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禮部擬了一個參加選妃的條件:

  一、必須是官宦人家的女兒。

  二、年紀從十五歲起到十八歲止。

  三、必須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經史子集都有涉獵,或者樣樣精通。

  有人說,這個標準,比考秀才高多了。考舉人也差不多。甚至相當於考進士。不過,對於官宦人家的女兒,幾乎家家戶戶都認真在教女兒。因為做官宦人家的老婆,要求是相夫教子。“相夫”,就是給自己的丈夫出主意。“教子”,就是要教兒子考學做官。即使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候,官宦人家教女兒也是不馬虎的。

  那些官宦人家,有女兒符合標準的,都到禮部去報名。皇帝選不選得上不要緊。如果不敢去報名,以後的名聲肯定不好----人家懷疑他女兒長得醜。

  禮部的這個標準貼出去,氣壞了一家人。這家姓劉,是開封城裡有名的發財人。上次就是他們到開封府去告皇帝賴婚的。雖然官司打輸了,敢於告皇帝賴婚,這也需要膽量的。劉家的姑娘叫劉桂香,聽說禮部貼了皇帝娶妃子的標準,趕忙去看。

  她知道,自己家雖然很有錢,可惜不是官宦人家。正按標準,自己嫁給皇帝的美夢肯定落空。

  劉桂香是一個有主意的人。她跑到開封府,拿起打鼓的棒槌,就“咚咚咚”地敲起來。要說古代中國,我看比現代還要民主。老百姓有了不平的事情,或者有冤屈的事情,到衙門把鼓一敲。當官的就必須乖乖地接狀子,開堂審案。現代,可能不等審案,狀子法院就不接。你還告啥子狀?

  開封府的知府趕忙通知升堂。

  現在的開封府的知府,早就不是李綱了,是一個姓陳的知府。

  陳知府喊道:“是何人在擊鼓?”

  陳知府因為上次是劉桂香的父親來告狀,告皇帝賴婚,劉桂香沒有出面。當然不認識。

  劉桂香說:“是民女劉桂香擊鼓告狀。”

  陳知府眼前一亮,見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就客氣地問:“可有狀子?”

  劉桂香說:“沒有來得及寫狀子。”

  陳知府問:“你狀告何人,所為何事?”

  劉桂香說:“民女,狀告當今皇上。為皇上賴婚一事。”

  陳知府聽說告當今皇上,氣就不打一處來。難道說當今皇上還這樣好欺。一個普通的民女,就來我府里告皇帝。皇帝可是消滅東路軍西路軍,恢復大宋國土,滅亡金國西夏的皇帝。

  陳知府說:“既然告皇帝賴婚,你可有媒人,可有婚書,有什麼證據說明當今皇上賴你的婚姻?”

  劉桂香說:“我在那裡拋繡球,繡球就是我的媒人,皇帝接了我的繡球,就代表同意我的婚姻,就是婚書。那麼多人看見,就是我的證人。”

  陳知府知道了還是上一次的事情,就說:“姑娘,你拋繡球選夫婿,我也不說你不對。皇上御駕親征回朝,他又不知道你在拋繡球。全城官員百姓都在迎接皇上得勝回朝,在皇上不知情的時候,你向皇帝拋的繡球,不能說明皇上看上了你,才接你的繡球。說嚴重一點,我們說你在襲擊皇上。不過本官又不想這樣霸道來處理這個事情。姑娘,今天,皇上還在大臣們全部的壓力下,才同意選兩個妃子。你不可能就能夠被皇上選上。還不如不去競選,還少討些麻煩。”

  劉桂香說:“按規矩,皇帝接了我的繡球,就是選上了我。我可以不再通過挑選。今天禮部有三個標準。年齡我也適合,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經史子集我自信不會比人家差。為什麼不准我這個最有資格的人去參加競選。”

  陳知府想,光在我這裡來打官司。老百姓又圍了不少人來看熱鬧,來聽稀奇,在開封府造了很大的新聞,一時間街談巷議。反正我也沒有姑娘去參加競選,也不怕把我的女兒擠掉了。說:“姑娘,本官與禮部說一說,看能不能對你網開一面,讓你去參加競選,如果選不上,就不要鬧了。行不行。”

  劉桂香說:“如果本姑娘選不上,證明我不如人家,我自然不會再鬧了。”

  陳知府說:“如果禮部同意了,本官就派人來通知你,現在就回去。”

  陳知府馬上就到禮部,找到了禮部尚書。把劉桂香拋繡球,小趙皇帝得勝回朝,接了繡球,找到皇宮要對小趙皇帝提親,又被皇宮守衛趕走的事情對禮部尚書說了。禮部尚書也聽到過這個事情,是當笑話聽的。陳知府說:“他們家,為這個事情已經打了兩次官司。今天這姑娘又來打官司,被我勸走了。今天本府求老兄高抬貴手,給劉桂香一個名額。我已經說了選得上,選不上,都不能再鬧了。姑娘已經同意了。免得再在開封城內鬧,影響小趙皇帝的威信。”

  從來開封府的知府在朝中都有很大的面子。這一次又不是給陳知府開後門,也是為了皇上,禮部的尚書就同意給劉桂香一個特別的名額。

  小趙皇帝回到後宮,對皇后說起大臣們強迫自己納妃的事情,氣憤不已。還是皇后勸他,三宮六院是皇帝娶妻的規矩。身體以後注意到就行了。

  小趙皇帝問起了六奸臣的處理。皇后說:“處理六奸臣,朝廷按原來的規定給我們皇宮分了兩百多萬兩白銀。原來皇宮剩五百萬兩白銀,我們拿了兩百萬兩去調換交子,剩三百萬兩,現在分兩百萬兩,又有五百萬兩白銀。還有金子沒有給皇宮分配。今年,據我垂簾聽政獲得的消息。我們搞交子調換白銀以來,社會的經濟興旺起來。我們的疆域也擴大不少,生意也好做。今年的稅收肯定超過歷年。可能還要分五百萬兩白銀。歷年是預先預支,今年我們還沒有在朝廷預支白銀。今年我們皇宮很節約,花費很小。戶部說:從來沒有今年的日子這樣好過。公債基本沒有動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