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想起了,竹子也由於不硬,在火上燒過了就硬了。自己這鵝毛筆乾脆也在火上燒過。

  他叫一個宮女去拿一根蠟燭來點上。自己就在火上烤。那知道挨得太近,鵝毛燒著了。

  他搖搖頭,笑了。又拿起一根鵝毛,,把粗梗子先靠近火,有點焦了,再逐步離火遠一點。用手試了一試,鵝毛的尖端硬得多了。

  他再把鵝毛粗梗子尖端斜著剪了一刀。再試鵝毛筆的效果,寫了很久,筆還是沒有問題。只是隔一會,需要在碗裡蘸上墨汁。

  成功了!成功了!鵝毛筆成功了!只要肯試,只要肯想,總有成功的可能。

  正文 第八十八章 開闢稅源

  鵝毛筆成功了,小趙皇帝很高興。那些宮女不知道皇帝做的是什麼,看可以寫字,肯定是代替毛筆的東西。也要求皇帝她們試一下。雖然不算她們的功勞,她們跑來跑去也算有成績。

  小趙皇帝就把鵝毛筆遞給她們試,肯定與平時的毛筆不同。寫的方法,運筆的方法都不同。

  到用晚膳的時候,小趙皇帝問報紙辦公的地方找到沒有?

  劉桂香說:“地方也打掃出來了。我給上次通過了考試的姐妹們也寫了信,全部派宦官送到她們家裡去了。上面要求她們同意不同意都要給我回一個信。使我好作安排。招秀才做報紙編輯的啟示也貼出去了。上面是說的後天正式開始報名。”

  小趙皇帝說:“愛妃很有水平,行動也很迅速嘛!”

  小趙皇帝又說:“今天我與你們準備了一種新式的筆。一會用完晚膳,你可以來看一看,這種筆好不好。”

  用過晚膳,劉桂香就與小趙皇帝一起去看新的鵝毛筆。劉桂香把小趙皇帝給她的筆拿在手裡,說:“這就是筆嗎?怎樣用?”

  小趙皇帝就把鵝毛筆的粗梗子的尖端,伸到墨汁里,拿出來,在宣紙上寫起字來。

  劉桂香說:“這個東西才搞出來,聖上好像用得十分熟練了啊!”

  小趙皇帝說:“我剛才才試出來,可能試了幾次,當然就熟悉了。”

  劉桂香也接過鵝毛筆,開始在宣紙上寫起字來。只是長期用毛筆,動作有些笨拙一些。但是鵝毛筆的優點她還是用出來了:就是粗細一致,不需要象毛筆那樣運筆。

  劉桂香說:“這種筆好是好,也輕巧,只是沒有筆筒蓋住尖端,揣在衣服里恐怕要污染衣服。”

  小趙皇帝說:“走,我們馬上就去解決這個問題。”

  原來小趙皇帝看見皇宮的後花園裡面種有熊貓吃的那一種小竹子。他拿了一把小刀,也拿上鵝毛筆到後花園去。劉桂香也跟著。小趙皇帝用手摺了一根小竹,拿刀削去了兩端。細小的竹子內孔,剛好插上鵝毛筆的尖端。小趙皇帝又把鵝毛用刀削去,再削了一節竹筒,將鵝毛那一段塞進去,兩邊一插,就像現在的鋼筆了。取出來,再插進去,很方便,隨手揣到衣服里。

  小趙皇帝把這個筆掏出來遞給劉桂香。劉桂香說:“聖上,您真是一個發明家啊!”

  小趙皇帝說:“過獎!過獎!”小趙皇帝敢說自己是發明家嗎?肯定不敢,說過獎還是真的。在劉桂香看來,小趙皇帝還真真是謙虛了。不過,小趙皇帝知道自己僅僅相當於小學文化,所做的東西,都是做的自己看到的或者聽到的,算發明嗎?

  晚上,小趙皇帝在批奏章的時候,終於看到了王勇將軍所帶領的大宋軍隊的消息。

  王勇已經派人送出來消息,大宋軍隊已經占領了藏布路全境。在邏些,有一支部落軍隊偷襲大宋軍隊,被大宋軍隊將他們全軍俘虜。後來就沒有人敢於大宋軍隊打仗了。現在我們已經占領了屬於吐蕃的全部土地。到中江河谷很遠。軍隊走了很多天才到達。吐蕃的高山,士兵到那裡就出現頭暈的現象。還有個別士兵死亡。如果不是挑選身體強健的士兵,看來還不知有多少士兵會在高山死亡?邏些和中江河谷,氣候宜人,人在那裡沒有頭暈的現象。那裡也有很多可以開墾的土地。地方官員已經全部派出到位。解放奴隸的工作已經在邏些展開。由於我們打敗了一個大的部落首領,軍隊的開支還沒有問題。解放的奴隸,已經在藏布江,開始開墾土地,教他們漢語。邏些原來有許多唐朝的工匠,所以,在當地,老百姓對我們大宋朝廷也有大部分人表示擁護。奴隸們對大宋皇帝十分感謝。

  王勇希望今後朝廷多派漢族人到藏布江和中江的河谷開荒。改變這裡的人口構成的比例。統一民族的工作在這裡需要漢族人來融合。

  軍隊還需要在邏些多住一些,在邏些多開荒地,才能解決解放了的奴隸的土地。

  這裡沒有犁頭,盼望朝廷送一些犁頭來。

  小趙皇帝知道,犁頭,在青海路或者在秦鳳路還是可以買到的。於是小趙皇帝給青海路下了一道指示:

  “青海路:

  朕剛接到王勇從邏些傳回的消息,他們那裡開荒沒有犁頭。你們在接到本指示後。馬上買犁頭五千個,再買一些糧食種子,蔬菜種子,同時準備白銀十萬兩,一併送往邏些。

  朕同時指示王勇派人前來接運。”

  他又給王勇下了一道指示:

  王勇將軍:

  接到藏布路傳出的消息,朕甚感欣慰。請代朕向藏布路的全體大宋將士問好。你們統一吐蕃的進軍,將永遠載入大宋歷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