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下面的大臣們也笑起來:“是啊!全靠皇上的英明偉大正確的指揮。當然大臣們強迫皇上接過太上皇的皇位也有功勞。”

  小趙皇帝想,我可不能培養一幫吹鼓手。就說:“是呀,這也算一條。”明顯地是要切斷吹捧的路,讓大家繼續討論。

  丞相吳敏出來說:“臣看,除剛才說的有皇上的英明偉大正確的指揮外,還有皇上製造出來的良心炮,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以前只知道火藥是拿來做藥的,石灰是拿來搞建築的,那裡知道火藥可以拿來殺敵人,石灰可以拿來殺敵人。皇上用石灰火藥制出來了白炮彈、黑炮彈,手榴彈。用眼鏡製造瞭望遠鏡。用布殼製造了話筒。試想一下,沒有這些東西,還是皇上的英明偉大正確的指揮,仗能夠順利地打下去嗎?即使很順利,也不可能這樣快就消滅了東路軍西路軍,恢復國土,滅亡金國西夏,進軍吐蕃。聖上班師回朝,又製造出來了馬車,試驗爆炸石頭,製造出來熱氣球。從來都說神仙才能在天上飛,我們的軍隊可以在天上與地下的敵人戰鬥,這是一個什麼戰鬥的場景。我們要總結,就需要在這方面去總結經驗,好留給子孫後代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啊!我們的軍隊可以在天上與地上的敵人戰鬥了?”那些還沒有聽說的大臣十分吃驚。

  有個大臣說:“我們的聖上真是神仙一樣的人物啊!”

  小趙皇帝聽吳敏已經轉到自己需要的議題上來了,感到很高興。一聽,有人說“我們的聖上真是神仙一樣的人物啊!”嗯,不能讓這些人走向了造神的路子。自己需要來把議題引向正確的軌道。

  小趙皇帝說:“吳丞相說得很對如果我們沒有良心炮,沒有白炮彈、黑炮彈、沒有望遠鏡、沒有話筒,我們的仗能夠這麼快就打出這樣好的成績來嗎?我們要總結,就需要從這方面去總結。總結好了,要爭取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從那裡來談起呢?”

  “朕就從我們華夏民族的祖先說起吧。韓非子說:在上古,我們的祖先有個人叫有巢氏,發明了造房子。大家就推舉他做了首領。我們的祖先燧人氏,發明了用燧木鑽木取火,大家就推舉他做大王。易經上說:神農氏發明了種莊稼,開始嘗百草,用醫藥。皇帝的老婆發明了養蠶織綢緞,皇帝,堯舜制定了國家制度,倉頡發明了文字。周圍的民族。看見我們這個民族,住的是大廈,穿的是華麗的綢緞,就給我們一個華夏民族的稱號。由於我們祖先這樣重視發明創造,直到現在,我們還領先於周圍的民族,我們還是比他們先進的民族。”

  “可是到了後來,我們民族就沒有以前重視新的發明創造了。老子說發明創造是奇技淫巧。孔子說來學種莊稼的學生是‘小人哉’。總之社會瀰漫著一種文人輕視發明創造,輕視種莊稼,輕視各行各業的氣氛。文人都往當官這一條路上擠。當然當官也是需要人去做的。我們這麼多人,總不可能都去做官。”

  “還有,我們許多文人也錯誤地理解那些前輩聖人的話。比如老子的一段話,我們的古文沒有標點符號,就出現幾種讀法,肯定有的是錯誤的讀法,請看一種讀法:小邦寡民,使什佰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有車舟,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關鍵就在第一句話的讀法,分歧很大,說老子的理想是小國家--小邦和沒有欲望的人民。拿到有可以代替十個人或者一百個人的器具,也毋用,就是不用。有戰車戰船也不用,兵也不用於打仗。”

  “應該怎樣讀呢?這個‘小邦’,應該讀‘少邦’。就像我們現在搞統一天下,世界還有幾個國家?肯定是少邦。‘寡民’不是沒有欲望的人民,是很少的人民。就是很少的人民,使用可以代替十個百個人的器具。拿到可以替代十個百個人的工具都不用,老實人民就是傻子哦。”

  “後面的話就不難理解了。已經實現了天下統一----少邦。我們就沒有必要派我們的士兵去打可能死很多人的遠征了。有戰車戰船也不需要乘坐了。有軍隊也不需要排兵布陣了。”

  “用白話來說:老子說,我理想的社會.那時,世界上沒有多少國家.只需很少的人採用機械化生產,就可以滿足人民的物資需要.國家不需要派人民參加許多人死亡的遠征.有戰車、戰船也不需要去打仗,有軍隊也不需要列兵布陣.國家的治理將變得十分簡單.人民吃著可口的食物,穿著華美的服裝,過著快樂的風俗,住著安全的房屋.即使住在邊境的人,從小到老,哪怕是雞犬之聲相聞也不擔心發生戰爭衝突.這實際是老子的理想。”

  “現在我們有了良心炮,良心炮就是可以代替十個人百個人的器具。如果我們拿到可以代替我們十個百個士兵打仗的武器不用,讓士兵們還是手持木棒與敵人去打仗,大家說說我們的士兵會答應嗎?”小趙皇帝停頓了一下看大臣們怎樣回答。

  大臣們都說:“我們都不會答應!”

  小趙皇帝說:“現在就有人說,老子說的,有可以代替十個人百個人的器具不用。老子有那麼愚蠢嗎?老子是叫我們製造可以代替十個人百個人的工具,用少量的人民生產,滿足人民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的生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