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趙皇帝又下了一道指示,燕京的官府從官員中抽調人員,教金兵的漢語課,講金兵為什麼失敗的的原因,國家為什麼要統一的教育。

  到了晚上,到長城去占領關卡的大宋北伐軍,傳回消息,長城的關口已經按命令全部占領。

  晚上,小趙皇帝召集吳革、呂好問商量,決定如下:

  一、明天,燕京北部的軍隊,到長城上去替換北伐軍回來。

  二、再從北伐軍中抽調二千士兵到收集的流散士兵組成的軍隊去當軍官。這批軍隊組成後,補充原來北部地區軍隊的住地。

  三、原來燕京的騎兵,抽調補充四萬到北伐軍,將北伐軍擴充到十八萬。

  四、北伐軍走後,燕京軍隊全部進行軍事訓練,一月後考試。

  五、正月十一北伐軍集中,十二向西進軍,恢復太原府。

  正文 第三十八章 進軍太原

  正月十一一早。吳革將調北部各州縣部隊上長城,替換北伐軍的命令派傳令兵多路出發進行傳達。

  抽調二千北伐軍士兵到收集的流散大宋兵去當軍官,各部隊抽調也在迅速實行。

  從回歸大宋的軍隊調騎兵的命令,吳革派人也傳達下去。

  燕京部隊進行大練兵的命令也用文件傳達下去。

  燕京城準備十八萬兵馬二十天的糧草的命令也傳達下去。

  小趙皇帝知道,山西的地形複雜,已經不能坐車了,要宮女留在燕京城,十個宮女都不願意,她們要執行皇后懿旨,堅決跟隨皇上。說她們也學會了騎馬,騎馬沒有問題。

  既然宮女們一定要同行,小趙皇帝擔心宮女們騎馬有困難,叫宦官們在軍隊裡挑選性格溫順的馬匹。十一日宮女們就進行騎馬訓練。

  十一上午,小趙皇帝把吳革呂好問叫來,把行軍路線確定下來:沿著桑乾河前進,首先打下大同,派兵占領長城重要隘口。再分兵兩路,派少量兵力解決朔州、武州。主力沿著應州、代州、忻州打向太原。

  為了不到時候迷路,又在部隊找了幾個熟悉山西道路的士兵在前面帶路。小趙皇帝與吳革呂好問他們談到山西局勢,就對燕京的常勝軍、山西的義勝軍十分痛恨。如果燕京沒有常勝軍、山西沒有義勝軍主動投降金兵,金兵就不可能打到大宋的京城開封。去年十二月一日,金西路軍自雲中出發,兵分兩路對河東宋軍發動了進攻。西路軍一路進攻山後的武、朔兩州,主力沿應州、代州、忻州方向進犯太原。北宋朔州守將孫詡奮勇抗敵,城內義勝軍開門迎降,孫詡兵敗被殺,而此時武州也因為義勝軍裡應外合而同時陷落。在東面,宗翰率金軍主力進攻代州,駐代州的義勝軍發動兵變,宋朝守將李嗣本被義勝軍擒獻金人。他們的結論是,軍隊一定不能長期由一個軍官統領,一定要對軍官進行輪換,要防止國家的軍隊變為個人的軍隊。國家的軍隊變為個人的軍隊,這個軍隊就可能由於主管官員叛變投降敵人,或者在國內發動軍事政變。

  二月十一日下午,皇帝的御駕親征北伐軍就從各地匯集到燕京城下。

  十二日,小趙皇帝的軍隊浩浩蕩蕩向西北方向出發。雖然是沿著河邊走,但是燕京西北的山很多,還是行動緩慢,不比華北平原,可以多路前進。十三日夜,部隊駐紮在逐鹿。

  吳革找小趙皇帝商量,乾脆現在就並分兵兩路。他帶領八萬軍隊收復雲中,派兵占領長城的關口,收復武州,朔州。皇上帶領十萬軍隊向太原前進,收復應州、代州、忻州、石嶺關。太原的形勢十分危急應該儘快到達。小趙皇帝同意了這個建議。

  十四日早上,吳革帶領八萬將士,找河寬水淺的地方越過桑乾河,靠桑乾河北岸前進。本來就離開燕京山區,現在桑乾河的兩岸小平原,馬跑起來更快,現在兵分兩路,小趙皇帝又通知自己帶的部隊分成兩路,速度更快了。

  當天傍晚,小趙皇帝的軍隊就到了山西邊境。吳革帶的軍隊也到了陽原。

  各部隊搭好帳篷,派好巡邏人員,就休息。一宿無話。

  十五日,小趙皇帝的御駕親征部隊,加速跑了一天,在離應縣二十里的地方宿營。由於害怕金兵偷營,當天晚上,流動崗哨派得更遠。

  第二天早上,迅速包圍了應州城。從城牆的士兵反映來看,也不知道是那裡的部隊包圍了應州。

  小趙皇帝知道自己是皇帝,是萬金之軀,不能輕易涉險,站在神臂弓的射程之外。又讓人把皇帝的龍旗,離自己遠遠的。

  在完成對應州的包圍後,小趙皇帝命令喊話。

  “金兵兄弟們,你們被包圍了。你們侵犯大宋國土,罪該萬死!現在你們的東路軍、西路軍已經被我們大宋皇帝消滅在開封城下。我們北伐軍已經恢復了邯鄲、真定、保州、燕京各地。我們大宋皇帝命令你們出城投降,我們將優待你們。”

  “漢兵兄弟們,我們大宋在京城打了打勝仗,分別消滅了金兵東路軍、西路軍,我們北伐軍又恢復了邯鄲、真定、保州、燕京等地。不要與金兵賣命了。皇帝命令你們,出城投降,皇上將優待你們!”

  “出城投降,皇上將優待你們!”

  喊了一會,裡面鬧哄哄的,可能意見紛紛。等了一會城門打開了,裡面的軍隊都沒有帶武器,一隊一隊出來投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