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十節

  傾天網設在臨安的總部,即虞府提供的真實消息,經樞密院處理後傳到朝廷,被皇太子趙惇給搞的狼狽不堪的守舊文臣們總算找到了突破口,一起上奏反對太子的改制。

  迪古乃不就是因為軍功才能夠進入中樞,掌控大權,結果沒多久就反叛並殺死了自己的君主。本來對人和氣的他,居然在登基後濫殺無辜,這是多麼鮮活的例子!

  連一些原先支持皇太子進行變革的文臣也開始改變了態度,而那些有一定影響力的老將軍們,因為負責地方軍制改革還沒有還京,朝廷上的動向為之一變!

  知道了大金政變情況,一直信任並支持愛子進行變革的天子趙昚也開始猶豫,這武將一旦反叛的後果也太嚴重了吧!本性就有些懦弱的天子,不敢真的冒家國傾復的危險,召見皇太子趙惇,希望他停止軍制改革。

  趙惇斷然拒絕,他的回答倒很是直接:“父皇既將大權交付於兒臣,那麼無論成敗,皆由兒臣承擔後果,與父皇無涉。”

  被皇太子這樣不留情面的堅拒,一直信重愛子、且脾氣很好的天子趙昚也受不了了,父子兩人第一次發生了爭執,不歡而散。

  此事,被天子的內侍偷偷傳出了宮外。

  那些守舊的文臣們可算是找到了機會,一起上奏章參劾太子,指責太子過於狂妄,無君父之禮。想藉機打壓一下太子的氣焰,並尋機廢掉太子之位。

  已經三年多沒有上朝的天子趙昚,下旨舉行大朝議,討論改革軍制的問題。

  天子倒不是想打擊愛子或是表明一下自己的權威,他本來就有些膽小,只是出於對現有局勢的擔心,想聽聽大家的意思;卻沒想到,一群守舊、偏安的臣子卻想藉機生事,徹底毀掉皇太子主導的變革,讓大宋還回到“偏安一方”、“死守祖宗之法”的老路上去。

  金朝在新帝登基之後,就向大宋派出了“告即位國信使”使團進行通告,當然是沒講真話,只說是皇帝病故,臨終前傳位於迪古乃。

  按照慣例,大宋派出了前往祝賀大金新帝登基的“賀登寶位國信使”使團回訪。

  自信、強悍的金主迪古乃素有一統天下、稱雄中原、君臨萬民之志,漢化很深的他對大宋昌盛文明的嚮往,成了讓天下成為“一家”的動力。

  大宋京師臨安,一向以風景秀美、繁華富庶而聞名於世,使得迪古乃對江南產生了神往之情。他讓人將西湖美景繪製成屏風,放在宮院之中日夜欣賞,這種強烈的渴望之心最終轉化成了對大宋疆土的垂涎。

  為了得到大臣們的支持,迪古乃還假託天意,對大家說自己做夢上了天上的神宮,是天帝授權他滅掉大宋,天命讓大金一統天下。

  但金朝的大臣多數不贊成此時出兵攻宋,認為兩國之間的和約自簽訂以來履行的很好,大宋從無背約之舉,師出無名;而且現在人心思安,不願意進行大戰,金朝內部的局勢也並不穩定;金軍勞師遠征,糧草難濟,又不習慣在南方作戰,此時出兵恐對大金不利,是取敗之道。

  於是,容不得任何人、任何力量妨礙大計的迪古乃再次大開殺戒,不少反對他南征的臣子和宗室被他殺掉,甚至連反對其南征的嫡母、皇太后徒單氏和她的親孫子也被迪古乃殺死,屍體被迪古乃化骨揚灰,連塊葬身之地都沒有。被他的濫殺給嚇壞了的臣子們,自然是噤若寒蟬,不敢再提任何反對意見。

  隨即,剛愎自用的迪古乃一意孤行,開始大量徵兵、準備後勤物資,為伐宋戰爭做準備。

  之後,他又打算在南京汴梁,也就是大宋原京師汴京設立皇帝行營,便於就近指揮戰事。

  也就在大宋朝廷正在為變革軍制爭執不下的時候,大宋派到金朝的“賀登寶位國信使”吳邙向金主迪古乃辭行南歸,迪古乃突然大聲喝斥宋使,指責大宋“違背盟約,事上國多不誠”,理由是宋人“收降納叛、盜賣軍馬”。

  這“收降納叛”的指責在宋金之間的國史上,幾乎等同於戰爭信號,從當年的張覺事件就已經開始了。這也是為何天子趙昚登基之後,很多當年的舊臣都相繼平反,如趙良嗣等;但只有張覺,就算他的兒子張義如今已經貴為郡王,卻仍然未能得到大宋對他義行確認的最主要原因。

  大金君臣原以為宋使會被嚇的發抖,誰知吳邙臉色平靜聽完的迪古乃的訓斥,立刻回了一句:“捕風捉影,不足為訓。”

  聽了宋使的答覆,氣的臉色發青的金主迪古乃勃然大怒,赤裸裸的威脅:“貴使好硬的骨頭,難道認為是朕的刀子不快嗎?”

  “陛下乃是當世名將,您的刀自然很快。”吳邙還是那樣冷靜,這時候居然不忘了小小的拍了迪古乃一記馬屁,可隨後話音一轉,就不怎麼好聽了:“刀雖快卻不殺無罪之人,我朝與貴國是為平等並列,並無‘上國’之說。何況,宋並無違約之行,小臣為宋使,自當為我朝辯白。故東昏王濫殺無度,因而受到天譴,陛下才得以登基。如果陛下與他一樣,上天又會怎樣看待陛下?”

  迪古乃根本忘記了現在在位的大宋皇帝可不是那個害怕金人到骨子裡的趙構,天子趙昚來來就是支持收復中原的,再加上主政的皇太子趙惇又是個堅決的主戰派,他們選派的宋使怎麼可能是個軟骨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