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旁觀的太學生們倒是很佩服這位御史中丞秦大人的膽量和勇氣,雖然政見不同,但就憑今天的作為,至少秦檜還算得上個好男兒!讓人心生敬意。

  “會之兄,謝謝!”虞允文終於收下了包裹,深深的向眾人一禮:“謝謝大家前來相送,請大家幫助諸位大人,保住汴京,保住我大宋。諸位請回去吧,我這便起程了,後會有期。”

  “請大人放心,我們會的,祝您一路平安!後會有期。”

  第八節

  時間很快就到了七月,大金的內鬥終於有了結果。

  不出虞允文所料,已經被策立為“國師”的兀室應金主吳乞買之邀,出燕山府為戰死的金軍士兵祈福。

  儀式正在進行的時候,兀朮率精兵突然出現,將兀室一派的人全部擒獲。吳乞買下旨讓一直被關押的斡離不官復原職,並重新掌控東路軍,在安排好了燕山府的一切,這才要正在太原的粘罕回燕山府。

  粘罕回到燕山府之後,金主很快做出了決定,下旨以兀室"不敬神靈"之罪,免去他剛剛得到不久的“國師”之職,其女真祭司的身份也從此消除,女真人神權和政權的爭鬥終於決出了勝負。

  內鬥結束之後,金主吳乞買壯士斷腕,將自己參與了此次爭鬥的二子的官職全部罷免,並趕回女真人舊地守衛祖靈之地,不得命令不許離開駐地一步。

  金主吳乞買如此果決,震攝了大金上下,從此無人敢挑戰他的權威,女真人再次團結成一體。

  得到女真內鬥結束的消息,張叔夜、李綱等人意識到大金很可能會再度南下,上書朝廷,要求儘早備戰。

  但平庸的趙小官家趙桓根本沒有處理政務的能力和經驗,對忠臣們的良言也聽不進去,對總是在他耳邊吵吵防備金人、準備打仗的這些主戰大臣厭煩的要命,反而親近原蔡黨的一些佞臣。

  不過,金人可不會管大宋朝廷內部的鬥爭,他們知道了也只會叫好。九月,做了充足準備的金人再度南侵。

  東路金兵由於上次在黃河岸邊吃了沒船的大虧,此次早已準備好的數十艘大船,大軍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就自黃河北岸南渡,汴京城已危在旦夕。

  此時,汴京城軍民眼見國破家亡的慘劇已近在眼前,在太學學子陳東、張行華、費行雲等人的率領下,來到皇宮前聚會,上書朝廷要求皇帝重用李綱等主戰派主持軍國大政,並詔回已經被貶斥出京的虞允文。

  懦弱的趙桓見汴京軍民已是群情激憤,如不答應,只怕會激起民變,不得已才同意原任太常少卿的李綱為兵部侍郎,傳旨召回虞允文。隨即又任命李綱為尚書右丞、東京留守,並授親征行營使,兼任御營京城四壁守御使,與吳敏等主戰大臣共同負責守成重任,部署京城的防禦。

  李綱領命後,以為皇帝已經下了堅守的決心,便去和幾位大臣匯聚,商量守城的事宜。

  誰知第二天一早,還沒到入朝的時間,突然有護衛皇宮的軍官來報,說有人看見皇帝的車架都已準備妥當,所有後宮妃嬪也收拾好了,似乎是想逃跑。

  李綱大急,連忙叫上幾位主戰派大臣趕往皇宮。

  此時,趙小官家趙桓的車駕正準備出發,卻被李綱等人強行攔下。

  李綱攔在皇帝的乘輿前面,大聲對皇帝說道:“陛下現在出逃,萬一被金人知道,在野外大宋的兵馬根本難與金人精銳的騎兵爭鋒,陛下就會成為金人的俘虜。”

  優柔寡斷、反覆無常的趙小官家給李綱說的面紅耳赤,不敢強行離開,只好推說:“是禁軍想離開汴京,不是我的意思。”

  李綱等雖然知道皇帝這是在推卸責任,但誰又能和他爭議?!只得追問道:“禁軍大部分士卒的家人都還在城中,就算現在他們願意南下,萬一他們中途反悔,不願再隨陛下南下,誰來保護您?當年唐明皇的前車之鑑猶在眼前,陛下不可不查。”

  趙恆心中害怕,深怕李綱所說成為現實,閉口不言。

  見趙小官家口風鬆動,李綱便轉到隊伍的前面,大聲問禁軍將士:“你們現在是想死守京師,還是願意扈從陛下出巡?”

  將士們實際上並不願意丟下京師逃走,這城裡還有他們的家人骨肉,聽李綱這樣問,便齊聲回答:“我等皆願意死守汴京!有死而已。”

  趙桓見士卒們皆願留下,自然也不敢再強迫他們隨自己逃跑,只得下令留在宮中。

  李綱和副手吳敏為振奮士氣,和李綱一起拉著趙小官家趙桓登上皇宮正門宣德門,向已經聚集到門樓前的百官和將士們宣布固守,並以皇帝的名義,下令勉勵城中軍民。

  將士們感激流涕,都高呼萬歲,向皇帝行禮拜祝,下決心保衛汴京。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重建汴京城之時,由於前面的五代十國時期經常發生國都被圍,最後導致國家滅亡的故事,所以十分重視汴京的防禦。

  在建設汴京之時特地在城牆上設計了多處專用於守衛的墉堞、樓櫓等,城牆也曲折、蜿延。汴京城的防禦為當時之冠,多年來朝廷一直重視對汴京城的維修,防禦能力大大加強。

  蔡京當政之時,認為汴京城外形太不美觀,反正大宋承平日久,要那麼強的防禦幹什麼?!將大部分防禦設施破壞,並將城牆多處改直,完全破壞了城牆的防禦功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