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著遠方的金人正在忙忙蹈蹈的夯實地面,大家都覺得有趣,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守將孟珙指著被整的灰頭土臉的金兵笑道:“還是虞相厲害,一招‘挖地’,就把金人搞的如此狼狽,已勝過十萬精兵。等他們來到城下,怕是還要些時日,而我們不過是多用了些勞力而已。”

  “的確,剛開始虞相要百姓挖地的時候,大多數人還不是很理解,現在看來,這一招實在是絕妙。”李若水笑了起來,捋了捋自己花白的鬍鬚:“看著金兵現在的狀況,再聽聽百姓們的歡呼,實在是沒法讓人心情不愉快。現在,金人只怕是在跳著腳,大罵奸猾透頂的虞允文!”

  城頭上的人全都大笑起來,太子感慨道:“難怪金人會那樣的害怕虞卿返朝,實在是您太過厲害,金人怕極了您的計謀。”

  “太子殿下、眾位臣工都不要過於誇獎我了,這不過是突發奇想而已。能夠有這樣的奇效,是百姓們的努力,周圍數十里路寬度的地面要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挖成這樣,百姓們受累了。”虞允文謙遜的回答,他仔細看了看遠處的金兵,淡淡的說道:“金人大軍已經匯集,臨安被完全包圍。他們不會輕易撤軍的,我們要準備苦戰。”

  “願聽大人號令!”

  連太子和大臣們在內,城頭上的所有軍民齊聲回應。

  那些深溝並沒能難住越國王兀朮多久,沒到三天,他就下令金軍將臨安周圍的沒能逃掉的大宋百姓全部抓來,一下子弄來了七、八十萬人。

  然後,金軍在百姓們的一條手臂上綁起繩子,將幾十個串成一串,逼著他們運土填溝。不少百姓因為反抗被殺,或是被金人毒打致死,臨安城下,未等兩軍交戰就已是一片血海屍山。

  憤怒的臨安軍民在城頭上喝罵,但想出城營救百姓的宋軍卻被金軍箭雨封鎖,無法實施援救。

  好在,臨安軍民挖的深溝實在太多,金軍花了近半個月時間,才填平了九座城門前寬達數十米的深溝,壓實了地面。

  越國王兀朮出於對虞允文的欣賞,也是不想進攻這樣一座做好了血戰準備的堅城,便首先派人到城下勸降,許諾如果臨安投降,他絕不追究過往之事,將以王爵封賞,也保證不傷害臨安軍民。

  得知兀朮派人勸降的虞允文根本沒有讓金軍使者進城,來到城頭直接回答:我不是張邦昌,別說是王爺,就是封我做皇帝,我也沒興趣給你們當傀儡。那樣的日子太難熬,也不想讓人在後面戳我的脊梁骨。

  虞允文的話,引起了旁聽軍民的一陣笑聲。

  隨即,不甘心的兀朮又派出大宋的降將前來勸降。

  看著下面的身著金軍將領服飾的人,虞允文心裡著實有些不是滋味,因為這個人他不僅是認識,而且非常熟悉:來的居然是黃河邊抗金時的副將時俊!

  時俊當年跟著張俊到了宗澤老將軍的手下,後來以軍功升任處置使,並負責應天府的守衛。在大宋各軍被迫放棄淮河以北、南下救援天子趙構的時候,他留守應天府。

  後來,應天府被金人攻破之後,時俊率軍退到了淮河以南,組織義軍繼續抗金,在大宋朝野的名聲不弱。

  宋金和議之後,時俊的部下被收編、軍職也被朝廷解除,從此再無消息。

  誰知道,時俊竟然是投降了金人,而且因為他是虞允文舊部,很得兀朮的器重,立下了不少功勞。此次攻宋,也跟著兀朮的大軍來到了臨安。

  看到虞允文一臉震驚的盯著自己,時俊羞愧的低下頭,單膝著地:“未將時俊,見過虞大人。”

  “不敢,將軍如今已經是大金高官,本相哪還敢受你的禮。”虞允文壓下了內心的震驚和酸痛,冷冷的拒絕了時俊的敬禮。

  “虞大人,我知道您無法原諒我投降金人,但我降金的確是事出有因。”時俊抬起頭,衝著城頭大聲喊道:“虞大人,你知不知道,杜仲將軍他們已經全都不在了!當初黃河邊的人,只有我和宇文大人還活著。我們為了大宋拋家棄子、不顧生死,可大宋朝廷是怎麼對待我們的?難道,我們都要為朝廷全部盡忠,才能算是忠臣嗎?”

  “我從未要求你們必須為大宋獻出生命,這點連我也沒做到。”虞允文的臉上現出了黯然的表情,輕輕搖搖頭,但話語一轉,指著時俊冷冷的質問:“你對大宋朝廷不滿,難道就忘了自己是個漢人、能夠背叛自己的祖宗了嗎?看看你自己,就算你現在穿著金人的服裝,可你還是個漢人。你身邊倒下的百姓,都是你的同族,是曾經生你養你的父老鄉親!你就這樣無動於衷地看著他們倒下,還有什麼臉還站在這裡!”

  “大人,我一直記著您的話,一直在堅持抗金。可大宋不僅是收編我的部隊,還要暗中除掉曾經追隨過您的人,我是被他們逼的沒辦法,才投降了金人。您為大宋做的再多也沒用,等危機一過,那個慣於殺害忠良的昏君趙構能放過您嗎?您忘了當年的牢獄之災了嗎?還有韓世忠將軍、岳帥的下場,您難道都忘了嗎?”

  “大宋朝廷是幹了不少荒唐事,我也很恨他們的無情無義,恨他們的愚蠢。但我絕不會投降金人,絕不會去和一幫子殺人狂、濫殺無度的惡魔為伍,你不必勸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