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父皇,此案已是證據確鑿,請父皇對有罪之人進行查處,兒臣等決無異議。”肅郡王向天子提議。

  天子沉吟了一小會兒,大殿內一片寂靜,幾乎所有的目光都盯住在了皇帝身上,下面的臣子緊張的大氣都不敢出。以這些人的罪行,如果萬一興起大獄,只怕有不少人會被牽連!

  肅郡王看著下面的臣子緊張的表現,心中暗自嘆息,希望此次之後,那些守舊和偏安一派的文臣能以國事為重,不要再另起禍端。以他的本性來說,不到萬不得已,是不願意如此對付臣子,更不想將為國效力多年的老臣處置。

  “敢與外臣勾結的三個內侍,一律賜死。念在他們為皇家效力多年,也算薄有微功,賜白綾一條,留全屍。至於參與此事的大臣,念他們也都曾功於社稷,著罷其官職,流放嶺南,家屬編管。其餘不知實情的參與之臣,一律不作處置。”

  留正等人沒想到居然能夠保住性命,伏地涕泣不已。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留正等人在士林中名聲極高,他們的行為雖然違了律法,但在這種政見激烈衝突的時刻,還獲得了不少人的同情和贊成。殺了他們,有可能會激起不少士人的反感,反可能得不償失。

  還不如留下他們的性命,一是彰顯朝廷的仁慈,減輕士林中人對變革的牴觸;二是,留正等人不死,其敗德的醜行會被朝廷的仁慈襯托的更加明顯。不用朝廷過於處置,留正他們就會在天下人的指斥中生不如死。

  “父皇英明,兒臣謝父皇隆恩。”

  “陛下英明,臣等謝陛下隆恩。”

  肅郡王和眾臣皆都下跪,向天子謝恩。

  “英明?朕若英明,就不會險些被人給騙了。”天子苦笑了一下,如果不是長子將留正等人的謀劃會全部告知,真的可能惹出大事,自己對政爭一點都不敏感,真的不適合當皇帝:“眾臣平身吧,朕希望你們能同心協力,扶助太子,為大宋更加昌盛而效力。”

  第四節

  平息了金宋戰爭的皇太子趙惇並沒有儘快返回臨安,反正朝中之事有兄長趙適處理,機會難得,他索性藉機在邊界上巡視一番。既是看看大宋邊境上的防衛體系布置的如何,也是看看已經在邊境上貫徹的“養馬法”和“保甲法”的執行情況,以便朝廷進行改進。順便帶上三弟趙平,也讓他了解一下大宋的現狀。

  可皇太子趙惇走了沒多遠,就有消息報來:大宋與金朝交界處的泗州出事了!

  這泗州是大宋北方防線的重要支點之一,城郊常年駐有淮南西路軍的一萬多兵馬,守衛森嚴。只是,由於淮河沿岸在宋金戰爭中常常遭遇兵災,民間習武風氣甚濃,多年來發生了不少次民變,地方上一直不怎麼安定。自從朝廷在邊境上實行“養馬法”和“保甲法”以來,情況好了一些,但還是有不少不服管束之人占山為王。

  趙惇立時起程,趕往泗州。到得泗州城的郊外,看天色已晚,便在城東一家名為“醉乾坤”的客棧中住了下來,等到第二天天亮再進城不遲。

  不要說自稱“魏公子”的趙惇和長史任欣德,就算跟他同行的十幾人,除了魏郡王趙平從來沒有在外面行走過,其他都是從臨安武校中精選的學子。他們不只是武藝不錯,也都在外走動過,行路經驗豐富的很。大家都來到客棧的大堂里吃晚飯,也是為了聽聽消息,這種地方客商來往不絕,消息最是靈敏。

  這間客棧名為“醉乾坤”,顧名思義,它的酒一定是不錯,趙惇等人自然也要了數十壇來品嘗。一邊飲酒,趙惇一邊觀察著這間大廳。

  這大廳個頭不小,廳中足有幾十副漆成棕黃色的座位,已經坐了不少往來的客商,也有一些本地人打扮的客人。整個大廳之中喧鬧聲不絕於耳,數十個店小二都忙個不住。

  引起趙惇注意的是靠大廳左側的十幾桌人,那些客人雖然也都是行商的裝扮,卻全是精壯的漢子,身上有突出的條狀之物,明顯藏有武器。這些人故作不相識,卻不時地互使眼色,而且常常十分警覺的掃視著整個大廳。

  此時,一名年紀大約有三十多歲年紀的文士從門外走了進來,正中一副座頭上的一位文士站起來打了個招呼:“施相公,我等在此處,請過來同坐。”

  “原來是吳秀才和諸位同年,施某打擾了。”那名文士拱手應答,幾名同席的文士也起身還禮,主賓一番謙讓,才施施然入座。

  堆著笑臉的店小二很快送上杯碗筷子,又按吩咐加上了幾個菜。

  “施相公,林先生真的是和北泠山山寨勾結嗎?”一名文士喝了一杯酒,這才開口問道。

  “此話如何說呢,說是勾結也可以,可也的確是事出有因。”那名施相公略一思忖,向幾位同座說道:“這北泠山山寨與一般的山賊不同,當初胡老爹是被迫上山為盜,這些年來,雖然北泠山名聲在外,可他們何曾搶過百姓?不過是在山中耕種,求個活路而已。林先生也只是幫山寨之人看過病,最多是沒有把山寨之人下山求醫之事向官府稟告,這罪也不能算重。”

  趙惇看左側那坐位上的漢子們臉上都露出了悲憤之色,心中自然有數,與坐在身邊的學子頭領南天候對視了一眼,向他使了個眼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