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皇祖母捨不得我,堅決不同意,過繼就沒能辦得成。反正我也不在乎能不能繼承皇位,當皇帝太累,尤其是在大宋這種規據、禮法大於天的地方。”趙惇咬著牙,回想起母后的委屈和艱難,憤憤不平的接著說道:“但我就是受不了他們總是指責我母后,沒事找事,母后怎麼做都是錯、錯!就像義撫堂,母后請皇祖母她們出面設立它本來是為了養育那些失去了家庭的孤兒,給他們一條出路。可在那些老傢伙的眼裡,就成了母后私下施恩、收賣人心之舉,在他們眼中,母后就沒有好的時候。”

  “難怪你一開始會那樣說,這大宋怎麼永遠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禮法難道比國家的存亡還重要嗎?毛之不存、皮將焉附,沒有了國家,這禮法、規據又能放在何處?實在想不通他們要幹什麼!看來這大宋除了昏君、佞臣,這些所謂的良臣、儒臣們也是礙事的東西。”何雨一直在搖頭。

  當年靖康事變之前的大宋朝廷,那時節是典型的昏君、奸臣,現在可倒好,是一幫子儒臣、士林之人,還是所謂的忠臣、良臣,何雨不由得悵然嘆息。

  “什麼良臣?!不過是一群厭物,只會尋章摘典,翻亂故紙堆,幾篇道德文章、幾首詩詞能濟甚事?無病呻吟罷了。”趙惇冷冷的說道,想起母后為了父皇和國家忍辱負重、寬和仁慈的做人做事,卻總也得不到認同,心中難過,向著南方一指:“現在我還沒那個實力,拿他們沒辦法。給我等著,不要以為自己能夠忘恩負義,有了所謂的士林支持就沒人敢找他們的麻煩。總有一天,我會要那些沒心沒肺的老混蛋們好看!”

  何雨從他的兩個師兄弟嘴中得知他是偷偷跑來的,水靈他們根本不知道,便勸他還是儘早返回。趙惇卻打算一直住到外祖父的祭日過去再返回大宋,也希望能夠有機會見到在大家口中凶暴、狠毒的越國王兀朮。

  何雨再三相勸,可趙惇的拗脾氣,比起當年的虞水靈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何雨勸不動也只好由著他了。

  第三節

  第二天下午,趙惇兄弟正在與何雨聊天,何雨的孫子何興從外面匆匆的走了進來。他今天剛剛十三歲,一直跟著何雨學習醫術,也跟左近的鄉親們學了一些防身的武功。何雨已經跟趙惇說好,等他們返回大宋的時候,何興和妹妹何月會跟他們一起回去,拜在長風道長門下,這樣何家後人就可以返回大宋、也能夠學習更多的本事。

  “爺爺,有金兵前來報信,越國王兀朮馬上就到。”何興剛剛走進院門,就大聲通報:“打前站的金人,已經在虞爺爺的墓前擺放祭品和香燭,您還是準備前去相陪吧。”

  “越國王兀朮?我倒是一直想見見他,來的正好。”趙惇聽到兀朮馬上就到,興致勃勃的微笑著說道。

  “這不好吧?”何雨有些猶豫,兀朮為人果斷、決絕,一切都為大金考慮,看到文武雙全、聰明過人的趙惇,未必不會起了斬草除根之心。要是萬一趙惇受到了什麼傷害,他可沒臉去見水靈,將來也無顏面去見地下的虞允文虞大人了。

  “沒關係的,金宋現在和平共處,他沒有對我不利的理由。我對他很感興趣,他的歲數也不小了,此次不能見他一下,以後只怕不會再有相見的機會。”趙惇才不會在意,他反而認為兀朮雖然行事狠辣,但行為不失大度,也不是個陰險小人,否則當年就不會放過北上迎接皇祖母的母后,自己的安全還是能夠保證的。

  對這位功勳卓著的大金宗王,趙惇可是十分欣賞和佩服的。紹興年間,在大金政局不穩、兩派互斗、還有故遼人反叛的情況下,兀朮獨撐危局,使金朝順利度過難關,確立了金朝如今不可撼動的地位,也使得大宋最終失掉了恢復中原的良機。

  趙惇歷來認為,無論是女真人還是漢人,只要是忠臣良將就應該尊重。在宋人眼中,兀朮是殘暴的惡魔;在金人那裡,他又何嘗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統帥與重要宰執。

  沒有兀朮,就沒有大金的今天。

  越國王兀朮每次來到這裡祭掃,總是感慨萬千,這座大墓就如同建在他的心上,永遠是那樣的清晰難忘。

  行禮已畢,兀朮無意中向圍觀的人群掃了一眼,卻猛的停在其中的一個青衣少年的身上。那個少年的形貌如同刻在他心中的那個人一般,只是更加的俊美,一雙明亮的如同夜空星辰一般的大眼睛,正好奇的上下打量著他。

  兀朮看向陪同的何雨,一指那名少年:“他是誰?為何長的與虞大人如此的相像?”

  未等心裡七上八下的何雨介紹,那名少年已經越眾而出,大大方方的拱手施禮:“虞水靈之子趙惇,見過越國王。”

  “你就是大宋當今天子的少皇子趙惇?水靈的兒子?”兀朮甚感意外。

  這個小傢伙兀朮聽從大宋回來的使節多次提到過,據說是長得與虞允文十分相像,但那任性、囂張的脾氣比當年的水靈還要過分,居然敢當眾把在士大夫階層心目中地位極高的儒家宗師給罵了個狗血噴頭,這可是連當年囂張、任性的虞水靈都不敢幹的事。

  兀朮一直希望能有機會見見趙惇,可惜身處兩國,見到的可能性太小。卻沒想到這個小傢伙居然自己跑到大金來了,還主動和自己見面,實在是有意思的很:“你何時到此地的?來幹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