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檜天生一個玲瓏心,如何不知道虞允文擔心的是什麼,但他倒也不怕,張覺內附已成定局,多結交一個朋友總好過多一個敵人,誰知將來張覺能做到什麼地位:“張公子既然是虞大人同鄉,大家一起聚聚便是,請公子同行如何?”

  “多謝了。”張義向諸人作了環揖,大家一起找地方談心去也。

  大金很快得到了平州叛亂的消息,朝野震驚,失去了平州,大金也就失去了南下的通道,如何不著急上火。

  此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已經去世一年多,新繼位的金太宗吳乞買(漢名完顏晟)為金太祖親弟。

  按女真人的習慣,繼承人必須上戰場顯示自己的能力,他自然也是從軍多年的大金名將,建功立業的雄心,他並不比自己的哥哥完顏阿骨打少多少。

  金主吳乞買立刻下詔布置討伐張覺,隨即發出繳文,告知平州軍民,聲稱“今只坐首惡,余並釋之”,保證只要軍民投順,決不追究平州軍民。

  但此時的平州不僅僅是原平州的居民,還有從幽雲南部被劫掠北上的百姓,他們已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恨透了金人的狠毒,會被金人欺騙的並不是所有的幽雲漢人。

  大金很快以原錦州守將闍母帶兵先期進剿平州,大將斡離不也親率金軍精銳騎兵星夜進發,直奔平州。

  平州軍民此時上下同心,在泰寧軍節度使張覺的率領下加強戰備,早已做好的與金人對抗的準備。

  大戰開始,平州軍先在外圍故意敗退,然後依託平州境內多變的地形,層層阻擊金軍。

  經平州與金軍雙方多日激戰,金軍前鋒大敗,被迫退回錦州,平州危機暫解。

  第九節

  泰寧軍節度使張覺初勝之後,立刻向大宋朝廷告捷。

  大宋天子趙佶大喜過望,覺得自己能力排眾議,實在是魄力非凡,馬上下詔賜予張覺敕書鋯命,大大加封張覺及其部下,並犒賞平州軍民。還賦詩一首《寄平州》:“首赴勤王役,功成業敬天。平州名立地,喜淚化成川。永作歸宋想,哪怕地處遠。中興須再舉,寄語慰心泉。”

  整個平州都沉浸在戰勝金人的興奮與喜悅之中,在初勝的情況下根本沒考慮到金人還會有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對金人可能的偷襲毫無戒備。

  張覺本身是個文人,因遼亡之時的混亂方才能領一州兵馬;投金後,也是因為金人崛起太快,沒有足夠的官員,才封他為南京留守,掌管平、營、灤三州軍政大事,他本身並無太高的軍事素養,在大勝的喜悅中疏忽了對金人再次進攻的防備。

  就在此時,率騎兵曰夜兼程的金軍大將斡離不已經到達平州外圍,潛跡至張覺所駐的營州城外,乘著夜色以迅猛之勢發動了突然襲擊。

  猝不及防之下,平州軍訓練不足的弊病顯露無遺,立時潰散,金軍輕鬆攻陷營州,並俘獲張覺家人。

  張覺孤身突圍之後,倉皇西逃於郭藥師軍中,然後被常勝軍送往燕山府藏匿。

  金軍遂移師圍攻平、灤兩州,灤州守將張忠嗣和張敦固獻灤州降金,並將平州叛亂說成是大宋暗中煽動所至。

  金人又在此時抓獲了南逃的大宋天使,得到了大宋天子賜予張覺的御筆金花箋手詔和敕書詔命,手詔中還有大宋皇帝趙佶所書“吾將與汝滅女真”之語。

  金人這才知道宋人違約背盟的行徑,震怒的金主吳乞買恨的咬牙切齒,堅定了攻宋的決心。

  氣憤之下,金軍重兵圍困平州城。

  為儘快解決平州叛亂,斡離不遣張敦固與金使入平州勸降,結果平州軍民群情激奮,打動了前來勸降的張敦固,他毅然帶領平州軍民繼續抗擊金兵。

  差點兒給堅強不屈的平州人氣瘋了的斡離不,調集重兵將平州死死圍住。

  半年後,平州軍民死戰到底,無人能夠生還,平州城被斡離不荑為平地。

  在鎮壓了平州反金起義之後,金人派特使前往燕山府,要求交出平州反叛的領導者張覺。

  宣撫使王安中自知事關重大,緊急上報朝廷請示處置。

  大宋天子趙佶不知是出於維護自己的尊嚴、還是真的在意張覺的忠心,下旨要宣撫使王安中將張覺妥善隱藏。然後,偷偷搜尋與張覺相貌酷之人,將其人頭送交金人以了結此事。

  但金人所派的密諜早就找到了真正的張覺,金人立刻指責宋人欺哄自己,這個人頭是假的,並指出張覺早已改名。威脅說如果不交出張覺,他們將打下燕京自己來搜。

  大宋偷雞不著,反給金人抓住了小辮子,更加坐實了金人所認為的大宋不可信的認識。

  憤怒之極的金人隨即遣使大宋,嚴厲譴責宋朝違約、背信等等無恥行徑,並要求大宋立刻交出張覺,否則金人決不肯善罷甘休。

  這下,在對外關係中多次失信棄義的宋人再也無法抵賴,束手無策。整個朝廷亂成了一鍋粥,只知互相指責、甚至漫罵。

  被金人的威脅嚇慌了手腳的天子趙佶自知理虧,從支持張覺反金歸宋的堅決,一下又變成了提心弔膽,深怕金人藉機發難。

  事到臨頭,不敢承擔背約責任的大宋朝廷,在金朝強大的壓力和兵鋒的威脅下,早就忘記了平州軍民所付出的重大犧牲和慘痛代價,也把當初對張覺的獎賞拋在了腦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