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來,皇帝一言不發,讓大臣們在下面說。遷都論的官員也感到多說已經沒有意思了。又聽到洛陽城重新有了守衛,文官們就更沒有話說了。

  散了早朝。現在也沒有太上皇需要去請安。小趙皇帝換了龍袍,改穿了書生的服裝。大宋是重文的朝代,書生的滿街都是,也不顯眼。加上小趙皇帝又年輕,如果不是有一隊侍衛跟著。在街道上一天找幾個年輕朋友也十分隨便。

  擁抱了自己年輕漂亮的皇后。小趙皇帝帶上李德全王文,又另外叫了幾十個侍衛,到京城保衛戰總指揮部去上班。

  小趙皇帝給物資供應科下達了再生產鐵筒筒一百個的任務。再生產鐵沙子兩萬斤的任務。

  今天,物資供應科的正副科長,竟沒有派其他辦事員,自己親自到後苑造作所去下達任務,監督生產去了。以前他們對皇帝的採購生產任務,雖然沒有打折扣,明顯表達一種好笑的神情,今天是沒有了。所顯示的是一種神聖的任務的樣子。

  小趙帶上眾侍衛,拐上城牆,石灰已經在城牆上每幾十米堆放一堆。堆放整齊,上面還有箢篼,也是一道風景。

  有兩個士兵的談話,引起了小趙的注意。一個說:“皇帝肯定要加高城牆。石灰、用具都準備好了。”一個說:“我看當官的安排有問題,磚都沒有搬到城牆上,石灰倒先搬來了。”一個下級軍官說:“去去去!當官安排好不好,是我們議論的嗎?自己去站好崗。”

  小趙暗暗好笑。又走了一段,到西水門,士兵們正在搬石頭。許多石頭看來像假山上的石頭。

  有一個軍官好像認識皇上,趕忙立正。小趙說:“你們去忙!要多搬一點石頭。”軍官趕忙走了。

  到後苑的庫房。木匠已經完工了。

  小趙皇帝關好地下的木斗的開關又派李德全到下面庫房去看地面收拾好沒有。下面的地面已經鋪好了木板。

  他們用車子拉來硝石硫磺木炭。先鋪上一百斤硝石再倒一包木炭再倒半包硫磺,又倒一包硝石,倒完剩下的半包硫磺,再倒一包硝石。倒完了一個配方。打開開關,所有原料全部流下去了。

  小趙皇帝親自到下面去看,見所有原料基本混合均勻了。只需要在裝車運輸的時候,用木鏟子順便拌一下就可以了。即使偷懶不拌恐怕也沒有問題。因為還要包裝,近似又攪拌一次。

  下午,上面的庫房不准外人進入,只留李德全王文在倒原料。下面的工序全部是皇帝在安排。因為小趙皇帝在工廠安排過生產,一會時間,生產工序,人員安排,任務,內部的工作位置,材料,產品堆放很快進入有序的狀況。

  大概三個鐘頭,上面倒了兩萬斤下去。

  小趙皇帝怕李德全王文過於辛苦,找來幾個搬運,把原料搬到木斗處。人就出去了,小趙又安排人回去找了兩個宦官,李德全王文分兩班工作。由於怕煙火,晚上不敢工作。又倒了兩萬斤就收工了。

  秘密拌料,一定不能用外人。小趙皇帝知道宦官以皇宮以朝廷為他們的衣食飯碗,相對比外面的人要可靠一些。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初定戰略

  樞密院士許翰、京城保衛戰總指揮部御駕親征辦公室秘書王勇,許翰被從被窩裡拉出來,王勇也快要睡覺,皇帝召喚,隨行傳達的人,把他們拉上馬,帶到皇宮。皇帝不等他們行完禮,馬上分配任務。這個官提得太快。臨危受命以後也不會被人批評。

  小趙皇帝考慮在主張留在開封抵抗金兵官員裡面,許翰是極少有軍事背景的官員。現在臨危受命,絕對不能任命想逃跑的官員,主張遷都的官員。最怕任命剛下達,他就藉機逃跑了。任命王勇,因為他經常起草命令,對下達命令,一定在行。對人家的命令,看得多了,一定有自己的見解。可以起參謀的作用。他又是進士出身,當地方官肯定也會勝任。剛看了新武器,一定有大宋會勝利的信心。

  許翰、王勇離開皇帝,馬上到兵部去等抽調來的士兵到來。

  在兵部的廣場上,許翰、王勇互相商量。到了洛陽,首先是封閉城門。再是下布告:

  一、皇帝撤銷王稟西京留守使的命令。

  二、皇帝任命許翰擔任西京留守使、王勇擔任西京留守副使的命令。

  三、許翰王勇關於西京守備部隊將士歸隊的命令。

  四、洛陽城民兵上城守衛西京的命令。

  在這些命令起草張貼後,由王勇派人接收西京的銀庫、兵器庫。糧食草料庫房。

  在回歸士兵增加後,逐步派這裡去的士兵擔任各級的軍隊基層骨幹官員,保證今後命令能夠有效地執行。

  考慮到可能官員不夠。再下一道布告:

  原有官員,在布告公布當天回來任職,一律保持原來職務不變。在布告第二天回來任職,一律降一級使用。第三天回來任職,免除原有職務,予以留用。以後回來,一律免職。

  暫不說處分問題。

  他們又分析了西京的敵情,都估計金兵還沒有這樣快知道西京留守使棄城逃跑。如果出現金兵已經占領西京的情況。利用這一千人,搶先占領幾個重要關口,再召集離散的大宋士兵,保護東京開封的側翼的安全。

  士兵已經來了一部分。王勇去問他們唱不唱得來皇帝寫的兩首歌,大家都說會唱。




章節目錄