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知府說:“鑑於案情還要調查,把罪犯押於大牢,等待候審。退堂!”

  陳知府親自到皇宮去問皇上。到了皇宮,碰到王文,陳知府把王公公叫到一邊問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知道皇上已經免了馬車師傅的罪行,還真正獎勵了十兩銀子。趕忙回開封府放了馬車師傅。

  馬車師傅罵皇上,成了開封府的一個笑談。

  不過這個馬車師傅今後再也不敢罵人了,他老婆也不敢隨便罵人了。他們的家庭關係,鄰里關係好了不少。

  小趙皇帝在用午膳的時候,知道皇宮的各個訓練班已經全部開課。宦官宮女都分成兩班,輪流上班和訓練,皇宮的事務也沒有耽誤。小趙皇帝對皇后和兩個妃子的辦事效率還真要另眼相看。

  小趙皇帝見皇宮的班已經辦起來了。就想起自己要戶部研究優惠推動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問題。不知戶部把研究政策的幾個人確定下來沒有?

  小趙皇帝叫王文到戶部去一下,問一下戶部,如果人已經確定,就叫到皇宮自己與他們一起來商量,爭取早日把優惠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定下來。

  王文到戶部去,一會,就帶了幾個人來。看來戶部的辦事效率也是很高的。

  在行完三跪九叩的禮節後,小趙皇帝叫他們去端了凳子坐下。

  小趙皇帝說:“今天,朕在早朝問戶部,我們的農業稅與工商稅,朕知道了,我們的工商稅收已經占了我們稅收的一半了。有的朝代實行重本輕末的政策。如果我們大宋朝也實行重本輕末的政策,我們的戶部就沒有銀子開支了。這說明工商稅收的重要。孔子也說過:‘來百工則財用足’。我們要想辦法使工商業發展起來,那時候我們收的銀子就更多,我們朝廷的日子就更好過。朕把大家召集起來,就是讓大家獻計獻策。有什麼看法都可以談。”

  一個五十多歲的人說:“微臣姓孫。從來都是講農耕為本,如果我們不重視農業,是很危險的。”

  又一個人說:“微臣姓李。我認為重視農業是對的,但是不是重視農業就輕視工業商業。比如我們古代刀耕火種,後來鐵發明出來,又發明了鐵製的犁頭,採用耕牛拉犁頭。如果沒有工廠發明犁頭,農業也發展不起來。又比如商業,農民生產了很多的糧食,如果沒有商人買他的糧食,他就沒有錢買鹽巴,布匹,農具。空有糧食還是要受窮。沒有農具,最後還是要影響糧食的生產。”

  小趙皇帝說:“李愛卿說得對,我們不能重視某某行業,就輕視其他的行業。工商業在我們大宋朝已經顯得這樣重要了,我們就要重視,就要在政策上扶持。”

  又一個出來說:“微臣姓王。要說扶持,最好是免稅。但是免了稅,我們朝廷那裡有銀子?”

  小趙皇帝說:“王愛卿算說到點子上了,扶持,最好就是免稅。如果我們都免稅,我們朝廷哪裡有銀子?這裡就要看對那些人免稅了。那些掙了很多錢的,已經經營得很好的工商業,我們給他們免稅,還真正影響我們的稅收,這些工商業我們不能免稅。我們要免的工商業,是那些剛剛開辦,沒有找到錢,或者找了很少的錢的工商業。朕的意見:對那些剛剛開辦的工商業,第一年免稅。第二年、第三年減半稅。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第一年困難很多,我們不收稅,是給人家減少困難。第二年、三年,經營困難可能就會少一些了,我們就收半稅。以後經營正常了,我們就收全額的稅了。如果以後經營出現了困難,經過審核批准,也可以適當予以減免稅收。”

  一個人出來說:“微臣姓余。聖上的意見對剛剛開辦的工商業確實好處不少。但是有這樣的人,他們開辦了,你找到他們,他們就說剛開辦,以後還是剛開辦,其結果就是不交稅。我認為,開辦了,馬上就要辦執照。開辦了不辦執照就要罰款。有了執照,我們就知道他什麼時候開辦的。優惠要享受,空子不能鑽。”

  小趙皇帝說:“說得好,我們鼓勵他們,優惠他們,但是不能藉此長期鑽空子不繳稅。”

  這個人繼續說:“還有的人,工商業經營得好好的,見這邊免稅,就鑽政策的空子。取掉原來的牌子,又繼續申請執照,享受免稅。對這樣的人,應該按偷稅處理。”

  小趙皇帝說:“經過討論,我們就明確了:

  “一、開辦工商業必須立即辦理執照。朕的意見,辦執照就不收費了。”

  “二、對開辦工商業的優惠政策:第一年,免稅。第二年、第三年免半稅。即交一半的稅。”

  “三、對不按時辦執照的罰款。罰款按經營規模確定。”

  “對已經經營正常,又鑽政策空子,關閉現有的,建立新的工商業來享受免稅的,按偷稅處理。”

  “四、對那些極小的攤點,如果收入只夠家庭生活開支的免稅。”

  小趙皇帝問:“你們還有沒有不同意見?”

  幾個戶部官員說:“沒有了。”

  小趙皇帝說:“回戶部你們再討論幾次,爭取我們的政策比較完善。”

  五月十四日早朝,在三呼萬歲後,小趙皇帝主動發話。

  小趙皇帝說:“朕這幾天聽到了一個話,叫‘誅滅九族’。刑部我們的法律裡面有沒有‘誅滅九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