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小趙皇帝帶領部隊到來。許翰帶領將軍們來迎接小趙皇帝一行。在將軍們行了禮後,小趙皇帝說:“大家行軍也累了,早一點休息吧!”其實連續的急行軍,就與現在坐車一樣,雖然不需要自己走,一路的顛簸,人體也要不停的上下運動,還是很勞累的。

  吳革與許翰就去安排站崗巡邏的事情去了。

  又走了一天,就到了大山的腳下。見天色不早,乾脆早早休息。第二天,翻阿拉山口。

  吳革和他原來走過這個地方的將士,都把棉衣拿出來,準備好。他們翻阿拉山口的時間,山上的積雪,簡直無法行走。積雪到了馬的大腿。戰馬也十分艱難地行走。騎在馬身上的將士,享受著寒風呼呼地呼嘯。人只能趴在戰馬的身上。

  第二天,原來南面翻山的將士也知道上山很寒冷,到了半山上就穿上棉衣。那些原來翻阿拉山口的將士,則到了山下就穿上了棉衣。上次的寒冷在他們的記憶中太深刻了。

  上了山口,風還在呼呼地吹,已經沒有上次寒冷了。山上道路上的積雪也化了。只有那很高的山上積雪沒有融化。可能到了夏天,山上的積雪也不可能化了。

  下了山,全軍歡呼起來,都脫掉棉衣。再繼續走路。小趙皇帝想起毛主席的詩:“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經過嚴寒,更顯示出溫暖氣候的舒適。歡呼,就是與“盡開顏”的道理是一樣的。

  下了山,朱慎就問小趙皇帝:“聖上,您上次說的極北地方的土地,除了石油,金銀銅鐵錫。還有沒有其他用處。比如雪山就沒有多少用處。”

  小趙皇帝說:“你聽說過洪水朝天的故事嗎?”

  朱慎說:“聽說過,誰把它當成真事情!”

  小趙皇帝心裡想:現代說的溫室效應,當然把造成這一切的事情算到人類自己的頭上。我們可以假設在遠古,也有一次高山的冰川融化了,南北極的冰雪融化了。這些融化的水增加了海平面的高度。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低矮海拔高度的沿海平原,被淹沒了。遠古哪裡有什麼溫室效應?還不是發生了氣溫的極度變化!可能是南北極的磁極發生倒轉?那些古代的化石證明華北平原曾經有大象。就是溫度很高的證明。總之,突然的變化,我們大宋那麼多人到哪裡住?自己穿越前中國人口就有十三億。最高地位的當權者,一定要想到子孫後代沒有住處。要想辦法擴展自己民族的生存空間。不要自己的土地,自己的領海被人家占領了,無動於衷。

  朱慎說:“聖上,您在想什麼?”

  小趙皇帝說:“我就在想你說的這一句話,極北地區還有什麼用處?在遠古,我們居住的地球,突然氣溫升高很快,冰雪融化,海水上升,原來我們居住的地方被海水淹沒了。這些沒有用處的地方,還沒有淹沒,由於氣溫上升,就成了人類居住的好地方。假設我們的後代由於人口眾多。這些地方又不屬於我們,子孫後代沒有地方居住。地方是人家的,打又打不贏人家,講道理又講不贏人家。子孫後代只有自生自滅了。他們只有痛罵自己的祖先眼光短淺。”

  朱慎說:“聖上真是想得遠那!”

  小趙皇帝說:“可能一萬年也不會發生。可能明早上就發生,有誰知道自然變化的突然性呢!不能說想得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突然的變化有誰看得到?”

  朱慎突然想到小趙皇帝說的“地球”,就問:“聖上,什麼叫地球?”

  小趙皇帝知道自己說漏了嘴,就說:“哦。這是朕對我們居住的地方安的一個名字。”

  朱慎知道,自己的皇上,說他水平高嗎?太上皇說的,考秀才都考不上。說他水平低嗎?常常顯得水平高深莫測。不然自己怎麼會愛上他呢!

  到了彰八里城,在部隊行軍的大道上建立起了用樹木搭建起來的牌坊。這裡沒有竹子,就用樹木搭牌坊。牌坊上寫著:“歡迎統一大軍凱旋”。除了州縣文武官員前來迎接外,走到城市外,見老百姓也在道路兩邊歡迎。可以看出是有組織的,又像是老百姓自發的迎接。

  走到鄉村,老百姓也有擔水在路邊的,也有在路邊端著餅子的。

  小趙皇帝下了一道命令。除了水可以喝以外,其他東西,一律要給錢才准去拿。不能養成了部隊的壞習慣。

  又走了兩天,到達了高昌城。部隊,小趙皇帝帶去勘察邊界的部隊,糧食不夠了,就在高昌補充了糧食。

  高昌也扎著牌坊,老百姓也出城歡迎。官員也來叩見小趙皇帝和朱慎貴妃。

  到高昌,又走了三天才到瓜洲。時間已經是四月十八日了。

  朱慎說:“一路上,天氣還很好,只是來的時候遇到了大雪,翻山口的時候,寒冷得要命。現在在高昌晚上還很冷。”

  小趙皇帝說:“沒有聽高昌的王子說:這裡是‘早穿棉衣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晝夜溫差大。夏天天熱的很,冬天氣溫又低得很。我們不早點走回去,天氣就熱起來了。”

  朱慎說:“聖上真是會選天氣。你們去討伐金國的時候,氣候也很好。打西夏的時候,天氣也很好。後來打吐蕃的時候,天氣也很好。我們進軍大理的時候,簡直就像到大理藏南去越冬。氣候舒服極了。這次打東黑汗,打西黑汗,到漢北路,都是春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