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來,給吳革的信還是慢了一點。他們已經向太原前進。可能他們快要到了。

  小趙皇帝在太原要殺人了。

  小趙皇帝批准,把不發一箭將石嶺關拱手讓與金兵,大宋軍隊來了仍然抵抗大軍的漢奸耿守忠押赴太原鬧市區砍頭示眾。

  把朔州開城門主動投降金兵的義勝軍的幾個首惡,押赴朔州城砍頭示眾。

  把代州發動兵變,將宋朝守將李嗣本擒獻金兵的義勝軍的幾個首惡,押赴代州砍頭示眾。

  看中午已經來了,小趙皇帝通知太原府對自己只准按四菜一湯的標準伙食,不准超過。其他人與士兵一樣準備。

  下午,小趙皇帝很想到太原城去參觀,但考慮到,現在是戰爭時期,太原城大家都很忙,自己一出去,要派很多人來保衛,一定勞民傷財。乾脆在太原府衙考慮一下對金國的戰爭,和今後對金遼地區的政策。

  小趙皇帝考慮到住在太原府衙,將給張孝純保衛帶來很大的壓力,見天還沒有黑,帶著自己的一幫人,回到北伐軍的軍營去。北伐軍沒有去打太原附近被金兵占領的各州縣的軍隊,繼續在石嶺關下宿營。

  第二天,二月二十日上午,到各州縣的軍隊陸續回到太原。因為沒有了金兵。到了各地方,城內的漢兵馬上出城投降。小趙皇帝知道這些漢兵,都是與金兵進行過戰鬥,甚至是殊死的戰鬥,是城破才投降金兵的,他連整編都不想,那些軍官繼續任職。那些文官也繼續任職。

  見出外的軍隊已經回來,小趙皇帝通知張孝純與準備北上的文官全部到軍營集中,全部給馬騎。

  吃了午飯,小趙皇帝命令部隊向北部出發。

  十萬大軍排著幾路縱隊,前進。到石嶺關,全部下馬。石嶺關的守軍,出來來夾道歡迎。許多軍官都是北伐軍派的,遇到自己的戰友,都熱情的打招呼。有的甚至流著眼淚,互相擁抱。

  小趙皇帝下了石嶺關,騎馬走了幾里地,就有通信兵跑來報告吳革指揮的部隊也在前面不遠。

  小趙皇帝於是下令在上次宿營的地方宿營。部隊剛剛把帳篷搭好,吳革就帶著一群將軍來了。在接受吳革和眾將軍三跪九叩,三呼萬歲後,小趙皇帝乾脆通知呂好問、張孝純和自己所帶軍隊的將軍一起來開會。

  在營地的空隙的草地上,小趙皇帝坐在中間,呂好問、吳革、張孝純坐在兩邊。將軍們在草地席地而坐。

  小趙皇帝主持了會議,首先讓吳革講了長城北線的戰鬥經過。

  吳革說:“我們奉皇帝的命令,向大同前進。在還沒有到大同,就遇到大同的金兵騎兵,向我們衝來。我們的步兵用三輪弓箭法邊射邊撤退,兩邊再用騎兵包圍,打的白炮彈,金兵全部投降。士兵給他們洗眼睛,一看,這些金兵全部是金國的漢兵。我們就把這些兵全部打散分到各部隊。長城的關卡,金兵有兩個地方住了兵。投降過來的漢兵主動前去喊話,結果很快投降,我們看,也全部是漢兵。這些漢兵過來都十分高興,說大宋就是他們的祖國。收編的漢兵也只有一萬五千人。我們又派兵占領了長城所有重要關卡,再去進攻朔州、武州,基本上去喊話就投降了。我們整編了朔州、武州的漢兵,派我們的兵去當軍官,再派這些兵去守長城。我們眈誤時間最多的是,等朔州、武州的部隊上去,我們的部隊撤下來。”

  吳革又說:“實踐證明,聖上的沿北部戰略包抄金兵的決策完全正確,我們進入了金兵的兵力空虛的地方。所以能夠迅速地占領太原北部的各州縣,占領長城的關卡。”

  小趙皇帝講話:“本來,金國是與我們大宋簽訂了友好協議的國家。可是他們撕毀友好協議,竟打到了我們的京城。現在,我們僅僅完成了收復我們大宋原來土地的任務。我們大宋難道被人欺負了,我們就算了?有一句話,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是說,金國侵犯了我們,我們就要侵犯他了。古人孟子說:天下最後要歸一。韓非子也講,天下要走向統一。天下不統一,就經常發生戰爭,人民就要受苦。我們這一次,就是做統一金國的工作。金兵的東路軍西路軍已經被我們消滅了。他們的東路軍西路軍是金國的主力部隊,是他們從起兵反遼國開始後形成的主力。他們被消滅,為我們進行統一金國的戰爭,創造了機會和條件。”

  小趙皇帝說:“我們反抗金兵的侵犯,為我們大宋鍛鍊了一支經過戰爭考驗的軍隊。一個力量下降,一個力量上升,我們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改變。我們到金國打仗減少了不少戰爭風險。如果我們到金國打仗,獲得了勝利,對我們,當然是大好事。如果我們到金國打仗,我們打輸了。由於現在長城防線屬於我們大宋,我們可以退守長城,不會對我們大宋的安全造成大的危害。”

  小趙皇帝說:“現在,大家可以對我們打不打金國發表看法。”

  呂好問說:“臣贊成懲罰金國,打了我們,我們就可以打他們。”

  吳革也說:“臣贊成對金國的戰爭,打得贏,我們就統一金國。打輸了我們就退守長城。我看,金兵一定要失敗。現在的金國,西夏國,和我們大宋,形成了一個三角關係,包括遼國時期,長期他們互相聯合,使我們大宋喪失了統一天下的機會。由於我們聖上的英明指揮,現在我們獲得了統一金國的條件。只要統一了金國,西夏國也就必然統一。統一了西夏,到時候,大理國,西北的遼國,就必然走向統一。對於我們軍人,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時候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