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小官家趙桓沒了辦法,只好自己去見太上皇,求趙佶將蔡絛交給李綱處置。太上皇被逼無奈,只好交出蔡絛,覺得丟了自己的面子,心裡恨死了為國為民的忠臣李綱。

  因為金人攻城甚急,李綱沒時間再管蔡絛的事,只將他關進了大理寺獄,準備守城成功之後處置。卻沒想到,他不久就被免去官職,再也沒機會處置蔡絛。

  李綱等主戰派大臣和汴京軍民對大宋是忠心耿耿,但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雖然抗金的戰事還算是順利,可是膽小、怯懦的趙小官家趙桓卻根本就沒有守土、衛國之心。他一心妥協退讓,幻想金兵得到了錢帛之物後就會撤退。

  在主張議和的大臣李邦彥、張邦昌等人的支持下,為了不讓守城的軍民發現,趙桓悄悄的派李梲、鄭望之潛出城牆,前往金營,並許諾增歲幣三、五百萬兩,犒軍銀三、五百萬兩都可以,還命他們帶去黃金一萬兩和酒果等,送給金人元帥斡離不。

  金人眾將領見汴京軍民十分頑強,汴京一時難以攻克,也很擔心自己的兵力不足,攻不下汴京反而折損了太多的兵力,正在苦惱,卻在此時接到了宋朝趙小官家求和的要求。

  身為主帥的斡離不便再次施展“以和議佐攻戰”的策略,同意大宋的求和之請,向大宋獅子大開口提:要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等各萬匹、絹帛百萬匹。還要以親王和大宋丞相作人質,以保證協議的履行。

  李梲、鄭望之等回城復命,為相的主和派李邦彥、張邦昌等主張接受金人的全部要求,讓他們先退兵再說。

  畏敵如虎的趙小官家趙桓急忙召集眾臣,假惺惺的告知大家他不忍心看到無辜百姓送命,為百姓計決定與金人和談,商量派誰為使者去金營正式議和。

  李綱被皇帝從城頭上召了回來,原本以為是商量守城之事,卻意外的聽說皇帝已經派人去過城外金人軍營求和,差點兒沒給懦弱無能的皇帝氣死。堅決不同意在這種大軍壓境的情況下,與金軍議和,要求抗戰到底,決不能辜負無數軍民的心血。並建議理當借和談之機拖延時日,等待大兵四集,再打敗金人。要和談,等金兵被打退了之後再談!

  因李綱氣憤之下不顧禮儀、言辭激烈。趙小官家勃然大怒,以李綱“違逆君父”的罪名,下旨罷免李綱擔任的行營使一職,同時以和議將成、無需再戰為由廢掉李綱主持的親征御營司。

  罷免李綱之後,趙小官家再和眾臣商議派人質之事。

  第七回 求投降斥退賢良 毀長城北宋滅亡3

  第三節

  當時,趙桓異母弟康王趙構也在朝中,聽得金人要求以親王為質,便主動請求出使金營。

  皇帝趙桓因父皇喜歡幼弟,怕太上皇擔憂過度,而且兄弟之間的感情還算不錯,出於對趙構安全的擔心,執意不許。

  大宋有一個比較好的傳統,那就是雖然親王和宗室往往不能參與政務,但地位崇高,皇家也講親情。除了開國的兩位皇帝有“燈下斧影”的千古之迷,宋太宗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登基逼迫兄長之子以外,其他各代雖然也發生過爭位之事,但卻都沒有造成很惡劣的後果。大部分做到了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比起其它朝代應該是好多了。

  趙佶父子也繼承了這個傳統,互相之間感情還算是不錯的,趙桓對自己的異母弟很是疼愛,不願意趙構去金營為質。

  趙構此時還算是有擔當,再次肯求趙小官家:“金人兵臨城下,勢大難制,如今定要親王以為人質。臣為皇子親王,多年受國家奉養,豈能在這國難當頭之時顧惜自身!社稷為重,天下為重,為宗社計,臣願前往金營為質。”

  趙小官家無奈,只得派康王構為軍前計議使,並命令宰相張邦昌為副使,出使金營,並囑咐他們將李綱去職一事通報給金人,藉以向金人表示其議和、投降的巨大決心。

  看到大宋朝廷果然如約送來親王和宰相為質,又聽到了李綱去職的消息,不知是什麼感受的兀朮只說了一句:“大金攻宋,成就不世偉業,最大的功臣應是大宋皇帝,而非我大金眾將。”

  李綱被免職的消息再一次震驚了整個汴京城,現在金兵仍然圍城未退,雙方還在進行攻守之戰,在這種情況下免去主持戰事的李綱職務,皇帝簡直是瘋了!

  最早得到消息的太學學子在陳東、張行華、費行雲等人的帶領下,再次來到宣德門,投書要求皇帝重新任命李綱主持戰事,並要求罷免張和議的李邦彥、張邦昌等人。

  可是,鐵了心要投降的趙小官家趙桓竟下令內值禁衛抓捕太學學子。但剛剛從城頭上下來的禁衛們不願意傷害這些為國為民的太學學子,只是攔在宮門之前,並沒有動手。

  此時,無數百姓聽到消息已經趕來,數十萬人圍聚在皇宮之外,堅決支持太學學子們的要求,並請求皇帝接見,否則軍民決不罷休。

  在趙小官家拒絕接見宮城外的軍民之後,憤怒到不計後果的百姓砸碎宮門前的登聞鼓,沖開宮門,打死、打傷攔阻的宦官幾十人。

  內值禁衛在一邊旁觀,並未插手,百姓們自然也沒有傷及他們。

  正好百官散朝,還不知道皇宮外面出事的李邦彥從宮中出來,被認識他的人看到,百姓們一擁而上,向他扔出一堆亂石,將他打的頭破血流。其他幾名主和大臣,被嚇的躲在宮中不敢露面。直到皇帝答應接見幾位太學學子領袖,聽取大家的意見,百姓們才放過了被打的半死的李邦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