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又想到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情。

  在靖康之變中,開封的外城已經陷落。大宋朝民間抗戰的激情十分高漲,儘管朝廷奴顏婢膝,割地求和;儘管金國軍隊殺一儆百,倒行逆施;儘管天寒地凍,缺衣少穿,但城中的百姓自發組織的抗金鬥爭卻從未停止。他們殺死金國“議和”來使,自發組織抗擊金軍,僅僅到官府領取甲冑和武器的民眾就有三十萬之多,可見當時開封城內民眾的力量之大。但大宋朝朝廷卻因為要和金國議和(當然,金國對議和僅僅是虛假的敷衍而已),竟收繳民間百姓的武器,更不允許百姓抵抗。同時,強行對百姓收刮金銀,以圖積攢議和之資,送給金國。致使開封滿城地悲戚哀嘆,民不聊生。大宋的百姓請求官府發放回武器,但被無情地拒絕,為了抗金,於是百姓私自鑄造武器,於夜間偷襲開封城外的金軍,金國對此感到十分震動。但宋廷為了表示議和的誠意,對反抗進軍的百姓大加鎮壓,並殺害百姓的反抗領導者,砍其頭於城頭示眾。即使到了最後,開封外城陷落之時,數萬的城中百姓哭聲震天,他們強行求見宋欽宗,提出了拼死抵抗的要求。但還是沒有被欽宗接受。最後欽宗屈辱的兩次進入金軍大營談判,並且一去無回。城中百姓不忍欽宗皇帝的離去,哭聲和挽留聲甚眾。有的百姓因為不忍心欽宗皇帝離去,緊緊拉住宋欽宗,但手臂卻被投降派無情斬斷,可仍舊不忍捨棄。皇帝走後,大宋的百姓站在雪中,頂著寒風,向遠方翹望,等待欽宗的回還,實在不能不讓人動容。但他們的皇帝卻再也沒有回來。

  小趙皇帝想,如果我們打仗失誤,金兵攻破外城,我們怎麼辦?

  大宋朝廷沒有喪失人民的支持,是打仗的基礎。

  只有事先對老百姓進行軍事訓練,開展城市巷戰,金兵面對這樣的老百姓,這樣的城市,也不能撿到便宜。他們可能會因為巨大的人員消耗撤軍,或者打敗仗。

  現在就要往最壞的方面去考慮問題。

  小趙曾經到後苑的庫房,看到整庫整庫的武器裝備。如果我們訓練老百姓。給老百姓發武器,開封就會新出現幾十萬的兵。

  毛主席說:“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在武裝的大宋人民面前,金兵是會打敗仗的。

  小趙皇帝下了一道詔書:

  鑑於金兵已經兵臨城下,為了抗戰的需要,各部隊從現在開始,在金兵還沒有被打敗撤兵之前,要抽調人員,到各街道去。各街道也要組織所有青壯年男人,立即參加軍事訓練。年輕的婦女,如果自己要求的也可以參加訓練。

  訓練好了京城的老百姓,我們就建立了打敗金兵的兵力基礎,金兵就一定會失敗。

  我們京城保衛戰總指揮部的物資供應科,要根據需要,儘快發放武器,力爭參加訓練的人員,人人有武器。

  小趙寫完,想:“平時不燒香,即時抱佛腳”。人員是現成的,臨陣磨槍,也比等勤王之師來得可靠,實在。

  正月初七的早朝,實際變成了升官的朝會。

  呂好問把經過吏部和兩個宰相商量的各省、各部的官員任命名單交給了小趙皇帝。小趙皇帝為了省事,馬上把名單交給朝會舉手表決,結果全部通過。最後念名單,念一個就是一片掌聲。

  後來大臣們出來表態,說這是一個又公平,又能幹的名單。今後朝廷辦事一定是又好又快。

  朝會結束。小趙考慮還沒有視察過內城的防務,帶上李德全王文與眾侍衛,騎上馬,沿內城的城牆挨一挨二的看。

  原來,內城,太上皇趙佶十分看重它的城市美化功能,竟沒有破損的地方。

  看了內城的城牆,看皇宮。皇宮的防務更讓人放心。

  看了內城的城牆,皇宮的城牆,小趙皇帝不放心西水門的防務。到那裡一看,石頭齊備,人員齊備。因為皇帝特別關心的地方,兵力也特別充足。現在城裡的將軍們對小趙皇帝也是崇拜得五體投地。對他的命令執行起來不打折扣。

  現在的問題是炮兵沒有著落。組建得太早,怕消息泄露。金兵不來還成問題。乾脆在第一仗結束再秘密組建。

  沒有事干,小趙皇帝乾脆帶李德全王文們去街道上去轉街。

  街上已經沒有以前熱鬧了,太上皇走帶走了一批人,後來小趙皇帝又放走了一些大臣。外地來做生意的,因為金兵已經渡過黃河,又走了許多人。不過因為現在小皇帝有穩坐中軍帳,不慌不忙的樣子,開封城裡緊張恐慌的氣氛並不濃厚。現在的將軍們是乎是一定要打勝仗的樣子,對城市的民心影響也很大。

  小趙皇帝走了大街,他還想穿小巷。走了一段小巷,看見房屋的磚牆上,貼上了布殼。他曾經學過打布殼,是賣給那些做鞋的小廠。現在離現代八九百年前,也一樣在打布殼。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在現代自己打布殼是用報紙,在報紙上貼上布。現在是布上貼上布。

  見這個布殼,他突然想起一個東西,宋代沒有白鐵皮,用布殼可以代替,做一個東西。他要李德全去買十幾張。李德全還不願意的樣子,不過是皇上要買,不敢抗旨,只得去買。一會李德全就買回來了。原來,這家打布殼,也是為了出售的,人家買去做鞋子。還說歡迎下次再來。

  買了布殼回了皇宮,皇后笑著問:“皇上,是不是要臣妾做鞋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