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個丞相都說,在少數民族地區,刻字不好看,應該取消了。

  吳敏說:“我們還有許多家庭沒有土地,或者人口多,土地少,朝廷可以叫下面登一個記,把這些人遷到邊疆去,給他們分配土地,把他們分在少數民族一起。”

  小趙皇帝說:“這也是一個辦法。他們到我們的驛站,可以拿縣裡的路條,沿途的住宿,吃飯不要錢,東西、小孩還可以由當地派大車送。這些人走了,當地需要救濟的人就少了。只要我們有一兩百萬人的漢族到邊疆。統一民族的事情就會大有成效。”

  徐處仁說:“少數民族學漢語的事情,我還想了一個辦法。我們歷來有服勞役的規定。原來遼國金國也不例外。服勞役是強迫的,我們可以抽那些家庭的青壯年服勞役,就是來學習漢語,學習農業耕作。他們也不用帶糧食,需要帶被蓋。在農閒的時候,由當地的駐軍派人教漢語,教耕作。沒有青壯年,其實大一點的小孩也可以抵數。小孩要長哦,他學了漢語,社會上經常應用,他還會忘了。”

  小趙皇帝說:“這也是一個辦法,要不了幾年,少數民族的會漢語的人就多了。只是老師,我們遼東、蒙古、西夏的老師最好是中原的人去教。大理最好成都府路的人去教。與相鄰的漢族地區的語言要一致。”

  小趙皇帝說:“我們今天議論的統一邊疆少數民族的辦法,李愛卿回去理一個條款,我們以後下發到下面去執行。”

  李綱說:“臣遵旨!”

  正文 第八十五章 籌辦報紙

  晚上,小趙皇帝繼續到崇政殿去辦公。

  第一份奏章是大宋住蒙古路的軍隊,從西北路(西遼)通過大同傳回的消息。大宋派蒙古軍隊向西北路進軍,已經到西北路,已經接受錢宏的命令,派駐各州縣。並與各地原西遼軍隊聯繫,派出了漢語的士兵做老師。現在西北路的社會秩序穩定。

  小趙皇帝在奏章上批示:“很好!要注意與原來的軍隊搞好關係。要教育我們的士兵,特別是做老師的士兵,對原來的軍隊的將士要和氣。”

  他又批上:“由於我們要安排西北路的被解放的奴隸,和今後要遣散的軍隊士兵,我們的軍隊在完成了占領各地方後,要與原來的軍隊一起,開墾土地,建立房屋。使解放的奴隸和遣散的軍隊一定不能流離失所。”

  第二份奏章是報告原來西遼的王爺,現在大宋的侯爺,已經到了京兆府。小趙皇帝批示:“京兆府的官員要關心耶律大石侯爺的住房,缺不缺什麼東西,幫助侯爺找合適的地點建侯爺府,讓侯爺能夠高興地在京兆府住下來。”

  第三份奏章是吳革將軍報告軍隊已經開始向高昌邊境前進。

  小趙皇帝批示道:“現在天氣比較熱,要早行軍,中午就休息。現在還不太急,要照顧士兵的身體。”

  在下一段,小趙皇帝批上:“原來的高昌回鶻的地方,朕建議今後叫西州路。這也符合歷史的叫法。”

  小趙皇帝知道,和平統一西遼、高昌,已經開始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自己就是指導、監督,使統一後,老百姓愉快的接受統一,使今後的邊疆,成為大宋穩定的地方。”

  六月十一日早朝。李綱出列報告說:“臣理了一個關於加快邊疆民族統一的意見,請聖上審查:”

  為了加快邊疆各少數民族的統一融合,朝廷特提出如下意見供各地執行。

  一、鑑於漢族地區人口密集,許多家庭沒有土地,還有的家庭人口多土地少。而邊疆地區地廣人稀。各縣要進行登記,讓沒有土地的土地少的家庭到邊疆去,由國家分配土地。

  沿途,憑縣的證明,各驛站要安排好住宿、吃飯問題。各縣要用大車送他們到邊疆去。

  二、那些流放的犯人,要派到邊疆去,由軍隊監督開荒。判刑五年以上的犯人,五年滿就可以安排到邊疆居住。不再服刑。

  那些判死刑的犯人,不再行刑。一律到邊疆由軍隊監督開荒。八年後即予以釋放,今後將安排到邊疆居住,允許他們帶自己的家屬同行。

  到邊疆的犯人,臉上不再刻字。

  三、邊疆的少數民族,那些家庭沒有人會說漢話的,每年需要服勞役。所謂勞役,就是學習漢話學習農業耕作。由於內地的教師到邊疆不容易,這個事情由各地軍隊負責,教漢話,教農業耕作。

  國家提供食宿、按學習天數付工資,使邊疆的老百姓願意來學習。

  現在的主要方向是遼東、女真地區、蒙古地區。

  小趙皇帝問:“有沒有不同意見?”他見等了一會,沒有大臣出來說話,就說:“意見很好!既然沒有不同意見就下發各地執行。不過朝廷今後要適當劃分哪些地區,到哪些地方。下面執行就有方向,要本著就近的原則去安排。”

  接著就通報了幾個消息:

  一是,大宋住蒙古軍隊,已經派兵到西北路駐軍。二是,耶律大石侯爺已經到京兆府。三是,吳革將軍已經帶領軍隊向高昌前進。同時讀了皇上的指示。

  最近,朝廷都是好消息,比小趙皇帝剛當皇帝的時候輕鬆多了。即使要爭論的,也是今後治理國家的政策上的爭論,總體是輕鬆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