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向南的大路小路,扶老攜幼,羊唱牛叫,一時間熱鬧起來。渡口也熱鬧起來,城裡也熱鬧起來。城裡不准住,說要準備打仗,全部又往南轉移。

  金兵守在黃河岸邊,也派了探子前來偵查。問題是害怕被大宋的兵消滅,只聽到十分熱鬧。趕忙回來報告。

  金兀朮、完顏宗望、郭藥師十分緊張。敵人十二萬兵聽到敲鼓就撤退了。是真的害怕嗎?如果是一個陰謀,假裝害怕逃跑。現在正是金兵渡了一半的時候。當過兵的都知道半渡而擊。這個時候,大宋的軍隊如果來攻,已經過河的退不回去。對岸的兵沒有辦法支援。還有馬沒有運過來,騎兵變成了步兵,對大宋的優勢更少。只有馬上集合部隊,等大宋軍隊到來,集中部隊攻擊一點,突破包圍圈。

  金兀朮建議完顏宗望,馬上集合部隊。爬上黃河的大堤,在上面布陣。

  金兀朮,悄悄告訴完顏宗望,要派兵監視郭藥師。

  往回完顏宗望,如果聽金兀朮這樣說,馬上就要替郭藥師辯護。說郭藥師主動投降金國,給金國帶來多少土地、多少士兵、如果他不投降,燕京還有可能打不下來。我們就不可能到大宋這個富裕的地方來。如果他不告訴我們大宋的內部情報,我們還不知道大宋內部空虛。我們這次有可能打垮大宋。大宋的金銀也多,婦女也漂亮。氣候也十分好,有的地方,許多地方冬天根本不下雪,冬天還要出產糧食、蔬菜。比我們哪個窮地方,樣樣都好。

  完顏宗望現在知道是非常時期,如果大宋真正是一個陰謀,把我們放到黃河分開消滅。什麼都完了。假如是這樣,一定要消滅郭藥師。

  完顏宗望馬上派幾十個兵很到郭藥師周圍。出現了被大宋包圍的時候,馬上把他殺掉。

  郭藥師也有自己的兩千騎兵部隊給金國軍隊帶路。哪知道,過黃河,自己的軍隊是投降的低一級的軍隊。沒有讓他們先過,還在黃河對岸。這幾十個女真的強壯漢子,難道還看不出他們在懷疑自己。特別是哪個金兀朮。整天懷疑自己是大宋安排的,大宋有什麼陰謀。自己可是真心投降,難道投降錯了?難道命要丟到這裡?早知道這樣自己???

  經過兩個時辰,聲音變小了,又不敢去追,怕陷入大宋的包圍圈。終日提心弔膽。不知大宋搞的什麼計策。後來偵查的有個士兵勇敢地向前,村莊沒有老百姓了,回來報告,才知道大宋堅壁清野,金兀朮的心才落了下去了一半。

  大宋撤退老百姓,說明他們正準備打仗,現在的危險還沒有去掉。金兀朮要哥哥完顏宗望下令加快渡河,已經過河的準備戰鬥。

  小趙皇帝安排好這些年輕的兵部京城保衛戰的辦事員下去當了各部隊的軍事副官,為防止戰場出現逃跑的事件捆下了一道保險繩。又讓兵部給了任命書。

  無事,又到保衛戰總指揮部的各科室檢查了一遍工作。忽然,腦殼靈光一閃。馬上帶領侍衛一起回皇宮。

  皇后一看小趙皇帝回來了,高興得很。已經有好多天沒有在一起吃午膳,小趙皇帝目的是一會給他安排午膳。說完又到崇政殿去辦公。他坐在椅子上,把自己知道的歷史回顧了一遍,wωw奇Qìsuu書còm網把最近一些人的表現也回顧了一遍。

  小趙考慮得差不多,叫來一個宦官,去傳吏部的幾個官員。

  要改變歷史,首先要改變歷史條件,如果自己被一幫貪生怕死之輩所包圍,歷史極有可能,沿著原來的軌道前進。

  首先是張邦昌這個老傢伙,金兵第二次占領開封,把徽宗、欽宗作為俘虜抓起來後,就是叫他當的大楚的皇帝。老子真恨不得把他殺掉。

  現在順便介紹張邦昌:

  張邦昌(1083-1127),字子能,北宋末年永靜軍東光(今屬河北)人。舉進士,歷任禮部侍郎、少宰、太宰等職。靖康元年(1126)金軍圍攻東京(今河南開封)時,任河北路割地使,力主對金投降。次年金兵攻陷東京,他建立傀儡政權,曾稱“楚帝”月余。宋高宗即位後被流放到潭州(今湖南長沙)處死。

  小趙皇帝又想起現代有人與張邦昌說的好話:

  有人說:

  “與後世一致認定為“叛臣”的結論恰恰相反,自當上“皇帝”的第一天起,張邦昌就在為推翻自己的統治,實現前朝的復辟而做著種種不懈的努力。就算張邦昌當過皇帝,其終極目標也還是為了恢復“舊時王謝”。

  金軍沒走之前,他親自到金營拜見粘罕和斡離不,提出了“不毀趙氏陵廟,罷括金銀,存留樓櫓,借東都三年,乞班師,降號稱帝,借金銀犒賞”等七項重要提議,並通過積極的外交斡旋工作,得到了當局的許可。其中,僅歲幣一項就成功免除錢一百萬貫、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的負擔,為趙宋王朝的成功復辟和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他又親自致書金軍統帥,成功的將左丞馮澥、管軍郭仲荀、簽書樞密院事曹輔、太常少卿汪藻、禮部侍郎譚世績、中書舍人孫覿以及徐天民、蘇餘慶、沈晦、路允迪、黃夏卿等一干政治精英爭取到了汴梁。前京城留守孫傅、簽書樞密院張叔夜以及御史中丞秦檜曾經反對他當皇帝的態度最為激烈,但他絲毫沒有計較前嫌,同樣致書請求放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