規模民變的可能性已經大大減少,不如進行大赦,允許他們返鄉,徹底解決這些流民的問題。

  皇太子成婚後一個月,如同紹興十二年之事的翻板,天子趙昚正式宣布傳位於太子趙惇,自稱太上皇帝,同時冊封自己的靖安貴妃江氏為太上皇后、康妃葉氏為太上皇貴妃,隨後退居東郊的聖行宮,但內里的不同卻不是外界所能知道的。

  新天子趙惇登基之後,宣布當年保持隆興年號,第二年改為重興元年。隨後下旨,冊封皇太子妃馬憶靈為皇后,並冊封原太上皇趙構的皇后、自己的祖母吳氏為太皇太后,加封自己的兄長趙適為安王、三弟趙平為定王,長公主趙姬為守義公主、次公主趙莉為守誠公主。

  新天子大赦天下之後,又對宗室和臣子諸多封賞,主要是大大提高了有職司和有功榮養官員的俸祿。

  大宋定都汴京的時候,官員不只有俸祿,按朝廷定製還有不少額外的收入,基本上每年都有結餘。一個官員就算是不懂經營,如果能兢兢業業的堅持到榮歸,還可以得到一筆賞錢,這個數字也不少。

  所以,大宋官員官俸極厚,甚至於在周邊小國有“大宋九品看門官,俸祿多過小國相”的說法,指的就是大宋豐厚的官俸。

  大宋商業發達,學術研究活躍,朝廷從不禁止自己的臣民經商。官員們參與經商、出書的收入算是額外的進項,還不在慣常所說的官俸之中,朝野常有“一任官、一生閒”的說法。

  可大宋南遷之後,朝廷收入減少,官員們的俸祿巨減,紹興年間竟然不足宣和年間的一半。雖然這之後又有過提升,但還是太少。

  現在大宋商業雖然仍然發達,但和宣和盛世相比還是有所不及,主要是內貿暫時未能完全恢復到全盛時期。再加上,現有的官員能夠如當年的諸位學宗一樣出書立說者更少,額外進項基本消失。

  到了紹興年間,甚至有官員穿著打了補丁的官服升堂問案或上朝面君的。

  這倒不是官員們故意的示人節儉,實在是因為俸祿過低,又沒有了額外的收入。養家餬口之餘還要養自己的手下差役、書辦,如果不貪污、受賄,那官員就只能清貧一點了。

  皇太子趙惇認為,雖然現在大宋官員中貪污、受賄之風盛行不能全怪官俸過低,但官員們為朝廷效力,也是朝廷的臉面。而且,大宋讀書費用不低,有不少學子必須借貸才能完成學業,“窮酸秀才”一詞說的還真是貼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