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才是‘以戰促和、以和養戰’,擺出個決戰的架子給金人看:你敢來打我,我就敢收拾你。金人粗魯不文,奉行力量為尊,一貫欺善怕惡。你厲害了,他自然也就老實了。”

  虞水靈傲然一笑,神秘的壓低了聲音:“而且,現在掌握著大金朝政的人是兀朮,當年他與我父親相處的不錯。此人是個表面粗豪、內心細緻之人,他上次政變也是撻懶逼他太過,並不是非要滅我大宋。說服他明白宋金之間的並立共存的大勢,應該不是很難,和談達成並堅持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万俟卨聽了虞水靈的話,實在是佩服她,一個女子居然能清晰的認識到國家大勢,而不是為復仇而復仇,懂得順勢而為,不容易:“言之有理,不知侄女需要陛下和秦相做什麼?”

  “準備大戰的後勤一定要跟上,不能讓金人認為滅宋一事不難辦到。另外,我必須分薄太子的權利。僅僅是監軍,他可以聽也可以不聽,我要的是對軍隊的指揮之權。該打的時候打,這倒是容易;該停的時候就必須給我停下來,這可就難說那些將領們會不會聽命了。”

  虞水靈說到這裡不由得嘆了口氣,這還真是出自內心,搖搖頭:“萬叔,以現在大家都認為應該打回老家去的局面,我附合陛下和秦伯父的和談提議,一定會犯眾怒。為了大宋的將來,落個罵名我了認了,但朝廷可不能讓我坐蠟,金人那邊一同意和談,我就必須命令大宋的軍事行動全面停止,稍有不慎,和談就不可能達成。到那個時候,支持和談的人都不會有好結果。”

  “好,我回去稟告秦相,讓他老人家去跟陛下說,一定滿足你的要求。”

  大宋朝廷那邊終於是安置妥當,虞水靈身邊多出了隆佑皇太后派來的十幾名內侍和宮女,但有景兒的幫助,太子等和虞水靈之間的消息傳遞還沒受太大的影響。而且,好在這些內侍和宮女都是一直還算賢德的隆佑皇太后派來的,對大宋的忠誠不用懷疑。水靈和景兒則是在生活中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希望他們將來能成為自己的助手而不是地雷。

  太子行在則是多了了十幾名官員和書辦,是秦檜以陛下派給定國郡主建立監軍行轅為名派來的人。幸好,大家事先也早料到,秦檜必定要借這個機會在太子行在里安插他自己的人,早就商量好該如何對付這些秦相的耳目。

  按李若水的話來說,本來太子行在向來都是一團和氣,大家有意見就說,從來不會有人計較言語得失,更不會有人往心裡去;這回可好,得裝出一副勾心鬥角的模樣來,還真的讓人受不了。

  肖則大人則是提醒他:這裡面的人,只有你最容易穿幫,小心點,別壞了水靈的計劃。

  第七節

  虞水靈和虞景兒身份變更後的首次軍事會議,在太子行在召開。除在四川和阿里補打的你死我活的張俊,還有在江北抗戰的韓世忠外,能來的將領都基本到齊。

  前面虞水靈和岳飛的爭鬥大家早已聽聞,對他們之間搞成現在這個樣子,也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自朝廷的封賞旨意下達後,大家都意識到在雙方的爭鬥中虞水靈一方勝出。但這場爭鬥,到底會給今後的抗金作戰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卻是無法確定的.這也是趕來參加此次會議的將領們所希望了解的,總不能懸著一顆心打仗吧?!

  考慮到下面眾將一定會對今後的指揮充滿了疑慮,在眾人行完拜見之禮後,與太子並坐首位的虞水靈搶先開了口:“在場的諸位大都和我打過交道,不過那時你們以為是在和我父親交往。現在,水靈以女子之身,奉朝廷之命監軍,也是為了保住大宋。我把話說在前面,過去無論發生過什麼,一概不再提起,大家從今往後要一體同心,為保衛大宋江山而戰。如果有在戰事中怡誤戰機、不服從命令的,依律處置,決不寬待!下面,還是請太子行在的諸位,說說下一步的打算。”

  金宋之間烽火重燃,九月,宋吳磷軍於秦州附近剡家灣擊敗入陝金軍;婁室所率東路軍從淮河一線南下,結果在拓皋之戰中被岳氏父子率領的宋軍擊敗。

  越國王兀朮親率十萬精銳騎兵,突破大宋太子行在所在地廬州正面的淮河防線,直接威脅廬州的安危。金軍隨後調集精兵強將,準備打破宋軍的攔截,攻下廬州這個如今大宋的抗金中心。

  隨即,金軍猛攻安豐軍駐地,以奪取廬州外圍的最後一個屏障。

  負責守衛安豐軍軍堡的是原張俊部下的王德,他是已經過世的八字軍王彥的長子,也是抗金名將。

  前鋒金軍先是大舉圍城,王德令部下大開城門,學了一回空城計。不少部將擔心此計傳遍天下,會不會給金軍識破,但王德卻執意如此做。結果,金軍看到大開的城門,疑懼萬分,不僅不敢進內,反而向後退了十里重新紮營。

  王德立刻命自己的部將出兵衝擊金軍大營,金軍大敗,再次退兵十里。

  等到夜間,天氣變壞,濃雲密布、風雨交加,勇將劉合帶數百名敢死隊襲金營,用強弓勁弩狂射一通,並以火箭焚燒金軍營帳。金軍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無法看見襲擊的宋軍,頓時大亂、自相混戰,不得不大敗再退二十里。

  兀朮正在後面正帶著騎兵清剿騷擾金軍後路的宋軍,聽到前鋒戰敗的軍報,氣的大罵前鋒無能,親率部下晝夜兼程趕來攻城。他手下的決勝軍士兵身披重鎧,用鐵鉤甩上城頭,攀著城牆魚貫而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