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根據這個歷史事實,如果遼國不是由於國內政變,金兵就不可能打勝仗,也不可能發展這麼快。”

  “現在,金國又遇到討伐他們的大宋出現政變。所以我們不能學遼國的皇帝。如果那樣,快要滅亡的金國必然死灰復燃。我們還會打敗仗。現在朕即使不當皇帝,也要滅亡金國。為我們大宋減少北方的一個威脅。滅亡了金國,西夏滅亡就水到渠成。完成中國的統一就沒有多少困難了。”

  小趙皇帝想:俗話說,殺豬焉用牛刀,我略施小計,就可以解決朝廷政變的問題。我們還是繼續討伐金國。對這個消息,不要泄密。以免影響軍心,等金國滅亡了,我們再說。

  小趙皇帝要送消息的人不要對其他人說起這個消息。又派人送他去休息,派自己的幾個侍衛“保護”他,不准其他人與他接觸。

  我們來說大宋的政變。

  小趙皇帝在去年的十二月十三日當了皇帝,在正月二十齣征。在金兵兵臨城下的時候,減少了朝會,他在皇帝的龍椅上還沒有坐到一個月。就是龍椅都沒有坐熱。

  康王趙構當了監國,主持的朝會比小趙皇帝還多。天天看著皇帝的寶座,只能坐在側邊,主持朝會。巴不得趕走小趙皇帝,自己坐龍椅。俗話說,利令智昏。現在他就天天考慮怎樣才能坐上皇帝寶座。

  要用非正式的方法坐上皇帝寶座,他看歷史書,只有掌握了軍隊,才可能實現坐上皇帝寶座的理想。趙匡胤就是這樣當上皇帝的。

  皇宮裡,首先是要控制侍衛總管。他有幾天幾乎天天接見侍衛總管。有理無理都給他償賜。這個總管感動了,對趙構說:“只要康王用得到的地方,就是赴湯蹈火,小人也在所不辭!”

  有了這個話,趙構悄悄對他說,只要能夠保護他當了皇上,就提拔他當樞密院的太尉。這個侍衛總管劉虎成竟然答應了一定保護趙構當皇上。只要坐進皇宮,這就是第一道保護網。

  李回以前與康王關係很好,現在康王當了監國。幾次在康王府召見李回,竟把要他保護自己當皇帝的意思告訴了李回。李回竟點頭答應。康王說,事成以後,調他當兵部尚書。以後還要封償。

  有了李回的點頭,趙構以為把握已經很大了。他就以种師道戰鬥經驗豐富為藉口,調黃河天險守軍總指揮。調李回任京城防務總指揮。

  有了這兩道保護網趙構以為很保險了。就想到了一個報噩耗的法子,只要“小趙皇帝一死”,太上皇沒有回來,他監國就是當然的皇帝。這個法子還真奏效,趙構很快就當上了皇帝。

  趙構不知道小趙皇帝要情報資料科搞了一個地下情報網,這個情況,進入了地下情報網的眼睛。所以出現了八百里加急與小趙皇帝報信的事情。

  小趙皇帝要秘書理了一個“捷報”:

  大宋軍隊在皇帝趙桓的親自指揮下,在三月十五日大凌河渡河戰役和三月十九日遼河西岸渡口戰役,消滅金兵七萬二千人,繳獲戰馬八萬七千匹。

  命令傳令兵分三路出發,一路沿山東到開封。一路從燕京到開封。一路從太原到開封。每到一地,高喊“捷報”,再命令地方將捷報抄寫,在各州縣張貼。

  小趙皇帝又親自寫了一道密旨:

  命令李綱、种師道在京城出現叛亂的時候,李綱任討逆總指揮,种師道任副總指揮。

  派王文前去宣旨。

  小趙皇帝把送信的人叫來問了,种師道已經在城外黃河邊駐紮。小趙皇帝叫王文見种師道秘密將聖旨交給他就可以回來復旨。

  戰鬥捷報就可以否定小趙皇帝戰死的假消息。李綱种師道就可以把討逆的事情辦成功,小趙皇帝自己不必回師開封。

  三天後,小趙皇帝的三路報捷的人員先後到了開封城。小趙皇帝在遼河消滅金兵七萬人的消息,震驚了開封府。除了少數幾個人外,人人氣憤填膺,都知道了趙構製造假消息想當皇帝的事實。

  二十二日下午,宦官王文的密旨傳達到种師道將軍那裡。种師道馬上派人把密旨送到李綱處。李綱決定當天晚上就發動討逆的軍事行動。李綱把守衛京城的廂軍指揮使陶飛、禁軍指揮使候志、禁軍指揮使謝萬成等將軍悄悄叫到自己的家了,把皇帝的密旨給他們看了。人人都表示堅決服從指揮,打好討伐叛逆的戰鬥。李綱把任務分配了。

  當天,趙構看到到了捷報,知道捷報已經到處都知道了,形勢十分緊張,忙把李回招呼到皇宮商量。要李回這幾天到各城門去巡查監督。如果城內城外有事情,一定要堅決鎮壓。

  天黑不久,种師道的軍隊就到了城下,高叫奉皇帝命令討伐叛賊趙構。見城外已經行動起來,城內就開始包圍皇宮,捉拿叛首趙構。

  李回也在城門上,見种師道的軍隊高喊討伐叛賊趙構,知道事情已經敗露。命令士兵們對种師道的部隊射箭。因為士兵們都知道小趙皇帝還活著,還在前線打了大勝仗,全部都知道趙構是逆賊,就是不射箭。李回大喊:“哪個不服從命令,老子格殺勿論!”李回參加了叛亂是肯定了。士兵們調轉弓箭,對準李回就射。李回成了一個大刺蝟。被士兵們殺了。城門打開了。

  种師道進城,高喊:“捉拿叛賊趙構!”就去包圍皇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