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西夏既然已經滅亡,還有原來屬於西夏的土地沒有被大宋收復,為了減少死亡和犧牲,你們那些大臣願意去隨大宋軍隊去招降。實現和平地回歸大宋。”

  有這個大臣站出來,說:“我是西夏的兵部尚書,我願意隨大宋軍隊去招降那些還沒有收復的的地方。我聽過大宋皇帝的信,我認為,天下終究要統一,實現統一,才沒有戰爭。我已經不計較名譽的損失,願意為統一出力。”

  小趙皇帝說:“好!謝謝您!”

  這時一個乾順皇帝的妃子說:“大宋皇帝,快把西夏丞相國舅爺去抓了,兩次派兵,不與大宋談判,都是他的主意。”

  小趙皇帝說:“朕已經說過不抓人,就不必抓人了。”

  那些西夏的大臣雖然不高興,但是,大宋皇帝講信譽是一定的了。心裡反而放心了。

  小趙皇帝見西夏皇帝的安葬、西夏的大臣們的處理已經宣布;還有西夏的兵部尚書願意去招降;事情都很順利,就走出皇宮,把負責安葬西夏皇帝乾順的將軍叫到一邊,悄悄地對這個將軍說:“安葬西夏皇帝,他還是讓他穿皇帝的龍袍,棺槨還是按皇帝的規格。只是陪葬物品不能太多。貴重的東西不能下葬。死人埋得再多,後來都有盜墓的人光顧。”那個將軍點點頭,表示堅決照辦。

  小趙皇帝又派人通知呂好問、吳革來接受皇宮,接受西夏的銀庫,清點西夏的糧食草料,核對帳目實物等等。

  呂好問吳革以及一些文官都來了。西夏的大臣們,已經知道了小趙皇帝今後對他們的安排,對以後的前途也算滿意。對大宋的接管十分配合。

  小趙皇帝見西夏士兵的整編、接收西夏皇宮、接受西夏的金庫等工作已經有人在做。自己不需要親自去操辦,又沒有事情可做,就帶領自己的侍衛宮女宦官一同到野外去郊遊。

  他不必害怕西夏的人對大宋還沒有心服的人來攻擊。城外駐紮了大量的大宋士兵。他看見野外有農民在收割小麥,感到很興奮。自己就當過農民,對莊稼,對農民天然有一種親切感。騎馬走了一段路,他看離割小麥的農民比較近了。農田裡也不適合騎馬,就下了馬。帶了兩個侍衛,到農民的農田裡。那可能就是一家做活的農民,見有人走來,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

  小趙皇帝與他搭話:“老鄉,今年收成好哇?”

  那家的農民,還懂得漢語,只得答到:“好!好!”

  “你們的麥子大多已經黃了,怎麼沒有多少人出來收割呢?”

  哪個農民說:“長官,你不是沒有看見現在在打仗嗎?”

  小趙皇帝又問:“你怎麼又來收割呢?”

  這個農民說:“小麥已經黃了,我還不是麻起膽子出來收割。沒有辦法,如果不即時收割,又害怕影響水稻栽插。如果水稻收成受到影響,今年我一家吃什麼?再說,我也是漢族人,如果抓到大宋軍營我也要辯解辯解。”

  小趙皇帝說:“是呀,水稻栽插這一季,又要收,又要栽,辛苦啊!”

  那個農民高興地說:“長官也知道這些道理啊!”

  小趙皇帝說:“我也當過農民,怎麼不知道這些道理。”

  那兩個侍衛反而吃了一驚!皇帝還當過農民?不過他們馬上就想通了,皇帝為了拉攏與這個農民的距離,有意編的。不過也難為皇上了。

  小趙皇帝又繼續跟那一家農民說話:“老鄉,現在仗已經打完了,叫鄉親們不要怕,季節不等人。”

  小趙皇帝又問:“老鄉,現在大宋打贏了,你高興嗎?”

  這個老鄉說:“我是一個漢族人,大宋打贏了,我還不高興?如果不是我有幾畝薄田,我早就跑到大宋去了。”

  小趙皇帝又說:“老鄉,你聽到大宋皇帝的詔書了嗎?”

  老鄉問:“長官,大宋皇帝怎麼說?”

  小趙皇帝說:“長城外,要比原來減少三成的稅。”

  老鄉說:“真的?太好了。”

  正文 第五十四章 班師回朝

  第五十四章班師回朝

  小趙皇帝說:“老鄉,你們有沒有多的鐮刀?”

  這個老鄉說:“我們出門的時候,多磨了一把鐮刀,有!”

  小趙皇帝說:“讓我來幫你割一點,行嗎?”

  老鄉說:“你想割就割吧!”

  小趙皇帝拿起鐮刀看了看。與四川的鐮刀不同。四川叫鐮子。與共產黨的黨旗上的鐮刀一樣。這裡的鐮刀,口子是直的,在石頭上磨過的。四川的鐮刀用鈍了,是鐵匠再重新嶄成鋸齒一樣的口。

  反正都是割小麥,應該技術是一樣的。小趙皇帝開始小心地割,算來也有三十年沒有割過小麥了,今天割小麥算是一個享受。很快就掌握了要領,小麥割得又快又整齊,後面很快就放了一把又一把的一大溜。

  這個老鄉開始埋怨自己的兒子了:“你看,你還是個農民。人家長官割得多好。”

  那兩個侍衛,見皇帝親自割小麥,真是新奇。看皇帝割小麥像一個真正的農民,不由得佩服起來。見小趙皇帝用袖子擦著汗水,就跑過來,說:“皇上,你歇一會,讓我們這些侍衛來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