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金兵撤退之時,老將种師道曾向皇帝請求,領本部兵馬追擊,趙桓不許。

  哪個的意見也沒聽,趙小官家趙恆就直接下旨,以重兵屯集在京師附近,消耗糧草和物資為由,將勤王大軍全部拆散,趕他們回各自的駐地。

  老將种師道因憂國憂民而病倒,被迫上書請求去職,皇帝乘機以救援河陽為由,任命李綱為河東、河北兩路宣撫使以接替种師道,藉機強行把他趕出朝廷。

  李綱開始意識到是有人在故意排擠他,不願就職,便對趙小官家陳述:“臣是個文弱書生,並不懂得戰場指揮,這次卻擔任軍隊的統帥,萬一失機,會有誤國事。”

  但趙桓就是不准,李綱這才明白是皇帝要趕自己走,如果堅持不離開朝廷,怕有不測之禍,李綱只有受命出兵。

  臨走之前,李綱又向皇帝請求,下撥軍需銀絹錢各百萬,但朝廷最後只給了他二十萬。

  將軍杜仲擔心李綱等人的安全,自請隨行。

  小皇帝樂得主戰之人全部滾蛋,立刻同意,順便把原親征御營司的那些幕僚也一起趕出了京城,逼著一群文官上了前線。

  等李綱到任後,便招來士卒、百姓進行訓練,修整武器、兵甲,做迎戰的準備。可趙小官家又對他什麼都進行限制,下詔解散他招來的將士。甚至派出太監監軍,架空李綱,使他的宣撫使徒具空名,沒有了節制手下軍隊的權利。

  最後,在李綱準備援助河陽之時,朝廷故意不給他充足的兵力,只給了一萬二千人。這些人還是陸陸續續趕到戰場,卻又下令催促他儘快馳援河陽,還讓監軍的太監強迫李綱親自出征。

  李綱是個文官,根本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而且權力被架空,無法指揮軍隊。

  結果,李綱所部被占有絕對優勢的金軍擊敗,三萬主力被消滅殆盡。李綱在隨他赴任的杜仲將軍的拚死保護之下,僅以身免,從戰場上脫身。

  可憐杜仲將軍、還有那些參與守衛京師的幕僚們,守汴京的功勞還沒有被朝廷認可,什麼封賞都沒有,卻因為趙桓的胡鬧,白白的搭上一條性命,還落了一個“無能喪師”的名聲。

  河陽因糧盡援絕,不久被攻破,粘罕勸誘守將王稟投降。王稟寧死不降,直接回覆:“以死報國,頭可斷、腰不可屈!”

  王稟被金兵亂箭穿身而亡,其部屬都戰死城中。

  趙小官家聽到河陽失守的消息,立刻以李綱“專主戰議,逡巡不前、喪地失師”為由,將李綱免職、奪其兵權,先貶斥建昌軍看管。還沒等他走到一半,趙桓隨後又下旨意,將李綱轉夔州安置,無赦旨不得回朝。

  趙小官家趙桓保家衛國沒本事,玩起忠臣來倒是本領不小,一著接著一著,硬是把李綱給折騰慘了。而且專一破壞他的名聲,簡直是想把他逼到身敗名裂的地步。

  好在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皇帝越是折騰李綱,百姓就越認為他是大大的忠臣。

  雖然李綱在河陽戰敗,但他的威望不降反而一直上升,這點皇帝也沒辦法,只好把李綱趕的遠遠的,免得他又在皇帝的耳朵邊吵吵著準備打仗。

  第七回 求投降斥退賢良 毀長城北宋滅亡5

  第五節

  由於李綱大人被趕出京師,一家人當然就得跟著離京。虞水靈卻執意要留在汴京城等待父親回來,李夫人再三勸解,執拗的小水靈就是不肯和他們一起離開。

  沒了辦法的李夫人,只好把水靈託付給了尚未被撤掉職務的張叔夜張大人,請他代為照顧水靈。

  此時的汴京早已是混亂不已,除了荒唐皇帝和那些奸佞之外,聰明一點的都意識到金兵如果再次南下,城破、國亡的結局就在眼前。有能力的都紛紛離城逃命,幾個月的時間,汴京城中就少了數十萬百姓。

  李佩雲和魏長風的家人也決定南下避過兵災,三個好朋友只有灑淚而別,不知道何時才能重見。

  金兵來的時候迅速,撤回黃河北岸之時卻是慢的出奇,在黃河岸邊磨磨蹭蹭,一直撤了快兩個月,還沒有撤完。

  宋朝君臣只求平安渡日,也不敢前去催促。

  等到靖康元年十二月中旬,大金西路軍在攻克河陽之後,分兵橫掃黃河沿岸,很快渡過了黃河。

  金兵的東路軍見勤王大軍已經離開汴京了較遠的距離,一時無法返回,而且西路軍已經逼近汴京,便撕毀和約,再次南侵。斡離不集重兵一舉攻克河北重鎮真定府,擺出了打算滅亡大宋的樣子。

  直到金兵再次南侵,趙小官家趙桓還是一心只想投降,唐恪、耿南仲等主和派乘機排擠主戰派。

  聽信讒言的趙桓罷免吳敏、徐處仁、許翰等主戰大臣,將他們全部貶斥離朝,起用唐恪為相。主戰派被基本排斥一空,只有張叔夜等老臣暫留京城,也沒有了職權,只能在家呆著,連上朝的權利都被剝奪。

  老將种師道聽說朝中變故,悲憤之下病故,其部下全部潰散,汴京又失掉一個強援。

  主和派終於完全控制了大宋朝廷,君臣們這下不怕有人再提議對金作戰了,一心一意等待金軍到來後求和。根本沒有認真安排戰備。

  金軍未遇太大的抵抗,便順利向東京汴梁前進。

  金主吳乞買的龍翔軍暫時沒有渡過黃河,而是留在真定府守衛金兵後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